分享

郑州学生坠亡:家长允许孩子带手机进校,就是变相推着孩子跳楼

 新用户9088aVaL 2021-04-16

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提醒胡粉“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本号的网络教育课程辅导广告,都经由胡老师认真审查,高质靠谱,您可先廉价试听,获赠学习资料。如果涉及到存储和投资,请一定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贪图利益。

胡子宏生命日记(1643

郑州学生坠亡:家长允许孩子带手机进校,就是变相推着孩子跳楼

(一)

唉,我们胡氏家族又出事了。前几天,本地某校姓胡的一位初中老师,愤怒之下扇了学生一耳光,结果被撤销了班主任,扣了本月工资,还受了处分。今天浏览新闻,又得知,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八年级一位姓胡的学生坠亡。

学生跳楼,至少有一半的原因,要归结于一部智能手机。4月9日上午,有同学向老师反映,胡某将手机带到教室。班主任将胡某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同时通知胡某家长来学校配合处理此事。胡某不承认将手机带入教室。

后来,班主任去班级了解情况,在教室里拿到了胡某的手机。与此同时,胡某离开了办公室,跳了楼,经医院抢救无效后身亡。一位年轻的生命就此消失,确实令人扼腕叹息。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就可以想象了。胡某在学校里坠亡,校方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家长悲愤欲绝,提出高价索赔。如果是城乡结合部或乡镇中学,发生了类似事情后,家长们还会围堵学校,在校门口摆放花圈,给学校施加压力。

媒体透露,校方主动与学生家长就善后工作积极沟通,反复进行了3次协商,家校双方就家长索赔一事未达成一致,学校将与家长进一步积极协商,争取尽早达成共识。

类似的悲剧,在神州大地几乎处处上演过。悲剧过后,校方都会表示,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注重加强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阳光、向上、快乐地成长。

细品此事,悲剧发生在学校,但深究起来,灾祸的根源依然在家庭。我们每一个家长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你把一部智能手机交给孩子,当你允许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当你放任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的时候,孩子激愤之下跳楼身亡的悲剧,就随时可能发生。

每一个家长都不会觉得悲剧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可试想一下,但凡是孩子跳楼殒命的家长,谁会准确地预料到孩子会发生灾祸呢?如果都能准确预知,家长们拼了命也要把孩子从死亡的边缘拽回来。

(二)

就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八年级胡姓学生坠亡一事而言,老师对学生的惩戒可谓中规中矩。教育部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一是不允许学生把手机带到教室,二是老师在惩戒学生时,可以通知家长来学校配合管理。灾祸的直接原因,其实就是学生一时冲动,恼羞成怒,选择了跳楼。

家长们悲愤欲绝,无形中,就容易把怒火发泄到校方。校方因为家长忍受着丧子之痛,也只能直面家长释放的怒火和悲伤,以经济赔偿了解此事。家长会“狮子大张口”,校方则难以承受,接下来,就是相持不下的“讨价还价”。

这给我们每一个家长提了一个醒,孩子的很多灾祸,其实都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埋下了祸根。关于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并不是讲一番大道理就能奏效的,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细节管理上着手。

我们必须教育孩子,守规矩是人生最大的安全,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遵纪守法意识。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八年级胡姓学生,把手机带到教室里,本身就是违纪的。班主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无不妥。学生把手机带到教室,属于严重违纪,老师通知家长协助学校进行惩戒管理,也无可厚非。灾祸的发生,首先就在于学生不守规矩,违反了校规。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中学生上学、放学途中,骑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甚至还会闯红灯。孩子们比肩同行、边骑车边嬉笑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这些行为,都是违规行为,貌似不起眼,一旦发生车祸,轻则受伤,重则殒命。 

(三)

关于玩手机上瘾的危害,每个家长都知道。大家都懂得孩子沉迷手机,学业就会受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偏偏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都会觉得灾祸发生在别人家,自己家孩子不会出现意外。

孩子们对一部智能手机如此着迷,副作用不仅是分散注意力、影响视力、损耗时间、影响作息规则。手机的可怕,就在于上瘾,成为一种精神依赖。像我这样50多数的成年人,如果有半个小时不见手机,精神世界上就出现了一片空白,更何况年轻的孩子呢。

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八年级胡姓学生,其实就已经形成了对手机的精神依赖。正因为如此,当他受到老师批评且家长即将来学校配合管理时,在情绪上经受不起失去手机的落魄,一时间恼羞成怒加心灰意冷,就做出了极端行动。

当孩子的精神世界满是手机依赖时,所谓的生命价值的教育,基本上会化为泡影。没有了手机,孩子们的生活就会索然无味,精神世界就会彻底崩溃。

即便是日常孩子不出现极端行为,围绕着手机游戏,家庭中出现父子吵闹、母女互怼的情况也很多。有的孩子,因为父亲抢走了自己的手机,就暴跳如雷,与父母发生了肢体冲突,更有甚者,恼怒之下,以跳楼相威胁,逼迫家长乖乖就范。

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把一部智能手机交给孩子,看到孩子津津有味地点击屏幕,觉得孩子非常可爱,甚至,还有妈妈沾沾自喜地夸孩子“两岁的闺女就会刷抖音了”。可是,当孩子沉迷于手机后,家长再想把手机从孩子手里拽回来,那就非常困难了。离开手机,孩子机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六亲不认,狂躁不安。

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我们可以去观察一下乡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家庭,多数孩子日常都会手执一部手机,津津有味地玩游戏。寒门之寒,带给孩子的不是刻苦学习、积极上进的动力,而是生活和学习习惯的缺陷。在城市,也有一些家长,稍不留神就让孩子玩手机上瘾,孩子的学业也随之逐渐走了下坡路。

(四) 

预防孩子因为玩手机上瘾而出现极端事件,单靠说教肯定毫无价值。家长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孩子的襁褓期,就对孩子玩手机严防死守。必须记住,当父母为了讨孩子一时高兴,把一部智能手机交给孩子的时候,无形中,就让孩子放弃了学业,走上了手机依赖的歧途。

简单而粗暴的手段,往往很奏效。在我家,但凡发现孩子玩手机,立刻制止。自己孩子玩手机,必打屁股。亲戚的孩子来我家玩手机,要么喝令“滚出去”,要么要求其到书房读书。对于手机,根本不存在“玩中学”的道理,家长千万不要指望着孩子从手机上获取有用的知识。

有的家长时不时在微信上向我诉苦,孩子玩手机上瘾,难以制止。可是,眼睁睁地望着孩子学业越来越糟糕,他们心中依然做着大学梦,试图采取一种机巧,让孩子摆脱手机。唉,晚了,已经晚了。挖疮必割肉,孩子根本忍受不了夺走手机的痛苦,此时采取粗暴手段夺走孩子的手机,孩子真的有可能恼怒之下,选择跳楼身亡。

曾经,有一个女生的妈妈非常郁闷地跟我聊天,她透露,孩子正上初三,她提出的要求是,如果让她写作业,就必须让她在手机上听歌,否则,她就坚决不写作业。学生妈妈问我怎么办?我只能无可奈何地告诉她,你可以放弃你家闺女的学业了,事已至此,她将来就是打工的命。

家长允许孩子带手机进校,就是变相推着孩子跳楼。那些玩手机上瘾的孩子,大多数就是打工的命。当孩子沉迷于手机,难以自拔时,家长最好不要逼着孩子放下手机,专注于学业了。他们的心理已经扭曲,被逼急了,就有可能发生极端行为。孩子们未来去打工,总比眼下一恼怒就跳楼,要幸运多了。

如果你家孩子玩手机成瘾,家长一定要尽早严格管理。管得住就管,管不住就学会放弃,听凭他滑落到打工谋生的命运。如果强行制止孩子玩手机,必须提防孩子与你大吵大闹,严防他们跳楼殒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中活生生的惨痛教训。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