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2月23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补习辅导。 这传递出十分重要的信息。如果落实教育部的要求,课后服务将有三方面重大转变,同时面临三方面问题。 三方面重大转变包括:从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到吸引所有学生参加;从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到开设丰富的兴趣课拓展学生素质;从校内减负,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 课后服务的产生,最初是针对部分家长不能在学校放学时接孩子,学校提供看管服务,而不是“一刀切”地要求学生放学后必须离校。不过,究竟怎么做好课后服务,各地的思路不同。有的地方认为,课后服务由存在实际需求的学生参加,其他能在放学后接孩子的家庭,还是到时就把孩子接回家。有的地方则认为,既然推出课后服务,不如全员参加,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做完作业,然后再参加学校组织的兴趣班,回家之后不再做作业,或者较少做作业,不需要再报校外培训班。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提出“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这就改变了课后服务只是解决接孩子困难这一定位。通过课后服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并打造拓展学生素质的平台。 例如,《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指出,将从2021年春季开学后,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与之前的课后服务相比,新的课后服务延长了时间,原则上在正常上课日的下午放学后开展1-2课时的课后服务。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让学校教育承担更多责任,有利于实现学生和家长的整体减负。 而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其一,经费问题。深圳延长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采取的办法是政府购买服务,所有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财政拨款支持,自然有力地推动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但由于各地的财政实力不同,有的地方可能采取成本分摊方式,要求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出部分费用。 其二,师资问题。延长课后服务时间,以及开设兴趣班,都需要教师参与管理、授课。如果经费不足,那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则需要高度重视师资保障。 其三,管理问题。课后服务考验教育部门的精细化管理。例如,做好课后服务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的衔接,要求各校因地制宜,听取家长意见;课后服务应该给学校更大自主权,以开设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满足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关键在于这不是强制,而是由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 做好高质量的校内课后服务,不但可以给家长减负,让家长不再(或减少)辅导孩子作业以及送孩子去校外托管机构、培训机构,也可给学生减负,学生在校内就完成大部分作业,减少去校外机构的需求。当然,由于这涉及教师、校外培训机构的现实利益,在推进时,必定会面临阻力,这需要各地用整体减负的意识,强化学校教育职责,并调动教师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