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贺!第16届“十月文学奖”颁奖 宁夏作家石舒清获“短篇小说奖”

 银川史记 2021-04-16

4月16日,中国李庄杯“十月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四川宜宾李庄古镇举行。因为疫情原因,本次颁奖典礼将第16届、17届(2019-2020年)“十月文学奖”合并举行。

宁夏作家石舒清凭借短篇小说《九案》获得第16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石舒清曾多次获得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清洁的日子》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黄昏》获第八届《十月》文学奖,这是他第三次获得十月文学奖

宁夏亦有作家获得十月文学奖,2019年,作家陈继明长篇小说《七步镇》获得第十五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十月》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新时期以来国内非常重要的大型文学期刊。设立于1981年的十月文学奖见证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成长,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座里程碑,近40年来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其中包括王蒙、铁凝、张承志、张贤亮、贾平凹、刘心武、莫言、海子等众多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作家和诗人。作为中国文学界的一个重要奖项,十月文学奖是新时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奖项之一,同时也是海内外了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2015年12月,《十月》杂志社与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李庄古镇成为十月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

石舒清,原名田裕民,回族,1969年生于宁夏海原县,1989年毕业于宁夏固原师专英语系,当过中学教师,县委宣传部创作员等,现为宁夏文联专业作家,中国作协全委,宁夏文史馆馆员。写作以短篇小说为主,曾获其短篇小说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上海文学》奖等,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第21届韩国釜山电影节最高奖。根据其短篇小说《表弟》改编的电影《红花绿叶》获得第32届金鸡奖。

《九案》刊登于2019年第1期《十月》杂志,居短篇小说打头位置。作家韩银梅这样评价《九案》:

《九案》的出处是史料,是石舒清从已经泛黄发脆的“故纸堆”里扒出来的故事。我似乎看见,他像一个考古学家,拿着放大镜,小心翼翼拎起一串积垢蒙尘的“物件”,反复观摩,审度不定,斟酌三四,弃之难舍,待将选出来的东西轻轻拍打掉尘垢,里面果然发出光来,光也是幽微之光,微光中细小的尘土飞扬,与人世间的尘土飞扬并无二致。我相信石舒清一定意识到他找到了“宝”。当然,这还不算完,玉是璞玉,尚需雕琢,且需精雕细琢方为好物。于是,石舒清以他自己一贯“吝啬”的语言,节制的笔墨,一个个写就了它们,使得《九案》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栩栩如生,死而复活。没错,除了故事里的时间处在过去,各类人等的衣着、发型、语言不同外,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悲喜剧,不是一代又一代地重演着吗?即便在今天这个智能化时代,依然不鲜见。因此,我以为石舒清赋予史料新的意义,使那些早都被人们遗忘的“旧歌”以新唱的方式重新被呈现。

更有评论家认为,石舒清根据各种资料以小说的形式做了重新的开掘和讲述。从资料寻找线索写小说的初衷在于,能从各种各样的资料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窥探形形色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触摸到心的真实跳动,揭示种种处境里人的努力、挣扎,自救,互助和得以显现真实人性尤其是人性之美。概而言之,就是从故纸堆里寻出鲜活的东西来,寻出不当磨灭的东西来,从而在对一桩桩往事的凭吊中,表达对无数曾经活过的生命的追忆和缅怀,被评论家认为有着“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独特迥异的地域风情、信手拈来的古今故事、话里话外的弦外之音,更为神奇的是他能从历朝历代案例卷宗中发现被人忽视的独特小说元素,娓娓道来,文字近乎于白描,貌似平淡无奇,细思则字里行间处处惊心动魄,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击破了岁月沧桑的外壳,流露出作家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无疑是一部当代的'三言二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