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不懂《万有引力之虹》?不如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置身于宁静 2021-04-16

不知不觉,新版《万有引力之虹》上市已经47天,你读完了吗?

没读完?别担心,没读完才是正常的(划掉)。

作为一本“超越人类智识巅峰的小说”,《万有引力之虹》对于读者来说并不“友好”:它结合了战争、技术狂、文化偏执狂、种族主义、情报和特务组织、共时性、火箭工程学和熵等庞杂主题。小说眼界极为开阔,往往别具风格地使用颇具幽默的夸张,并在对从物理、化学、数学、历史、宗教、音乐、文学和电影各领域中汲取的素材之处理上显示出惊人的博学。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万有引力之虹》是一部“天书”,而在译者、出版人和专业读者的眼中,《万有引力之虹》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我们不妨跟随他们来读一读。

读不懂《万有引力之虹》?不如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译者张文宇:苹果的味道在于品尝

关于《万有引力之虹》的阅读,译者张文宇曾经做过一个比喻:

苹果的味道其实不在苹果本身,也不在人的舌头,而在于品尝行为中。

我们有许多的流派、讲许多的主义,但我们在忙于归类和贴标签的时候,是不是错过了太多苹果的味道?

的确,抛开流派和主义,一部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于阅读。在张文宇的眼中,《万有引力之虹》和品钦是这样的:

文学作品的欣赏,乃至所有艺术作品的欣赏,首先是感性的,其次才是理性的,但归根结底终究还是感性的

……

有人称《万有引力之虹》为“二十世纪后五十年最伟大的英语小说”,伟大与否,还待世人评说。小说1973年问世,次年获得“国家图书奖”小说奖,并被选送为普利策奖作品,但遭到该奖项顾问委员会的否决,本年度该奖也未授他人。1975年,《万有引力之虹》获美国艺术文学院的威廉·丁·豪威尔斯奖章,但品钦拒绝了这项奖励。他这样写道:“豪威尔斯奖章是一种盛誉。再说,奖章是金质的,也十分有利于防止贬值。但是我不想要这个奖章。请不要把我所不欲之物强加于我,这不仅会使艺文院有武断之嫌,而且会使我负无礼之名……我知道我应该更君子些,但是说'不’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不。” 品钦的特立独行,于此可见一斑。而读了他的这部小说,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这位避世多年的文坛怪杰惊人的才气、超人的智慧和逼人的怪异。小说情节纷杂、想象恣肆、神秘诡异,常觉荒诞不经;但又语言新异、文采飞扬、意味深远,令人荡气回肠。

……

感觉中,作为作家的托马斯·品钦是个复杂无俦、变幻莫测的多面体,通过他几乎可以看到生命体验的全部,而不同的眼睛却又所见霄壤。他与你同在,又若即若离;他呼之欲出,又幽邈不明;他优美华丽,又颓丧感伤;他才华横溢,又恶俗不堪;他犀利睿智,又诡异无常;他玩世不恭,又神性澄澈;他荒诞幽默,又严肃端庄……读品钦,你笑,你哭,你叹,你佩,你惊,你怒,你恨,你厌,你升华,你思想……这是读《葡萄园》的感觉,是读《梅森和迪克逊》的感觉,更是读《万有引力之虹》的感觉。当然,三部作品又各有特色:《葡》精巧酸涩,《梅》大气磅礴、陈酿老熟,《虹》则琳琅满目、优美睿智、震撼人心

……

品钦的毁灭感、宗教感、超脱感,他对性和秽亵之物的随意和热衷,他对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理学、心理学、历史、政治、经济、商业、地理、哲学、多种外语、音乐、电影、娱乐节目、特异功能乃至《易经》的丰富甚至深透的知识……珍珠满地,却也不乏脏污,是好是坏,读者自己去判断吧!

在张文宇看来,品钦是“复杂无俦、变幻莫测的多面体”,“通过他的眼睛几乎可以看到生命体验的全部”。

对于品钦,越接近,越觉得神秘。

以上文字来自2009版《万有引力之虹》译者序

读不懂《万有引力之虹》?不如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出版人佘江涛:世界正在步入品钦预言的时代

2009年,《万有引力之虹》中文版出版,被视为译林出版社继《尤利西斯》之后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2020年,《万有引力之虹》绝版五年后再度登场。

读不懂《万有引力之虹》?不如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2009年版《万有引力之虹》

十二年,现实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在资深出版人、凤凰传媒总经理佘江涛看来,世界正在步入品钦预言的时代(详情点击 书评 | 很难读懂又不容错过的奇书

1)这本书比十二年前更适合出版,因为世界步入了五十年前品钦在这本书中预言的时代,一个人造物和偏执狂的时代,一个技术系统可能异化的时代,一个相信技术能搞定一切、实际上它搞不定其他却能搞定人的时代。

2)战争的爆发过去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技术只是手段,现在可能是技术自身。技术过去被政治和经济支配,现在它可能会失控,变成自组织系统。今天读《万有引力之虹》会让我们警惕可能失控的、自身繁殖的技术。

3)现代社会的技术和后现代社会的技术有着本质区别。译林社不久前出版的唐纳德·沃斯特《帝国之河》说的是技术被政治和经济操纵的现代社会,最近出版的《万有引力之虹》说的是技术自我繁殖、不被控制的后现代社会,虽然背景虚拟的是二战。

我们要小心技术freak,他们比政治和资本freak可怕得多。他们一旦行走在社会边缘,成为“流浪者”,他们的游戏规则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就成了万有引力之虹。

4)这是一部未来感和现实感、非写实手法和写实手法混合的奇书和寓言,它告诉我们技术的自我生长和失控远比我们想象得恐怖。

本书解构和嘲讽的叙述能力是一流的,它的警告是:技术被政治和资本操作是恶心的,但它一旦自作主张是超级危险的。

其实,这十二年里,读者也在发生了变化:

今天再版,译文锻造所花费的功力已经广为流传,重要的是读者的心智已经上了几个段位,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把握和十二前年不可同日而语,后现代写作已经也不是太陌生的东西了。

当然,除了阅读,《万有引力之虹》也有其他的作用:

很难读懂,又不容错过,文学界的罗尔斯的《正义论》!两书都是夜晚最好的无副作用的安眠药!

读不懂《万有引力之虹》?不如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最好的无副作用的安眠药

专业读者但汉松:一种新型的作者—读者契约

作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万有引力之虹》也一直是文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但汉松与《万有引力之虹》的缘分来自于“挑错”:

当时我刚开始迷品钦,也在豆瓣上兴致勃勃参加了给译文挑刺的讨论。在品钦小组里,我们在第一章找出了不少翻译上的错误。很多读者也一致认为,之所以读不下去《万有引力之虹》,实在是因为翻译太差了。

读不懂《万有引力之虹》?不如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即使挑剔翻译太差,但汉松依然读完了全书,并且在阅读中发现一种新型的作者—读者契约

这显然是一种新型的作者—读者契约。如果想从品钦的语言谜障中突围,就意味着你理想状态下必须这样读书:危襟正坐在书桌前,案头摆满了诸如《韦氏大辞典》《美国军队俚语辞典》《德英字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世界地图集》《V2火箭发展史》《巴甫诺夫条件反射学》等参考书,台灯下的小说被翻得卷起了角,书页间夹满了字条,空白处标有各种符号和注解,旁边的3 x 5寸卡片纸记着各种需要去图书馆进一步翻查的生僻知识点,墙上画着小说人物关系表和阅读进度安排,最后钢笔旁还摆着一杯黑咖啡和两粒安眠药。

我知道,这种自我施虐式的文学阅读,并不符合小说兴起的初衷。理查德森最开始写《帕梅拉》时,只希望给那些呆在家里的贵妇淑女们一个写书信的样本;即使在后来读奥斯丁的时候,大家也只需要围坐在壁炉前,选择一个朗读者就可以了;这也不是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的读法,因为读者不过是被安排在过山车里,全然被动地享受刺激和悬念,最后还往往有智力上升的错觉。品钦给我们安排的是一个“生存者”游戏,你要独立地抵抗他文本的施咒在充满幻听和幻视的荒野中前进。如果你不够顽强的神经崩溃了,就会被开除出这个游戏,当然也许你会顺便诅咒这个该死的老汤姆不过是故弄玄虚;可如果你偏执地不放过小说中任何可疑的线索,用侦探式的耐心与之鏖战,品钦会给予读者大大的奖励,让你知道他的把戏固然玄之又玄,可是绝不虚妄。

“契约”实在是一个完美的形容:一旦读者翻开《万有引力之虹》,无论是否读完,终究都会受到品钦的影响。

比如但汉松——之后,他翻译了品钦的《慢慢学》,再之后,他成为新版《万有引力之虹》译文校对团队的负责人。

我临危受命去组一个校对的团队,有报酬,但极少,完全要靠热爱去驱动。找了豆瓣小组一些人,尤其是当时和我一起挑译文刺最凶的几个ID,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能理解。最后找我认识的有翻译功底的微博网友,找与我有私交的本系优秀研究生,找愿意一试身手的本系翻硕.....

以上内容来自但汉松:《魔鬼在历史的细节里:读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的爱与怕》

读不懂《万有引力之虹》?不如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但汉松推荐的品钦阅读顺序

超越人类智识巅峰

刘慈欣奉为现代文学顶峰之作

藏书架必备奇书,没人敢说真正读懂它

翻开就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读不懂《万有引力之虹》?不如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万有引力之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