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军政合一的制度持续到何时

 炫叶楓雪 2021-04-16

​军政合一的好处是地方治理的效率高,坏处是地方独立性增强,不利于中央政府集权。以中国为例,中央如何管理地方,在几千年历史上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探索中。在秦代以前,实现分封制(也就是封建制度的本义),诸侯独掌一国军政,王作为共主反而没有多少实权。秦代实行中央专制制度之后,为了加强地方统治,实行郡县制,改地方的军政合一为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并有相应的细节作为这一制度的补充,极大地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但是,这一制度矫枉过正,削弱了地方的统治基础。秦代几十年间即迅速灭亡,地方治理制度的缺陷是一大因素。以现代眼光看秦代制度,其实并不落后,但受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制约,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无法做到如臂使指,自然统治体系运转不灵。所以到了汉代,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分封制,只是诸侯王的权力受到制约。魏晋则以宗王为都督,往往军政合一。隋唐则以州县管民事和军垦,兵府诸卫管军事,在安史之乱中,为了平叛给地方放权扩军,导致藩镇军政统揽,尾大不掉,唐代因此亡国。到了宋代,赵匡胤吸取前代教训,重用文官,以文治武,兵权分立。虽然彻底消除了地方拥兵自立的危险,但同时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元代的特点是实行行省制,行省实际上起到了中央派出机构的作用,行省管理地方,地方军政分离,中央选派地方官。明朝设置三司分管行政、军事、监察职权,设督抚以加强统治。清朝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制度。民国建立之初,事实上各地处于分裂状态。各地军阀军政大权握于已手,直到蒋介石北伐成功,仍然没有实现实质的统一。南京政府实际掌握的只有江浙一带数省而已,其它地方实权仍在地方势力手中。日本侵略之初妄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并非全是吹牛。因为工业化的日本侵略军面对的对手,实际上是由多个半独立的行政区组成的,一个仍处于农业经济时代的所谓大国。所以说民国基本上没有建立规范的制度。至于本朝,虽然军政分离,但各地主要官员都兼着驻军的政治首长名义。更具体的另外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