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经典动画,藏着中国武术衰落,以及复兴的秘密……

 昵称74650355 2021-04-17

这是一部豆瓣评分极高,当年中日两国大宗师级人物合作的木偶动画——《不射之射》。原文取材改编于道家经典《列子》,不过在我看来,全片洋溢着春秋战国时代雄健的气息。

作品主人公纪昌,为了学习箭术,为了达到至高的顶端,已经达到了病态的刻苦,几近偏执,最后不惜挑战师父。师徒二人经过生死较量之后,反而成为了生死之交,师父飞卫更是推荐纪昌去峨眉山继续学艺。世间顶尖高手的纪昌,又经过了九年的刻苦练习,最终从术的层面跨越至道,成了脱胎换骨与世无争的无二高手。

动画中对于战国武艺的描绘,特别是纪昌师徒决斗一场,可说惊心动魄

任何事,当人用心去追求,如痴如狂地打磨之后,都能达到道的层次。武术上以武入哲,以武入道,可能是当今中国传统武术习练者,无论年龄大小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17年47次失败后修复并研制“仿唐隐孔中阮”的冯满天

“从术至道”,是东方武术的经典命题。但当今让人心痛的是,很多传统武术练习者没有经历了对“术”进行过刻苦的追求,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就开始谈论“道”,挥笔写下大量晦涩难懂的文章,谈论技术和思想层面玄而又玄的内容。 世人都说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少有人知道“身有千斤力,牵动四两拨千斤。”

如黑格尔所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根本没有在“术”的层面经历过磨炼的人,没有经过“射之射”,就去谈“不射之射”只能是空谈而已。

这种空谈论道带来的自信,让太多传统武术习练者对自己的幻想深信不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擂台,饱尝失败的苦果。

武术和跳舞、瑜伽等运动从术至道的修炼之路,最为不同或者说最有魅力之处在于实战对抗。无论是高强度或是低强度的对抗,才能真正激发习练者的潜能。当对手不再是空气,不再是配合习练者的师兄弟,而是同样会全力对抗习练者的人。

舞者入道靠着对舞蹈极致的苦练和感悟

习练者才能如故事里纪昌一样,不断突破自己,追求更高的技术,最终达到道的层面。这时习练者才无论从武术技术,还是从自身的精神得到了真正的磨砺,所得才真正能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的觉悟。

 无需多言这就是一生的觉悟

《从术至道》这本书记录了近现代日本武术的发展轨迹,从中能看出日本整个传统武术界对于传统武术技术在现代如何发展的思考,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对问题的思考。

日本如今发达的武道,无一例外都否认了以街头斗殴、把人斩做两段等在现代社会的合理性,但又无一例外保留了对抗内容。无论是柔道、空手道、剑道等等,都是如此。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去抗争,无论对手是人、物、事甚至命运。武道中的对抗训练,就是为此而准备。


比如同为“柔克刚”的柔道,其理念“精力善用,自他共荣”。体现在了通过无数次的倒地起身,对卸力、化力、控制重心技术的磨砺。习练过柔道的人都知道,用蛮力抓住对手,只会加速自己的落败,只有像一条绳子一样搭住对手,在时机出现的时候用力,才能取得效果。这就实现了无论是在技术还是道理层面的“柔克刚”

事实证明了,这发展道路的正确性。日本的很多武道老师,不用去谈道。他自身的言行就达到了道的级别。而道的级别,同样在术的层面有良好的收效。如果非要谈擂台,松涛馆流空手道开山祖师船越义珍,一生避战,常说“理智地避开一场搏斗要比击败敌人更应感到光荣。”而松涛馆流空手道习练者在擂台成绩斐然。

活跃在世界顶级格斗擂台的松涛馆流习练者们

日本少林寺拳法可以说是禅武合一的现代武道版,其内部把少林寺拳法比作“指月之指”,通过日常对拳法的练习让习练者得到身心的锻炼,重要的不是拳法,而是通过拳法得到的身心升华。其练习方法包括了宗教仪式、基本动作、套路、对拆和实战。

当然中国也有这样真正能称之为道层面的武者。少林释德建禅师当年为禅武医的传承,独守三皇寨,何等辛苦。其身手有目共睹,在绝壁练功,出手敏捷,身似猿猴。至今带领学生耕作,体会练功在生活中的道理。他需要把道挂在嘴边么?

李小龙的截拳道,强调”突破形式的束缚“,其实,那是李小龙经过无数对”形式“的苦练之后,才能再去追求的境界,而后世的很多截拳道者,根本没有经过形式的磨炼,而妄言”摆脱形式“,只能自欺欺人。其实,日本武道里强调的”守破离“更为清晰,先有刻苦的”守“,而后才能谈到”破“和”离“,这和李小龙强调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加清晰。

武术的道,绝不是出自空谈,而是出自对自己技术偏执的苦练、与人对抗时的顽强和寻找时机时的智慧。望月虽然是最终的目的,但绝不是无视那根指月的手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