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葬”将被淘汰?新方式已经在湖北试用,很多人表示难以接受

 小天使_ag 2021-04-18

中国人自古讲究入土为安,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科技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古人相信灵魂转世,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而是会到达另一个世界,而埋入黄土,就是打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

除了灵魂转世的说法,入土为安还是衡量“孝顺”的标准。儒家的中心思想是教导人向善、尽孝,《论语》有言:“事死如生,死亡如存,仁智备矣。”一位合格的子女,在父母、先祖去世后,是否能够风光地将他们安葬入土,是衡量其孝顺与否的重要标准。

为了彰显身份和地位的高贵,在千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关于丧葬的礼仪越来越繁杂,排场越来越大。特别是帝王将相,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陵墓,不惜耗费民力、物力。就连寻常百姓家,为了攀比,在遇到丧葬之事时,也会不惜钱财大力操办。

土葬虽然传承数千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弊端不断出现。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的占有,是一种浪费。有些地方的大家族,祖坟占地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这对农村、农业的发展都是一种制约。因此近代开始,国家开始大规模推荐火葬。

其实现代科技发达之后,人们早已明白“灵魂转世”之类的说法都是封建迷信。很多地方之所以还在沿袭土葬,主要是一种孝道的体现。特别是农村地区,一些老人思想转变比较慢,不能接受火葬,而子女为了尽孝,自然要顺从老人的意见。

不过经过几十年的推广,火葬已经成了我国的主要丧葬形式。相比土葬,火葬既能让人入土为安,又能节约土地资源,看上去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看来火葬也许也会被“淘汰”。

现代冰葬技术最早是由欧洲科学家提出的,它的原理就是通过极度冷冻的方式,让尸体变硬、变脆,最终变为类似骨灰的粉末状。具体则分为三步,第一步、将尸体放入零下十八度的环境完全冷冻;第二步、用零下一百九十六度的液态氮浸泡尸体,使其急速冷冻脱水,组织变得又脆又干;第三步,采用超声波技术,将冷冻后的尸体震成粉末状,然后装入骨灰盒安葬。

这种技术相对火葬,不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几乎也没有其他弊端,因此在欧洲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而在我国的湖北武汉,也有试用,不过似乎并不受欢迎,很多人对此表示无法接受。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气候问题不断恶化,特别是空气污染形势日趋恶化,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都爆发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而火葬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对环境和大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近些年,一些专家和学者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丧葬方式——冰葬。

冰葬并非国内首创,它的起源还要追溯到爱斯基摩人。世代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一生都与冰雪打交道,脚下的土地都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根本不可能见到土地,因此在人去世后,爱斯基摩人就采用“冰葬”的方式,将尸体埋在冰雪中。

不过现在专家提出的“冰葬”,与爱斯基摩人直接将尸体埋入冰雪中的冰葬并不相同,也可以说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实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一种丧葬习俗形成之后,要想改变难上加难。例如土葬,在中国流传数千年,要改为火葬,完全违背了传统文化的入土为安和孝道思想。在古人看来,“挫骨扬灰”是一种酷刑,受刑者将永堕地狱,无法转世投胎。

但时代在发展,人类文明也在进步,新事物总要取代旧事物,如今,相比土葬更加便捷环保的火葬,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已经成了最主要的丧葬方式。相信在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人们总有一天会接受冰葬这一丧葬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