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运动图像结合题型

 Hi老刘老师 2021-04-18

                     ——子木老师


一.填空题(共20小题)

1.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是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     vB(填“>”、“=”或“<”),P、Q间的距离为     m。

图片

2.如图所示,公交车甲和公交车乙从同一车站同时同向匀速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甲车速度为     km/h,若运行5min,则乙车行驶的路程是     

图片

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整个20s时间段内,物体的速度为     m/s,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     (选填“大”或“小”)。

图片

4.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的s﹣t图象,则:

(1)乙车的速度是     m/s;

(2)在t=1s时,甲车与乙车通过的路程分别是     

(3)在t=2s时,甲乙两车的     (速度/路程/位置)相同;

(4)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图片

5.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     米/秒;甲在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甲、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     甲的速度(选填“一定大于”、“可能大于”或“一定小于”)。

图片

6.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m,在5s﹣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m/s。

图片

7.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     m/s,当t=4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     m。

图片

8.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     m/s;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了     m。

图片

9.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图片

10.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则甲描述的是     车的s﹣t图象(选填“A”或“B”);若A、B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2:1,则所需时间之比是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图片

11.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车是图中     (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m/s。

图片

12.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vB(填“>”、“<”或“=”),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

图片

13.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图片

15.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     m。

图片

16.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速度之比v:v     ;5s之后两人相距     m。

图片

17.如图所示的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3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图片

18.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速度较快的是     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     m。

图片

19.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v     m/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运动(选填“东”或“西”)。

图片

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图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小题)

1.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是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 < vB(填“>”、“=”或“<”),P、Q间的距离为 9 m。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可以得出求出运动的速度,图a中的时间为6s时,路程为3m;图b中时间为6s时,路程为12m,分别计算出其速度来,比较即可;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当t=12s时,A通过的路程为6m;当t=6s时,B通过的路程为12m;

A的速度:vA图片图片=0.5m/s;即

B的速度:vB图片图片=2m/s;所以vA<vB

(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A车行驶的路程sA=3m,B车行驶的路程sB=12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B﹣sA=12m﹣3m=9m。

故答案为:<;9;

【点评】读懂题意,并能从图中找出关键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公交车甲和公交车乙从同一车站同时同向匀速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甲车速度为 36 km/h,若运行5min,则乙车行驶的路程是 1500m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利用v=图片分别求出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然后再利用s=vt即可计算出运行5min,乙车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

由s﹣t图形可知: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

当t为2s时,甲的路程是20m,乙的路程是10m,则

甲车速度:v图片图片=10m/s=10×3.6km/h=36km/h,

乙车速度:v图片图片=5m/s,

由v=图片可得,运行5min,乙车行驶的路程:s=vt1=5m/s×5×60s=1500m。

故答案为:36;1500m。

【点评】要求能从路程和时间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求出运动速度、求出一段时间后物体运动的距离。

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2.5 m,整个20s时间段内,物体的速度为 0.2 m/s,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 大 (选填“大”或“小”)。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由图象可知物体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

(2)从图象中找出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3)从图象得出前5s内、在10~20s内通过的路、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并比较大小。

【解答】解:

(1)由图象知,物体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是2.5m,即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2.5m;

(2)整个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图片图片=0.2m/s;

(3)物体在0﹣5s内通过的路程s1=2.5m,则速度为:v1图片图片=0.5m/s,

物体在10~20s内通过的路程s2=4m﹣2.5m=1.5m,则速度为:v2图片图片=0.15m/s,

所以物体在0﹣5s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故答案为:2.5;0.2;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

4.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的s﹣t图象,则:

(1)乙车的速度是 5 m/s;

(2)在t=1s时,甲车与乙车通过的路程分别是 10m、5m 

(3)在t=2s时,甲乙两车的 位置 (速度/路程/位置)相同;

(4)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西 运动。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由图象可知,2s内乙通过的量程,根据v=图片求出乙车的速度;

(2)由图象可知,2s内甲通过的量程,根据v=图片求出甲车的速度,根据s=vt求出在t=1s时甲车与乙车通过的路程;

(3)由图象可知,在t=2s时甲乙两车均位于20m处,据此得出答案;

(4)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比较两车的速度关系判断出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行驶的方向。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t=2s内乙通过的量程为s=20m﹣10m=10m,

则乙车的速度v图片图片=5m/s;

(2)由图象可知,t=2s内甲通过的量程为s=20m,

则甲车的速度v图片图片=10m/s,

在t=1s时,甲车与乙车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s′=vt=10m/s×1s=10m,s′=vt=5m/s×1s=5m;

(3)由图象可知,在t=2s时,甲乙两车均位于20m处,即两车的位置相同;

(4)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

由v>v可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

故答案为:(1)5;(2)10m、5m;(3)位置;(4)西。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相对运动的问题,能从物体的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5.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 0.05 米/秒;甲在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0.4 米;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 相反 (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甲、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 可能大于 甲的速度(选填“一定大于”、“可能大于”或“一定小于”)。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由图象读出乙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图片求出速度;由图象读出经过4s时甲通过的路程;

(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和乙通过的路程,根据甲、乙的距离为0.9米,判断出运动方向;

(3)根据v=图片求出甲的速度,根据s=vt求出经过12s时甲通过的路程,根据丙、乙两车相距0.5米,判断出丙的路程,求出丙的速度,两者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乙在t=12s内运动的路程s=0.6m,则乙的速度:v=图片图片=0.05m/s;

由图象可知,甲在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0.4m;

(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和乙通过的路程,s=0.6m,s=0.3m,且甲、乙的距离为s=0.9米,

所以判断出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3)甲的速度:v图片图片=0.1m/s,

则经过12s时甲通过的路程:s′=vt′=0.1m×12s=1.2m,且甲、丙两车相距s′=0.5m,

丙通过的距离可能为s=1.2m﹣0.5m=0.7m或s′=1.2m+0.5m=1.7m,

丙的速度v图片图片=0.058m/s;或v′=图片图片≈0.14m/s,

所以丙的速度可能大于甲的速度。

故答案为:0.05;0.4;相反;可能大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0 m,在5s﹣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0.4 m/s。

图片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先根据图象判断前5s内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确定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根据图象判断物体在5s﹣15s内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图象信息以及速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始终静止,因此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0m;

根据图象可知5s﹣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t=15s﹣5s=10s,

物体在5s﹣15s内通过的路程s=6m﹣2m=4m,

因此在5s﹣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v=图片图片=0.4m/s。

故答案为:0;0.4。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关键能从图中读出有用信息。

7.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 1 m/s,当t=4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 4 m。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由图象可知物体B运动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v=图片计算出物体B运动的速度;

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根据物体AB运动的路程,计算出相距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物体B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5m,其运动速度为:

v=图片图片=1m/s;

由图象可知,物体A从0点出发,运动10m路程所用时间为2s,当t=4s时,运动时间为1s,所以通过的路程为5m,即距离0点的距离为5m;

当t等于4s时,物体B运动的路程为sB=1m/s×4s=4m,距离O点的距离为5m+4m=9m,

所以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9m﹣5m=4m。

故答案为:1;4。

【点评】此题为路程与时间图象分析题,这样的题注意时间段的分析。

8.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 30 m/s;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了 60 m。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先分析图象的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从而就知道了该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图象;

然后分析图象中找出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图象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从图象上找出当t=5s时对应的纵坐标v是多少即可;

先找出汽车在第5s和第6s的速度是多少,然后根据公式s=vt算出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该图象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图象,

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表明汽车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

由图象可知,当t=5s时,对应的纵坐标v=30m/s;

汽车在第5s和第6s的速度都是30m/s,

所以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前进的距离是:s=vt=30m/s×2s=60m。

故答案为 增大,30,6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的能力,图象在很多学科中都会用到,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都比较了解,所以本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9.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甲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10 m,图中的a点表示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2)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

(3)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

【解答】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

(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故答案为: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0.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则甲描述的是 B 车的s﹣t图象(选填“A”或“B”);若A、B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2:1,则所需时间之比是 4:1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西 运动。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上,取某一时间t,得出在时间t内A、B各走的路程,

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哪个速度大,然后分析答题。

(2)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车运动的时间之比。

(3)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解:(1)由s﹣t图象可知,在相等时间t内,车的路程s>s

由速度公式v=图片可知,v>v,因为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

即B车的速度大,A车的速度小,所以甲描述的是B车的s﹣t图象;

(2)vA:vB=1:2,sA:sB=2:1;

由:v=图片得,t=图片

需时间之比:tA:tB图片图片图片图片=4:1;

(3)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因为v>v;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位置不断向西变化。

故答案为:B;4:1;西。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好控制变量法(取相同时间)、根据s﹣t图象得出s、s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1.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车是图中 OA (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2.4 m/s。

图片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步行的速度小于骑车的速度,即通过相同的路程,步行用的时间较多,骑车用的时间较少。

已知步行和骑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一半路程),从s﹣t图象上可知步行和骑车所用的时间,用时短者为骑车路段;

(2)从图上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图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图象可得:在OA段,通过的路程s1=1800m,所用时间t1=5min=300s,

在AB段,s2=3600m﹣1800m=1800m,t2=25min﹣5min=20min=1200s,

比较可知,在OA段用的时间较少,说明速度较快,

故:骑车的是OA段,步行的是图中AB段;

(2)整个路程s=3600m,时间t=25min=1500s,

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图片图片=2.4m/s。

故答案为;OA;2.4。

【点评】对于此类图象题,一定要明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关键线段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2.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 vB(填“>”、“<”或“=”),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东 (填“东”或“西”)运动。

图片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图象求出A在0~30s内、B在0~70s内的速度大小,可知0~t1时间内两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比较做出判断;

根据图象判断在t2~t3时间内两车的运动方向,结合两车的速度大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在0~30s,A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A=600m;在0~70s,B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B=840m,

则vA图片图片=20m/s;vB图片图片=12m/s。

比较可知,两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vA>vB

由题图可知,在t2~t3时间内,A车与B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且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

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东。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3.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 0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10m/s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每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象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图片求出乙的速度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0;

物体乙在0﹣2s内通过路程:s=s2﹣s1=20m﹣0m=20m,

则乙的速度v=图片图片=10m/s,

故答案为:0;10m/s。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解题时先分析图象的特点: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如何变化,判断物体在各时间段内做什么运动,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  乙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向后运动 (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图片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左图为速度﹣时间图象,由图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右图为路程﹣时间图象,由图知乙车和丙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由右图可知乙车在2s内通过的路程,根据v=图片求乙车的速度;由左图可得甲车的速度,由右图可得丙车的速度,进而找出速度相同的两辆车;

(2)三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根据三车速度大小,选择甲车为参照物确定丙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

(1)甲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4m/s;

乙图象是s﹣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当t=2s时,s=8m,则v图片图片=4m/s;

丙图象是s﹣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丙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当t=4s时,s=4m,则v图片图片=1m/s;

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

(2)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丙的速度最慢,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甲;乙;向后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5.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30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 450 m。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m;

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

由图得出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20s),再行驶30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相距。

【解答】解:

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t=55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1650m,v图片图片=30m/s;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30s,甲车行驶了1500m﹣600m=900m,

乙车行驶了1050m﹣600m=450m,

两车相距△s=900m﹣450m=450m。

故答案为:30;45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会识图、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6.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速度之比v:v 6:1 ;5s之后两人相距 25 m。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由图象得出甲乙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甲乙两车的运动状态;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

(2)分别求得行驶5s时,甲乙两车通过的量程,两者之差即为此时两车的距离。

【解答】解:

(1)由图象知,甲乙的运动图象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2s内甲的路程为12m,乙的路程为2m,

甲车的速度v图片=6m/s,

乙车的速度v图片图片=1m/s,

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v=6m/s:1m/s=6:1。

(2)5s之后,甲运动的路程s′=vt′=6m/s×5s=30m,

乙运动的路程s′=vt′=1m/s×5s=5m,

因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则此时两人相距△s=s′﹣s′=30m﹣5m=25m。

故答案为:6:1;25。

【点评】用图象来直观形象的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已成为中考物理考查的热点。图象信息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7.如图所示的图象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前3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150 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5 m/s。

图片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前3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2)读出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v=图片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在s﹣t图象中,物体在20﹣4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读出前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

中间10s物体静止不动,

后20s通过的路程为200m﹣100m=100m,其速度v=图片图片=5m/s,

由v=图片可得,第20s﹣30s内通过的路程s′=vt′=5m/s×10s=50m,

前30s通过的总路程s=100m+0m+50m=150m。

(2)由图象读出物体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s″=200m,

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v″=图片图片=5m/s。

故答案为:150;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8.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速度较快的是 乙 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 200 m。

图片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分析题图,甲在120s内运动200m,可得相遇点到出发点的距离;而乙在120s﹣60s=60s内运动了200m,运动相同的路程,乙用的时间少,利用速度公式v=图片比较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

从图象可知,他们相遇时距离出发点的距离。

【解答】解:

由图象知,甲在120s内运动200m,即相遇点距离出发点200m,而乙在120s﹣60s=60s内运动了200m,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用的时间少,由v=图片可知乙的速度较快。

从图象可知,他们相遇时距离出发点距离200m

故答案为:乙;20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的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9.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v 2 m/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西 运动(选填“东”或“西”)。

图片

【考点】速度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解:甲图为v﹣t图象,由图知,v=3m/s,

乙图为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则v图片图片=2m/s,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

故答案为:2;西。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

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丙 ;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3:2 。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路程 

图片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情况,可知乙和丙车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2)已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等,即是1:1,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甲和乙所运动的时间之比。

(3)据图可知,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阴影面积表示小车运动的路程。

【解答】解:(1)在第一个s﹣t图象中,t=5s时,s=20m,所以甲车的速度v图片图片=4m/s,在第二个v﹣t图象中,乙车的速度v=6m/s,丙车的速度v=4m/s,

所以,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同。

(2)已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1:1,由v=图片可得,甲和乙所运动的时间之比: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3:2;

(3)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速度×时间,所以阴影面积表示小车运动的路程。

故答案为:甲、丙;3:2;路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考点卡片

1.速度与物体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

(2)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非匀变速);

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振动】)

【命题方向】

速度表述方法,机械运动的分类,初中主要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命题.

例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图片    B.图片   

C.图片    D.图片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解题方法点拨】

多了解物理学方法:例如速度、温度、压强、功率、电流、电功率等表述法.

图片

2.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的公式:v=图片,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2)应用:

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火车过桥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分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图片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图片图片=100km/h,

(2)∵v=图片,v2=144km/h=40m/s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2t2=40m/s×25s=1000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s=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

第二类常考题:行程问题

小光从厦门乘坐某次航班来武夷山旅游,厦门机场起飞的时间是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飞机飞行路程约为396km.求:

(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分析:(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和抵达时间,求全程飞行的时间;

(2)又知道飞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图片求全程飞行的速度.

解:

(1)根据飞机起飞时间为7: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05可得飞行时间:

t=8:05﹣7:20=45min=0.75h,

(2)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v=图片图片=528km/h.

答:(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0.75h;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528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起飞和抵达时间求出飞机飞行时间是本题的突破口.

【解题方法点拨】

注意事项:(1)应用v=图片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 (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

(2)v=图片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3.速度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公式: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v=图片

【命题方向】

计算类型:一、列车过桥问题(注意列车通过路程要加上列车的长),二、爆破安全逃离问题,三、测距离问题,四、追赶问题,五、赶时间问题,六、顺、逆水行船问题,七、比例问题

例1: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质量为30t,匀速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求桥的长度.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的是大型运输车30s内走的路程是40m+260m,同理.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走的路程车长,所以求出的距离要减去车长才是桥的长度.

已知:s1=40m,s2=260m,t1=30s,t2=24s

求:s3

解:v=图片图片=10m/s,

s3=vt2﹣s1=10m/s×24s﹣40m=240m﹣40m=200m.

答:桥的长度是200m.

点评:解题时要注意此题中有个多余条件(质量为30t),解答此题的关键一定要注意这辆大型运输车自身的长度.

例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v=图片即变形式t=图片,结合图象反映的路程信息可以求解答案.

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s=120﹣70=50km,故速度v=图片图片=100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南宁所用时间t=图片图片=0.7h;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30min;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km/h;

(3)从B地到南宁需要0.7h.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结合速度公式及变形式求解答案.

例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  )

A.9:4    B.4:9    C.1:1    D.3:2

分析:要判断速度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v=图片,由题目的路程、时间之比来求速度之比.

解:甲、乙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故根据速度公式v=图片,可知甲乙速度之比为图片,即9:4.

故选A.

点评:本题是由路程和时间之比,求速度之比,与计算速度一样,都是根据速度公式来求解.

【解题方法点拨】

要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分类练习此类题目,多与生活联系.

图片

4.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图片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图片图片

【命题方向】

平均速度的求法,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的区别题目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图片图片图片=6.25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例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12.00 cm,平均速度是 0.15 m/s.

图片

分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通过读刻度尺确定小球运动的路程,数小球间隔个数确定小球的运动时间.

根据公式图片图片,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

小球的平均速度图片图片图片=0.15m/s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12.00,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最基本的计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计算.

【解题方法点拨】

(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