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佑||我的估衣情节

 文史艺苑 2021-04-19

 与“估衣”结缘有20多年了,而当初的认识只存在于发音,外型或者实用性上,至于"估衣"两个字怎么写,还真不知道。原以为“估衣”的“估"就是“故土”的“故"。

其实,估衣”指旧衣服,或原料次、加工粗的新衣服。

小的时候缺衣少吃,吃的饱不饱,别人看不见,但穿的露不露肉那可是关键!幸运的是自己生在一个离乡(韩家楼)特别近的村子叫管家湾,乡上每月农历逢四逢九都会赶集,极大地方便了全乡各村老百姓的生活所需,最让人眼馋的就是穿着体面、不落伍,而且价格不贵的估衣!

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就是伴着估衣长大的,直到自己上班参加工作才渐渐地和估衣“有意”疏远。结婚后头一年上班,单位领导开会动员全体职工要给偏远山区的老百姓捐衣捐物。下班回到家,跟妻说了此事,妻说他们单位也同样让职工们捐赠衣服。领导的倡议是不错,可是我们合计以后才感觉捐衣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捐吧,显然觉悟不够;如果捐,左右为难:新婚的衣服肯定不能捐,可是除此之外就拿不出什么可以捐的衣物了!

为此我们两口子一个中午就没吃好饭,一直在想辙,但终究没想出一个较好的点子。临上班时,我鼓足勇气,把我早已想好的办法跟妻说了,“能不能去集市上买几件估衣来应急呢?”妻听了以后,眉头的愁云一下子就消散了。

第二天刚好是五寨城里赶集的绝佳日子:九月初六。到了集市,经过精挑细选,只花了30块钱就买了整整六件估衣,为那次捐衣捐物扫平了道路。

等我把买来的估衣交给校领导时,碰到了与我一起同生死共患难一起学习工作共计十余年的老同学张峰。

“佑子,你这衣服没见你过去穿过呀?"张峰几乎不给我思考、适应的余地,就直直地问了句。

我的脸顿时红到了脖子根,眼疾手快伸出手指做出让一个他不要说下去的姿势,并且送上一句"保密"!心里却在想:世界上难道还有比我更穷困潦倒的人吗?

好在后来这样的捐衣捐物活动就不曾再提起过。我囊中羞涩的尴尬,也没有往后延续,可是印在我心灵深处的“故衣”情结却久久挥之不去!

买估衣捐赠确实让我面子挂不住,尽管我也曾穿过多年估衣。为此我曾怀疑过自己的人生!心想:自己咋就这么穷呢?穷得连一件能够挂住自己尊严的衣服都没有哩?看着同事捐赠的衣物,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捐的衣服给我穿,我都感觉那衣服新得让人不好意思穿,我只能到集市上去买比我平时穿的衣服看上去体面的衣服来完成这次“义举"!

现在,我穿衣服比过去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渐渐地淡忘了那特殊的地方一一估衣市场。赶上国家正在推行"扶贫攻坚",我会经常把自己及家人穿得不入时的衣服,在征求贫困户意见的前提下,把洗得干干净净、自己却不大穿的衣服,送给他们!

无论是当年捐赠衣物的义举,还是今天的精准扶贫,都是国家惠民政策的体现,但我个人认为一定要给受捐者以足够的尊严!

穿估衣不丢人,丢人的是穿着估衣就已经心满意足不思进取。毕竟人穷无根,只要肯努力,哪怕是再穷的人都会翻身,都会富裕起来!像我,曾经一个本应该受到救济的人,却站在了救济别人的队列里。有人说过:"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今天我要说:"一个不想当贫困户的贫困户才是好贫困户!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够富裕繁荣强大,真正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1年2月8日

作者简介

佑子,原名,管佑,网名:一杯清秋。祖籍:山西五寨管家湾。因生活教书,因梦想写作!作品散见《清涟》《星河》《清涟碧波》《岚漪河》及《散文精选大全》《文史艺苑》《砚城文苑》等多家网络文学平台。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留言之窗

*管佑||我想有个家
*管佑||闺女不聘自家用一一童年时姥爷讲给我的故事
*管佑||半内田回
*管佑|| 家训一一爷爷的遗产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