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想要健康长寿,护好双腿至关重要。但生活中很多人却连双腿透露出来的“健康信号”都看不懂,白白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案例
48岁的张女士,一直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虽然在吃药,但控制得并不理想。
两个多星期前,她打麻将时总觉得右腿发麻,以为是坐久了就没在意。但前两天,张女士突然倒在了麻将桌上,送医后确诊为脑梗,且半边偏瘫。
医生说:其实张女士之前单侧腿发麻,就已经是脑梗信号了!若是早点就诊,也不至于这么严重!
腿部发麻,其实很常见,为什么与脑梗有关?又有哪些腿部症状,提示疾病风险,该如何防治?可可带你一起去了解腿上的“健康密码”~
大脑和脚通过神经纤维传递信号,如果大脑中的血管堵住了,无法正常为神经细胞提供血液,就会影响到信号传递,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的症状。
这种麻木、无力,往往是单侧的,而且非常突然,可能持续不缓解,也可能是一过性的,但都警惕脑梗危机,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正常情况下,钙是补充到骨骼的。但当磷元素过多时,部分钙就会与多余的胆固醇、脂质等粘在一起,沉积在血管中,导致血管钙化。
而纳豆,是高钙低磷食物,又含有维生素K2,它能指挥钙流向人体骨骼部分,不仅能促进骨骼发育与健康,又能减少血管钙化风险,一举两得。
但纳豆的作用远不如此。纳豆含有纳豆激酶,它能分解胆固醇,降低血液粘稠度,辅助调节血脂;又能激活酶原生成纤维蛋白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溶解已经产生的血栓。这样一来,多方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点击视频,教你自制纳豆↓↓↓
如果下肢皮肤干燥、腿毛脱落、颜色苍白、有瘀斑等,说明腿部血液微循环差,可能预示全身血管早期病变。
博格斯实验,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下肢血液循环的重要手段。
平躺在床上,将腿抬高到60°~90°,坚持3分钟。放平双腿,观察腿部颜色恢复红润的时间。如果超过5分钟没有恢复,可能预示中小血管存在病变。
有的人腿上能看到一些弯弯曲曲的、长得像蚯蚓一样的青色血管,这其实就是静脉血管曲张的表现。
当病情持续进展时,可引发双腿肿胀、发痒、疼痛,甚至会导致“老烂腿”,也更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导致致命肺栓塞。
①补充卵磷脂:下肢出现症状,归根结底是血管出了问题。卵磷脂具有辅助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的作用,能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进程,改善症状。平时可适当多吃山药、木耳、鸡蛋、大豆、动物肝脏、坚果等。
②经常踮脚走:常有人说:血栓,最怕你“动起来”。平时久坐、看电视时,不妨试试原地踮脚走路。
此时小腿承重多,所需的能量也多,下肢的血液循环就会被“快速激动”起来,血流更为顺畅,可防止血栓形成。如果不方便踮脚走,经常踮脚尖也有助于保持血管健康。
很多人以为下肢水肿就是肾病,其实未必。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可引起水肿。但肾性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甚至肿到眼睛都睁不开。随着白天活动增大,下肢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下肢水肿,往往表现为晨轻暮重。
针对肾源性水肿,专家曾在节目中给出了1个日常调理方:
【材料及做法】红小豆30克、黑芝麻30克、玉米须30克、薏米30克,一同煎煮,煮开即可。
【功效】此方为日常调理方,有补肾益气、利尿消肿的作用,适合脾肾阳虚的患者使用,具体用法用量请遵医嘱。
心衰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动力不足,血液流不动了,此时不能顺利回流的静脉血液很容易淤积在下肢,引起水肿。
心衰型水肿,一般发生在白天,下午、傍晚较为严重。随着病情的发展,水肿部位会从脚背、脚踝等低垂部位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在积极治疗心脏疾病的基础上,缓解心脏水肿的主要原则是减轻心脏负荷,比如适当少喝水、适度运动、控制血压等。
人们普遍认为抽筋就是缺钙,但事实上,抽筋未必都是缺钙引起的,尤其是反复发作,更可能是以下2种疾病的征兆:
腰椎间盘突出会压迫到腰部神经,当神经根长期受压,感觉纤维应激阈值就会增高,从而导致小腿抽筋。
据临床调研,在确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腿抽筋的发生率可高达70%。如果经常脚抽筋,还伴有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麻木放射痛等症状,很可能患有腰突症。
当人处于休息或睡觉状态时,腿部血流减慢,代谢产物容易积聚。尤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由于血管管腔变窄,血流更少,代谢产物更容易聚集。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能刺激肌肉收缩,引起腿抽筋。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因为下肢供血不足出现糖尿病坏疽,甚至引发截肢。所以,经常腿抽筋要明辨原因,不能一味的只是补钙。
脚上长茧子、脱皮、红斑……这些常见的脚上小毛病,原因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脚承受全身的重量,又经常被鞋摩擦,长茧在所难免。但有些茧子却可能提示疾病将要来临。
*内侧茧:在双脚内侧长茧子,提示长期脚内侧受力过大,会导致X型腿的发生,甚至引起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变形。
*外侧茧:在双脚外侧长茧子,提示长期脚外侧受力过大,易出现O型腿,也会导致老年性的膝关节炎、髋关节炎,甚至整个背部的形态都会受到影响。
*前脚掌长茧:这在临床上是种疾病,叫做跖骨痛。这是骨骼过低或过长,导致走路时局部吃力太大,引起的皮肤病变。
*特殊脚茧:普通的茧子面积比较大,硬珈比较均匀。如果有长在中间的茧子面积非常小,外侧半透明,中间有个类似火山口的弧,这种是茧子情况特殊,平常如果修剪时不注意,容易引起细菌繁殖,甚至有可能引发败血症。
脚脱皮可能与皮肤干燥有关,但也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
①真菌感染:脚受到真菌感染时,皮肤可出现瘙痒、水泡,进而脱皮。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抗真菌治疗。
②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能调节表皮及角质层新陈代谢,维持正常上皮组织的生长,又能保护黏膜;维生素E能增强皮肤保湿、弹性,改善肌肤对日照等的抵抗力,缺乏这两种维生素就易导致脱皮。可适当多吃芒果、胡萝卜、坚果等补充。
如果患有真菌感染,患处又有比较深的皮肤伤口,就可能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就是丹毒。其属于深部感染,可引起真皮层和浅层淋巴管的炎症,导致局部出血性坏死或淋巴肿大;还可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
丹毒感染发病急,早期可能有食欲不好、略有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紧接着可出现大面积红斑和水肿,患处有明显的肿痛、灼痛感。小腿、面部是高发区域,常年患有皮癣、湿疹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除了大家熟知的泡脚、按摩以外,保护腿脚还有一套简单易学的保健操。经常做一做,能保护踝关节、锻炼肌肉,打通下肢经络,推动气血运行,对全身都有好处。具体动作如下:
①足背屈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有种酸胀的感觉,坚持10秒以上后放下。
②足内旋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两个脚尖并在一起,行内八字,两侧韧带会有种牵拉感,至少坚持5秒以上。
③足外旋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两个脚跟并在一起,做外八字,后边会有一种很勒的感觉,感到酸胀为宜。
④足背伸
收回脚,脚尖顶地,足踝要背伸,尽量伸展开,坚持10秒。
⑤对足跟
脚跟对脚跟成为“一”字,尽量让大腿往外撇,做的时候身体不能往前“哈”,要挺起胸膛,坚持5到10秒。
⑥摇摆
起身,把腿打开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一点,站直,把重力放到前脚掌上,抬起脚后跟,先往右边,右脚后跟放下,左腿放松,把所有重力放在右腿上,脚掌吃劲儿,脚趾抓地,刺激足的六条经脉,慢慢绷起来再像波浪一样回正换脚。动作要慢,可以扶着椅子做。
⑦提踵颤足
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冲前,挺胸收腹,小腿绷直站立,吸气,慢慢抬脚后跟,绷紧小腿肌肉,快速放下,用足跟敲打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