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2021年04月17日 B01版
潘君明 南园,位于苏州古城南门内今南园一带。因在苏州城之南面,故名。 南园,最早为五代时吴越王钱镠第四子钱元璙所建。宋范成大《吴郡志》云:“南园,吴越广陵王元璙之旧圃也。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参差其间。”钱元璙(887—942),字德辉,初名传璙。他起家于沂王府咨议参军,累迁散骑常侍,后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死后被追封为广陵郡王,后人称他“广陵王”。他驻守苏州三十余年,除了加强军备之外,对园林建设颇感兴趣,造了两座规模甚大且又精致的园林——南园即其中之一。唐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上说:“南园之兴,自广陵王元璙帅吴中,好治林圃。于是,酾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名品甚多。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 南园的范围很广,北至今十全街一带,南至南门环城河,东至葑门环城河,西至东大街。据《祥符图经》等记载,南园设计非常巧妙,布局有序,建筑精致,极为华丽。堆土为山,挖地为河,亭台楼阁,悉数皆有,种植名贵树木,奇花异草,数年后,长成合抱大树,绿荫如盖,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点缀有太湖奇石,错落有致。建有“思远堂”“安宁厅”。著名的有“三阁”“八亭”,即“清风”“绿波”“近仙”三阁,“清涟”“涌泉”“清暑”“碧云”“流杯”“沿波”“惹云”“白云”八亭。又有“迎春”“百花”二亭。西池在园之西,有“龟首”“旋螺”二亭。又有茅亭三,茶酒库、易衣院等。由于园林面积宽广,林木茂盛,鸟儿群飞,鸣声啾啾,悦耳动听,大有山林野趣之胜。这在当时来说,是苏州一座最大、最精致的园林,胜过了当年的辟疆园,在苏州园林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此园至宋初尚完好。诗人王禹偁知长洲时,政余之暇,带着客人在南园醉饮,赏见园林如此之美,非常流连,很想在园中定居,以享清福,他不禁作诗道:“天子优贤是有唐,镜湖恩赐贺知章。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 宋朱长文在《学校记》中也说它“高木清流,交荫环酾”。明代诗人高启也描述过当年南园的繁华,诗云:“请看当年广陵王,双旌六纛多辉光。幸逢中国久多故,一家割据夸雄强。园中欢游恐迟暮,美人能歌客能赋。车马春风日日来,杨花吹满城南路,叠石为山,引泉为池,辟疆旧园何足奇?”以上诸多记述,大致反映了“南园”从五代至北宋前期的概貌。《百城烟水》据各家之说,概括为“极园池之胜”。 北宋末年,徽宗皇帝垂意花石。运送“花石纲”的朱勔乘机掠夺花石,南园中的奇树异石,亦被搬运之京师,园内景色遭到破坏。建炎兵燹,南园尽毁。南宋绍兴年间,侍郎张仲几得南园之地,仿南园故实重建山亭,名“惹云”,池塘名“清涟”。建有“凌霞阁”“水竹道院”等,时称“张氏园池”。开禧年间,吴机在园内故处建“明恕堂”,后又改名“美锦堂”。堂内杂植桃李,还建有“莞尔”“清心”二亭,后皆改观,惟存松竹之旧。 至元明时代,园渐荒废。诗人成廷珪写道:“啼乌树老台空在,饮马池荒水不流。”诗人高启诗道:“繁华扫地无复遗,门掩愁鸱啸风雨。种菜老翁来作主,空余怪石卧池边,欲问兴亡不能语。春已去,人不来,一树两树桃花开,射堂鞠圃皆青苔。”显然是一片荒凉景象。但部分遗迹尚在,仍为苏人游乐之地。 清初,尤侗有《南园》诗写道:“二月桃花开,三月菜花盛。游人联袂来,啼乌发春兴。”清末,诗人袁学澜写道“钱吴霸业今何在,剩有崇岗绕碧流”“绿水环亭竹万株,流杯遗迹未全芜”“风阁云亭渺旧基,只余乔木荫清池”“风回紫陌菜花香,寥落西池放野棠”,依然是“城南来往看花人”。再后来,南园风景不再,渐次失去园林面貌,变为农田民居,莳花种菜,类似郊外的村庄了。 如今,南园之地已筑起居民住宅区,高楼幢幢,街巷条条,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再难找到园林的踪迹。但“南园”之名依然存在,有南园新村、南园南路、南园北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