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心脾两虚”的代表方!化解浅睡、多梦、入睡难,给你讲讲 最近这些日子,我碰上不少夜里睡觉不好的人。主要表现,就是入睡比较困难,睡了以后多梦,睡得浅,醒来感觉不解乏,白天的时候感觉到乏力、心慌。看舌脉,往往舌偏淡,苔偏薄白,脉象稍弱或者细弱。 对这类的人,我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了归脾汤这个配伍。我觉得,我有必要给我的读者作以科普和介绍。 归脾汤是什么? 它是中医里头很有代表性的补益剂,善于补益心脾,出自《济生方》。它的名字里,虽然只出现一个“脾”字,但是就作用来看,既可以补心,还可以补脾。 它的组成是这样的——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8克,人参、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当归3克,炙远志3克。所有这些,加入生姜和大枣来水煎服。 这个配伍的奥妙到底在哪里?我还是给你说一个在业内有名的,特别典型的案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1岁。 这个人,最近因为工作繁忙,长时间思虑过度,结果就导致睡眠不好。晚上,只能睡1到2个小时,白天的时候身体特别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脑袋连迷糊带痛,几乎就是不能胜任工作了。 怎么会这样呢?上医院检查,说是神经衰弱,用药后效果不明显,改善不大。 后来此人转投中医。 刻诊,见脉象稍微缓弱,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结合以往的躯体症状,医家当时果断投用了归脾汤。就是我开篇提到的配伍。 结果如何?患者连服3剂,感觉诸症大有好转。后来继续服用调养一段时间,睡眠逐渐恢复正常,体力、食欲、精神状态等,都有了很大提升。 这怎么理解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藏象理论中,心和脾之间的关系。 心,五行属火。脾,五行属土。火能生土,故而心为母脏,脾为子脏。 从这个角度来说,心有问题,一定会牵涉到脾。这就是母病及子。相反,脾有问题,一定会牵涉到心,这就是子盗母气。所以说,心脾之间,密切相连。 从脏腑功能角度来说,心阳温煦脾阳,脾化生的气血,又是心血的主要来源。 所以,无论怎么说,心脾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这一点,古往今来的医家都十分重视。 因此,中医在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心脾功能失调之类的问题,两个脏器,放在一起考虑。 比如说,上文医案里这个男子。他就属于典型的心脾两虚。心气心血亏虚,所以记忆力减退、面色苍白。脾虚无以生化气血,所以脉搏缓弱、身体消瘦、头晕头痛、浑身疲倦。心的亏虚,加重脾的不足。脾的不足,又加重心血亏虚。至于说食欲不振,那更是脾气亏虚、运化失常、胃纳不佳的表现。 而且,无论是心的不足,还是脾的不足,它们都会影响到睡眠。心藏神。心气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所以睡眠不佳。脾藏意。脾气亏虚,意念不定,神思纷纭,这就导致多梦、入睡难。 因此,这个患者表现出来的,虽然主要是睡眠问题。但是从整体上讲,症结在于心脾两虚。 如何解决?用归脾汤。归脾汤,我再说一遍,它是治疗心脾两虚证的代表方剂。我们再来看看它——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8克,人参、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当归3克,炙远志3克。 既然是补益心脾,那肯定是既能补心,还能补脾。就补心养心来说,茯神、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远志,这些都是可以养心血、安心神的。白术、黄芪、人参、木香、炙甘草,这些是健脾益气的。当然,我这么分,相对机械。实际上,不少药材都是入心脾二经的,比如龙眼肉等。补脾的药材,可以间接养心。养心之品,又能间接健脾。 总之,通过这样的补益,可以让脾恢复化生气血的职能,让心血得以补充。心气心血充足,则能下暖脾土。如此,进入良性循环。心可以藏神,脾可以藏意,睡眠自然就好了。 这就是归脾汤,一张备受古往今来医家重视的补益剂。它所针对的气血两虚症候,我再说一遍: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就睡眠不佳这一点来说,患者多入睡难、入睡后多梦,浅睡即醒,醒来疲乏无力。当然,也有些人会盗汗发热。那是因为阴血亏虚,虚阳外浮所致。 另外,归脾汤对脾虚,不能统血,导致月经量过多色淡等现象,也有治疗意义。 其实,关于这个睡眠障碍,中医治起来讲究非常多。相对简单的分型,就有不少。更别提多种症候相兼杂了。因此,治疗起来,颇费周折。心脾两虚作为其中相对常见的一个类型,值得我们重视。我觉得,这类人很多。我以前坐在公交车上,就没少见到这样的人,脸色白,唇色白,看上去精神疲倦,说话声音也不大,自述每天晚上只能睡一觉,然后就睡不着。这类人,不用细看,十有八九属于心脾两虚。 正因为多见,所以我点出来,希望能让读者朋友重视。有此类症候的人,不妨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归脾汤的思路来应对调养。心脾两虚证的辨证是相对容易的,如我之前所述,这里不再重复。 治失眠,中国有一圣方!南宋年间流传至今,值得膜拜 我们祖国的传统医学,绝对不是万能的。有些病,中医治不了。这是必须承认的。但是,也有一些病症,格外怕中医。中医治它们,是非常靠谱和有效的。这里面,就包括失眠。 下面我们要说的,是出现在我国南宋时期的一张著名医方。它对于失眠的治疗功绩,可谓闪耀古今,足为当下国人膜拜。 这就是归脾汤的配伍。方见—— 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8克,人参、木香各9克,甘草6克,当归3克,远志3克。现代用法,就是加入生姜和大枣,水煎服。 这张医方,最初见于南宋年间的《济生方》。当时,此方是没有当归和远志的。但是后来,《内科摘要》里面加入了这两味药,沿用至今。实践证明。加入的这两味药,提高了疗效,于是也就被世人所接受了。此方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想一件事:失眠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因为上火。 在咱们很多人眼里,失眠就是上火的结果。因为工作、家庭琐事而连续几天夜不能寐,记得心情烦躁、满嘴大泡,这就不是上火所致嘛。同时,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心火亢盛”、“心肾不交”等失眠病因病机,无不和“上火”有紧密关系。 但是,您记住,尽管如此,中医眼中的失眠原因,不完全都是上火。还有很多人,属于虚证。哪怕是有类似上火的现象(如发热、盗汗等),也是虚证的表现。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由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 这是怎样的一种失眠呢?我们把症候说一下,您可以对照自己。 1,失眠,或入睡难,或早醒,或多梦易惊,常年如此,几乎无法改善。 2,健忘,记忆力减退明显。 3,心悸心慌,心中感觉心跳乏力。 4,偶尔感觉身体有热感,晚上睡觉可能盗汗,白天也比较容易出汗。 5,身体倦怠乏力,四肢不爱动,没力气。 6,不爱吃饭,面色不太好,舌淡苔薄白。 7,如果是女性,可能月经量比较大,有的时候淋漓不尽,甚至出现崩漏。 好了。以上这些,您可以对照一下。如果符合其中的大部分症候,就要考虑是不是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 我们知道,心藏神,主血。心血不足,则心神不安。脾藏意,主气。脾气亏虚,则脾意难持。两相叠加,则必然失眠。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所以在失眠的同时,有健忘、记忆力减退、易惊的表现。心血不足,心气亦随之不足,于是就心悸、心慌、不安,常感心跳乏力。脾气亏虚,则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气血不足,无以濡养头面,所以我们面色就不太好看。脾主统血。脾气亏虚,血失所统,故而女性月经淋漓不尽、量大。至于说舌淡苔白,脉象细弱,也都是气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 这里面,最值得警惕的,就是盗汗、发热的现象。心脾两虚的人有这样的现象,往往误以为上火。事实并非如此。心脾两虚,就阴血不足。阴血不足,则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于是导致我们发热。虚热迫津而出,所以盗汗。所以,发热和盗汗,完全可以是虚证的表现,绝非我们想象的,一定是上火所致。 这样的一种失眠,在当下是比较多件的。患者,有的是女性,有的是脑力劳动者。女性一生都在失血,故而容易心脾两虚。过度思虑者,日夜耗伤心脾,也会导致心脾两虚。当然,还有一部分患者,属于脾胃不佳。脾胃不好,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心血不足。这也会最终导致心脾两虚的局面。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前面提到的归脾汤配伍,就是很好的办法。为了您看着方便,再把配伍说一下: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 这里面,黄芪和龙眼肉是君药。前者补脾气,后者补心血。人参和白术,配合黄芪,重点健脾。当归和酸枣仁,配合龙眼肉,重点养心血。茯神和远志,主要是宁神的,让我们心功能更好一些。生姜大枣固护脾胃,令气血生化有源。最后,木香来行气,防止这么多滋补中药阻遏了我们的脾胃气机。 总之,这张方的调治要点,就在于心悸失眠、体倦乏力、舌淡脉细弱,女性则崩漏。现代中医临床,常常用它来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心痛、更年期综合征、盗汗、便血、崩漏、带下、神经衰弱、功能性子宫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等。用途是十分广泛的。 末了,还是要嘱咐一句。我们这篇科普文说,旨在让您懂得经典方剂的配伍精妙和药用价值。于实际应用中,这些医方还有很多变化。我们普通人,不要随便用,而是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这才是正道。 千古养脾第一方!献给操心多、常失眠、总乏力的读者,略表心意就在前几天,我在后台看到一位读者给我的留言。 我读完以后,心中不是滋味。 她是一位女性,六十刚出头。她唯一的女儿,远嫁大洋彼岸。 本来,一切都很美好。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彻底慌了手脚。 眼下,国外情况不容乐观。她时刻担心女儿的安全。 几乎是每一天,她时刻捧着手机,看女儿那边的疫情。白天看,晚上看,一样的新闻看好几遍。整个人像着了魔一样。 尽管女儿安慰,说在那边一切都好,一定会照顾好自己。但是她还是放心不下,以至于想起来就掉眼泪,埋怨丈夫同意女儿远嫁。 最近这几天,她压力更大了。 渐渐地,她觉得自己睡觉质量太差,多梦易醒,醒来后疲惫不堪,偶尔心悸,比以前容易受惊吓,而且面色不佳,身体消瘦。饭量本来就很少,最近更是吃不多。 她说,她的心都要给操碎了。 此人问我,这状态,该怎么办? 我告诉她,首先,充分相信孩子,他们一定有办法保护好自己。你再替人家担心,眼下也是无济于事。 其次,到医院,找中医看看,是不是舌淡,脉细弱,苔薄白。如果是的话,考虑心脾气血两虚之症。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用归脾汤的方子来加减调养。 现在,我想给我的读者朋友,好好说说这个归脾汤。它是值得科普的中医知识。 归脾汤这个配伍,源于《正体类要》。它的基本组成,就是人参、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各一钱,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这里的一钱,基本等于3克。五分,就是1.5克。三分,就是1克。 这是比较经典的用量。临床当中,常有一些变化。尤其是人参的用量,一般用得较多。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里头,归脾汤的组成和用量与上述不同,具体是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8克,人参、木香各9克,炙甘草6克,当归3克,远志3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我个人感觉,后者的用法,更贴切于当代中医临床。 这个配伍能干啥呢?就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咱们拿前文所述的患者为例吧。 她这个人,可以讲是天天操心,而且是操碎了心。中医认为,思伤脾,思则气结。你的思虑太多了,就会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脾是可以生养气血的。脾气郁结,气血生化乏源,我们的心气心血就跟着亏少。心中气血亏少,心神失养,我们就跟着心悸心慌,失眠不安。一身气不足, 我们就跟着乏累不堪。气血不能上济头面,所以脸色不好。脾不运化,胃纳失常,所以就不想吃饭。 这类人,脉往往比较细弱。舌头的颜色也发淡。 我虽然看不见跟我诉苦的这位读者。但是,通过她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她此时的身体状态,可以说八九不离十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归脾汤的配伍较好。 这个配伍,就是健脾,促进气血生化,同时养心血而安心神的。这对于总是操心劳碌,使得心脾两虚的人,非常好。 这里头的白术、黄芪、人参、炙甘草,茯苓,可以健脾益气。茯神、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远志,可以养心血,安心神。木香可以行气导滞,令补而不滞。这就是基本组方的意义。我这是说得浅显。其中如果要深究的话,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讲。 用这样的配伍,补益脾气,养护心血,心脾同养,对于改善心脾两虚症状是较好的。 在这里,我想和你强调心和脾之间的关系。 说到脾虚,我们可能很快想到吃饭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导致的消化不良问题。其实,由于操心劳神过多导致的脾虚,也是多见的。因为心属火,脾属土。火能生土。如果因为思虑而耗伤心血,导致心火不能生脾土,这就是所谓母病及子,结果一定是脾功能的削弱。诸葛亮为啥死在五丈原啊?因为他天天操心,使得脾功能变差,以至于饮食俱废,最后气血用尽,早早就亡故了。 对这个问题,我希望脑力劳动者朋友,务必多加留意。别的不说,文老师我就比较小心。因为文老师天天都要思考。我如此,希望你也如此。如果发现自己最近用脑频繁,同时出现大便不规律、不成形、乏力、肠鸣、睡眠质量降低等问题,就要有所警惕,适当地让自己休息休息。 最后,我又想起了开篇所提到的那我母亲。我想对你说,眼下千万要沉住气。请相信,情势会很快好起来的。你要保重你自己。不然,等春暖花开之际,你的家人都还好,你的身体却垮了,那多可惜。对不对? 人间阳痿,不过是心脾两虚!小方子,补心脾、兴阳气,给你讲讲曾有人问我,文老师,作为医者,你总和疾病打交道,总和患者打交道,时间长了,是不是也心头压抑? 我说,确实如此。人家身体不好,找到你,自然要把负面的信息,传递给你了。 不过,如果用自己的经验,真的帮助一个人摆脱困境,那种喜悦之情,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接下来,我把一则往事说给你,这里头就蕴含了一些欣喜。 很久以前,我遇到一个人,是一个男子。 什么毛病呢?就是40岁以后,不知为何,患上了难言的痿弱之疾。 他在事业上很成功,家庭原本也幸福。如今这个病,着实让他郁闷。 其实,早在发病之情,他就有动不动心里发慌的毛病。工作劳累或者睡眠不好的时候,心慌严重。而且,只要心里头一慌,下面就容易便溏拉稀。 他到医院检查过,没有什么异常。 就这样,毛病拖来拖去,不但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相反添加了痿弱之疾。心慌的同时,偶尔伴随头晕、爱出汗。 怎么办?无意间,他找到我。 刻诊,见脉沉弱,舌苔正常,面色也基本正常,只不过看上去十分疲惫。询问饮食,得知不敢多吃。吃多了,大便就比较麻烦,一会儿一趟。 询问得知,从前用过多种中成药,大多以补阳为主,效果一般。 我当时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做到两件事。第一,独卧,至少一个月。第二,少想事儿,脑子里越空越好,实在不行就从单位请个假。 他在单位是管理层,以前专管人事,确实是事务繁杂。他同意我的建议。 就这样,我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枣仁15克,龙眼肉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木香3克,远志10克,紫河车10克,仙灵脾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连用25剂,效果很好,反馈说生活基本正常,心里慌、爱出汗、总上厕所的事儿也基本消失了。 我嘱咐,日后千万不要操心太多。现在的好转,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调养,在于你不要用脑太过,用心太累,改善你的生活状态。否则被话,病情容易反复。 送走这个人之后,我异常高兴,心头充满了小小的成就感。为了奖励自己,我还购买了一套垂涎已久的中医典籍,送我自己(我是书迷)。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容易理解。 这个人上头心慌,下头便溏,工作上还总是操心,用脑过度,这就让人第一时间想到了心脾两虚。 所谓心脾两虚,是中医里头一个常见的症候。患者既有心气心血亏虚的问题,也有脾虚便溏的问题。心气心血不足,人就容易心慌心悸。脾虚运化失常,人就容易便溏、食欲下降、身体乏力。 心和脾,都是气血生成、输布的重要脏器。它们一旦不强壮,脉道就细弱、沉弱。此类患者的舌头,往往舌质很淡,或舌体偏胖大。 这个情况的发生,除了和先天体质有关系外,还和一个人的过度思虑、用脑有关系。上文的患者,在单位管人事,想必事务繁杂。再加上他的年纪,所以我建议他休假,换换脑筋。因为你太过思虑,一方面会耗伤心血,一方面会“思则气结”,影响脾的运化(脾主思)。心和脾之间,又为母子之脏,一损俱损,所以就容易导致心脾两虚。 那么,这个问题会导致阳痿吗? 当然会。心脾作为气血生成输布的重要源头,是输送阳气下达宗筋的动力之一。它俩要是亏了,就好像百万大军没了粮仓,战斗力瞬间就没了。 另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对人之大欲的升腾起主宰作用。心脾两虚,心中气血不足,心神就失养。心神吃都吃不饱,它还怎么帮你升腾大欲?所以,这类人往往还遇事淡漠,干啥都没兴趣、没信心。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是补益心脾。我用的配伍,其实是归脾汤加减,技术含量不高,十分粗浅。 归脾汤的标配是啥来着?我以前常常跟你念叨,你该记住了吧: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这是补益心脾的配伍。我基本是按照原方来的,只不过茯神换做茯苓,增强健脾之力,然后添了点益肾的东西,比如仙灵脾和紫河车。这里头,健脾补气的事儿,交给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木香,补血养心的事儿,交给枣仁、龙眼肉、当归、远志。 所有这一切,都十分简单。只是,这背后的道理,必须用心体会才能参透。 我跟你讲啊,这个男性患上痿弱之疾,除了那种真正肾气不足的人之外,我总结还分两类。 第一类,我归纳,就是“大鱼大肉,大湿大热”。就是说,他们饮食无度,湿热内蕴。湿热之邪,蕴于脾胃,可以令宗筋失养。有的,则郁滞肝经,令肝经湿热、阳气不达。 第二类,我归纳,就是“劳心劳力,前思后想”。这类男性,往往是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心事特别多,情感细腻,对自己不自信,挺大个老爷们,心眼小得像针眼。 这第二类人,就容易出现心脾两虚,表现为乏力,偶尔心慌心悸,食欲一般,或者食量很少,大便不规律,脉象比较沉弱,舌淡少苔,舌体淡胖。脸色不红润,记性也不好。这类人,用上补养心脾的方子,往往比较好。我还总建议他们,遇事儿不要放在心上。你想得越多,身体越累,该发挥的功能就发挥不了。你轻装上阵,啥事儿都不想,身体反倒能自我恢复。关键,就看你能不能放下心中的杂乱。 这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经验,说给我的读者,权作一点建议吧。 当然了,文中配伍,不要乱用、盲目用。同样是上头心慌,下头便溏,我们还警惕是不是痰湿阻滞所致。乱用归脾汤加减,容易雪上加霜。所以,还是那句话,对待方药一定要谨慎,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可孟浪。 历代医家论述归脾汤组方配伍1.《医方考》:五味入口,甘先入脾。参、芪、苓、术、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补脾;虚则补其母,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所以养心而补母;脾气喜快,故用木香;脾苦亡血,故用当归。
2.《古今名医方论》: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芪、苓、术、草,所以补脾也。立斋加入远志,有以肾药之通乎心者补之,是两经兼肾合治矣。……其药一滋心阴,一养脾阳,取乎健者,以壮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伤之特甚,故有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气醒脾,使能急通脾气,以上行心阴,脾之所归,正在斯耳。 3.《绛雪园古方选注》:归脾者,调四脏之神志魂魄,皆归向于脾也。参、术、神、草四君子汤以健脾,佐以木香醒脾气,桂圆和脾血,先为调剂中州;复以黄芪走肺固魄,枣仁走心敛神,安固膈上二脏;当归入肝,芳以悦其魂;远志入肾,辛以通其志,通调膈下二脏,四脏安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神志魂魄自然归向于脾,而脾亦能受水谷之气,灌溉四旁,荣养气血矣。独是药性各走一脏,足经方杂用手经药者,以黄芪与当归、枣仁与远志有相须之理,且黄芪味入脾而气走肺,栆仁味入肝而色走心,故借用不悖。四君子汤用茯苓,改用茯神者,以苓为死气,而神得松之生气耳。 4.《医林纂要》:此方主于滋血,故以人参为君,参、芪、甘、术,皆补脾为滋血之主,脾厚而不生湿则生血矣;龙眼肉甘补滋润,所以为生血之佐;木香、远志则又能升肾水,以由肝而达之心脾;当归以厚肝之脏,枣仁以节心之用,茯神以止心之妄。 5.《续名医类案》:归脾汤兼补心脾,而意专治脾,观其于甘温补养药中加木香醒脾行气可以见矣。龙眼、远志虽日补火,实以培土,盖欲使心火下通脾土,而脾益治,五脏受气以其所生也,故日归脾。 6.《罗氏会约医镜》:凡治血症,须按三经用药,以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此方三经之主也。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神、龙眼,补心以生脾土;参、芪、术、草,补脾以固肺气。土患燥,当归以润之;土患滞,广香以疏之,总欲使血归于脾也。 7.《成方便读》:夫心为生血之脏而藏神,劳即气散,阳气外张,而神不宁,故用枣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静以宁之,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思则脾气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用木香行气滞、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官除道,然后参、芪、术、草、龙眼等大队补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继之以当归,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也。 8.《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其不日补血而日归脾者,原以脾胃受五味之精,中焦化赤,即是生血之源。但得精气归脾,斯血之得益,所不待言,制方之旨,所见诚高。药以参、术、归、芪为主,而佐之木香、远志,欲其流动活泼,且不多用滋腻导滞之品,尤其卓识。 9.《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远志苦泄心热,枣仁酸敛心气),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 归脾汤从心脾两脏治疗,方中以黄芪、人参、白术、甘草之甘温补脾益气;以枣仁、远志、茯神宁心安神,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用木香行气舒脾,以使补气血之药补而不滞,得以流通,更能发挥其补益之功。原方在临床应用时尚需加生姜3片、大枣2枚,意在调和脾胃,以资生化。就全方的配伍特点来看,本方虽是心脾同治,但重点在治脾,因为脾是气血化生之源,补脾即可以养心,且脾气得补,则血行得到统摄,方能引血归脾,其方名为“归脾”寓意可知。另外,本方虽是气血并补之剂,但重点在益气生血。方中黄芪配当归,即寓有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血自生,血足心自养。 归脾汤虽为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龙眼肉、枣仁、远志、木香而成,但经过这一加味,其所治疗的病证便与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所治疗的病证大不相同。四君子汤主要为补气健脾药,当归补血汤主要为补气生血药,本方则益脾生血、补血养心,使心脾相生,以达气血两旺之效。其中枣仁味酸入肝经,龙眼肉甘温人心经,与当归配合,则能补血以滋心肝之阴。佐木香配枣仁,不但能醒脾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又能调肝气、益肝阴而助心血,从而使本方具有木生火、火生土、从肝补心、从心补脾、藏血生血而归脾统血之功能,故能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不统血致血妄行诸疾,远非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所能与之相比。加之木香醒脾行气而调肝,从而使本方能从心、肝、脾三经并补,但侧重在心、脾,故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不统血而致血液妄行诸病。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脏功能恢复则血自归经而诸症自愈。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本方与气血双补的八珍汤比较又有不同。八珍汤用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四物汤补血调肝,两方相合体现气血双补,所侧重的在肝脾两脏,用于病后虚弱及贫血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归脾汤则侧重在心脾,用治脾不统血之血液妄行、心神失养诸证。 本方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术、芪、草以益气健脾,但本方配伍了养心安神之品,意在补益心脾,以恢复其统血之职,故为补益血液专剂;补中益气汤配伍了升阳举陷之升麻、柴胡等药,意在补气升提,以恢复其升降之能。本方用治心脾两虚之心悸失眠、食少体倦,以及脾不统血之崩漏、便血;补中益气汤则治气短懒言、气虚发热,以及中气下陷诸证。本方为理血剂,补中益气汤为理气剂,二者组方配伍之妙可细细玩味。 -----------归脾汤用于治疗心慌失眠,效果可以。 脾 汤, (《正体类要》卷下) . [异名] 归脾散(《古今医鉴》卷8)、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u)、归脾饮(《痘学真传》卷7)、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卷上)。 [组成] 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炒 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炒各一钱(各3g)木香五分(].5g) 甘草炙三分(1g) 人参一钱(3g)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0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 心主神明,赖血以养之;脾主统血,由气以摄之。若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则气血日耗。血虚神失所养,神明不安则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神思恍惚、健忘神疲等症。故张介宾说:“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或为惊惕,或为恐畏,或若有所系恋,或无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景岳全书》卷18)。气虚运化失职,血无所摄则致便血、崩漏、皮下紫癜等诸失血 证,亦如张氏所云:“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景岳全书》卷30)。《灵枢.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气健旺,则能源源不竭地化生营血,以和调五脏,洒陈六腑,营运周身,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四肢百骸均失其养,故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等症俱现;阴血亏虚,阳气失于涵养,虚阳外浮亦可见盗汗虚热之症。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以心脾气血两虚为基本病机,故治宜益气健脾与养血安神兼顾。方中人参甘温补气,归经心、脾,故既为补益脾胃之要药,又能补心益智,助精养神,故《神农本草经》卷1有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之论,《本草汇言》卷1亦云:“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故真气衰弱,短促虚喘,以此补之,如荣卫空虚,用之可治也;……惊悸怔忡,健忘恍惚,以此宁之;……元神不足,虚羸乏力,以此培之;如中气衰陷,用之可升也”;龙眼肉甘温味浓,归经心脾,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滋补良药,故《滇南本草》卷l云其“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二药合用,补气生血,益脾养心之功甚佳,共为君药。黄芪、白术甘温人脾,补气健脾,助人参益气补脾之力,俾脾胃气充,既可复其统血摄血之职,又能使气血生化有源,而收补气生血,阳生阴长之效;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助龙眼肉养血补心之功,用为臣药。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张璐曾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工),可谓深谙其理,以上俱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煎药时少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诸药配伍,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心脾同治,重在补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故方以“归脾”名之;二是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气旺而能生血,血足则心有所养,神有所舍。 1.吴昆:“《内经》曰:五味人IZl,甘先人脾。参、芪、苓、术、甘草,皆甘物也,故用之以补脾;虚则补其母,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所以养心而补母;脾气喜快,故用木香;脾苦亡血,故用当归。”(《医方考》卷3) 9.张山雷:“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其不曰补血而曰归脾者,原以脾胃受五味之精,中焦化赤,即是生血之源。但得精气归脾,斯血之得益,所不待言,制方之旨,所见诚高。…。..药以参、术、归、芪为主,而佐之木香、远志。欲其流动活泼,且不多用滋腻导滞之品,尤其卓识。”(《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卷下) 3.失眠 《中医杂志》(1955,2:30):某男,41岁。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现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夜间只能睡一二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眩晕。查体格中等,稍赢瘦,颜色苍白,脉搏稍弱。投与归脾汤,重用酸枣仁四钱,连服三剂,诸症好转。 [临床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