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手疗常用方法 手疗方法有多种,本章介绍常用的手疗方法,包括:手部按摩疗法、手疗针法、手浴疗法、手功疗法、手印疗法,在手疗杂法中介绍握药疗法、第2掌骨侧按揉疗法、甩手疗法、手握健身圈和健身球等。 (一)手部按摩疗法 手部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手对手部一些固定的与身体内外器官、组织有特异联系的穴位或反应区、反应点,以特定手法的刺激,来调节相应的组织器官,达到治疗或养生保健日的的一种疗法。手部按摩疗法的基本手法有按法、点法、揉法、推法、掐法、捻法、摇转法、拔法、擦法、摩法等。 △ 按法 用拇指指尖或指腹(肚)垂直平压穴位或反应区、反应点,为按法(见图63)。 [适用范围] 按法一般适用于手部较平的穴区(如大、小鱼际处)。此法常与揉法配合运用,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慢性疼痛,预防保健等。 [操作要领]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手部表面,移动范围不可过大,用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不可用暴发力,'按压频率、力度要均匀。 △ 点法 用拇指指端,或中指顶端,或小指外侧尖端加无名指、拇指同定,或屈拇指指间关节,或屈食指以近端指问关节等部位点压于手部穴区,为点法。 [适用范围] 点法一般用于骨缝处的穴区和要求较按法更为有力而区域又小的部位。多用于急症、痛症等。 [操作要领] 点法较按法接触面积小,要求力度强,刺激量大。操作时要求点压准确有力,不可滑动,力量词节幅度大(图64)。 △ 揉法 揉法是以手指螺纹面按于手部穴区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掌指作轻柔和缓舶旋转揉动,将力通过手指而达部位。常用中指揉和拇指揉(见图65)。 [适用范围] 揉法适于表浅或开阔的穴区上操作,能起到调整补益作用。慢性病、虚症、劳损及保健宜选用。局部肿痛也宜用。 [操作要领] 揉法压力宜轻柔,动作协调有节律,持续时间宜长些, △ 推法 用指掌、单指、多指及掌根、大小鱼际侧,着力于一定部位,单向直线移动为推法(见图66)。 [适用范围] 推法适用于手部纵向长线实施,也可沿指向各侧施行。推法操作一段时间后转为擦法。慢性病,劳损性疼痛、酸痛、虚寒及保健等均可用推法。 [操作要领] 手法操作时,要求指掌紧贴体表用力稳健,速度缓慢均匀,注意在同一层次上推动。准法一般是沿手部骨骼走向施行,这样力度可大可小,自如调节。 △掐法 用手指顶端甲缘重刺激穴区,一般多用拇指顶端及桡侧甲缘施力,也有以拇指与其余各指顶端甲缘相对夹持穴区施力,以上均称为掐法(见图67)。 [适用范围] 掐法多用于掌指关节结合部及掌骨间缝部位。急症、痛症、癫狂发作、神经衰弱等多用。常与按法、揉法及捻法合用或交替应用。 [操作要领] 掐法属强刺激手法,掐时要逐渐用力,至深透引起强反应时为止。掐至深度维持半分钟.松后按揉半分钟局部,然后再行1次操作,也可以快节奏掐动。掐法时问要短,掐后配以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操作时切忌滑动,以防掐破损伤皮肤。 △捻法 捻法是用拇指、食指螺纹面夹持住一定部位,一般是单指、两指相对作搓揉动诈,捻法有活血通络止痛作用(见图68)。 [适用范围] 捻法主要用于手部指指各部小关节。慢性病症,局部还适及保健等可应用,常与掐法、推法合作运用。 [操作要领] 捻法如果作用于丰厚宽大部位,降低频率增加一定力度.则可变成了对指揉,所以捻法要强调频率和作用部位,又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 摇转法 摇转法是使手部指关节,手腕部关节作被动均匀的摇转环形动作。摇转法可以起到放松调整、滑利关节等作用(见图69)。 [适用范围] 摇转法应用于手指、手腕部关节部位,有 增强保持关节灵活运动,防衰抗病的功能。慢性病,老年病,局部伤痛等,以及手部保健都可应用。 [操作耍领] 摇转法一般为双手操作,一手固定,一手操作,更好地达到操作方便自然,安全可靠的目的。操作中切忌突然单向用力,以防止损伤关节。为保护各关节,在施术前宜先用拔法、捻法放松词节。 △ 拔法 拔法即以拉伸、牵引动作固定于相应部关节一端,牵拉另一端。用于手指,手腕关节。拔法旨在放松关节,增加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强身延缓衰老等作用(见图70)。 [适用范围] 拔法适用于手指指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手部关节的局部病症.老年人健身保健均可应用此法。 [操作要领] 拔法要求两手用力应适度,速度均匀,动作灵活和谐,不可强拉硬牵。沿关节连接纵轴线操作,不能偏斜发力,以免损伤关节或韧带。拨法不要强求关节间弹响声。以免带来不必要的不良结果。拔法多与捻法、揉法等配合应用, △ 擦法 “单指或手掌大小鱼际及掌根部附着于手的一定部位,紧贴皮肤进行往复快速直线运动为擦法(图71)。擦法有很好的行气活血,通络敞寒,温煦补益的作用,坚持手掌部擦法能起到补精益髓、防病抗病、延年防衰的效果。 [通用范围] 擦法适用于手掌,手指部顺骨骼走向,特别是手掌心部操作运用。慢性疾病、虚寒症、精神性疾病及强身健体均可适用。 [操作要领]擦法操作埘腕关节应自然伸直,前臂与手近于水平,指擦的指端可微微下按,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指掌作返直线移动;指擦时也可视不同操作部位分别以腕部、指掌关节及指指关节为轴施行动作。擦法一定要着力轻而不浮、节奏迅速才能达到效果。着力不滞、迅速往复,以出现温热感为仕。擦法呵与许多于手法配合应用。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螺纹面附于手部一定穴区上,以腕关节连同臂部摆动使掌部穴区上作顺时针或逆埘针方向的环行擦动即为摩法(图72)。摩法可作重手法后的放松调整。摩法与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可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适用范围] 摩法适于手部相对 开阔的部位。老年疾病.慢性病,虚症、寒症等均可选用摩法。 [操作要领] 摩法如同研墨一样,围绕环可以自中心向周围逐渐放大,然后再回收,使中心及四周有温热感为佳。要求动作轻柔、速度均匀协调,频率要快,也可逐渐增加一些力度,以无碍频率为宜。摩法操作时要持续均匀迅速。不应重滞不匀,以免达不到效果。 (二)手疗针法 手疗针法包括手部腧穴针灸疗法、手针疗法、手象针疗法和第2掌骨侧针法。手部腧穴为件针穴位,请参考本书第二章。 △ 手针疗法 手针疗法是针刺手部特定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虽可分为脏腑、经络及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但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就手来说,它和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灵枢·动输》篇中就记载“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卫气失常》篇有:“皮之部,输于四末。”“四末”即指手足,说明手足是阴阳之气会台之部位,其四肢部为“本¨为“根”,与之相应的“标”“结”在头面躯干部。可见,古人早就重视用手部穴位来治疗全身疾病。 1.手针疗法的常用反应点及主治(见图73、74) (1)腰点 [定位] 手背腕横纹前1.5寸,第2伸指肌腱桡侧,第4伸脂肌腱尺侧。 [主治] 腰痛及腰扭伤。 (2)升压点 [定位] 手背腕横纹中点。 [主治] 血压下降。 (3)脊柱点 [定位] 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腰痛,腰扭伤,耳呜。 (4)坐骨点 [定位] 第4、5掌指关节间,靠近第4掌指关节。 [主治] 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处疼痛。 (5)咽喉点 [定位] 第3、4掌指关节问,靠近第3掌指关节处。 [主治] 咽喉肿痛、牙痛、三叉神经痛。 (6)颈项点 [定位] 手背,第2、3掌指关节问,靠近第2掌指关节处。 [主治] 落枕,颈项痛。 (7)肩点 [定位] 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肩部疼痛。 (8)眼点 [定位] 拇指指关节足例赤白肉际处。 [主治] 眼疾。 (9)前头点 [定位] 食指第1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前头痛,胃肠疾患,膝及踝关节疼痛。 (10)头顶点 [定位] 中指第1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头顶痛。 (11)偏头点 [定位] 无名指第1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偏头痛及肝胆疾病引起的胸肋疼痛。 (1 2)后头点 [定位] 小指第1指关节尺侧白肉际处。 [主治] 后头痛,扁桃腺炎。 (13)呃逆点 [定位] 手背中指第2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主治] 呃逆。 (14)足跟点 [定位] 胃肠痛点与大陵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足跟痛。 (15)扁桃体点 [定位] 掌面第1掌骨尺侧中点。 [主治] 扁桃体炎,喉炎。 (16)胃肠点 [定位] 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各种胃肠疾患。 (17)踝点 [定位] 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 [主治] 踝关节病。 (1 8)肾点(夜尿点) [定位] 掌面小指第2指关节横纹中点处取。 [主治] 夜尿,尿频。 (1 9)脾点 [定位] 掌面拇指指关节横纹中点。 [主治] 脾胃病。 (20) 三焦点 [定位] 掌面,中指第1、2节指骨问横纹中点。 [主治] 胸部及腹部疾病, (21)心点 [定位] 掌面,中指第2、3节指骨阃横纹中点。 [主治] 心系痰病。 (22>肝点 [定位] 掌面,无名指1、2节指骨间横纹中点。 [主治] 肝胆疾病。 (23)肺点 [定位] 掌面,无名指第2、3指骨问横纹qt点。 [主治] 肺系疾病。 (24)胸点 [定位] 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内际处; [主治] 胸痈,吐泻。 (25)咳喘点 [定位] 手掌,食指掌侧指关节尺侧。 [主治] 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26)牙痛点(同咽喉点) 2.手针的操作方法 (1)采用28~30号1寸毫针。 (2)消毒后直刺或斜刺,背面穴向掌面刺而掌面穴向背面刺,深度约3~5 分,。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5分钟。 (3)对于扭伤患者,如急性腰扭伤。在捻针期间可配合活动患部或按摩患址,痛止后,须持续行针1~3分钟。 (4)需持续刺激者可以配合电针疗法。 3.手针的选穴原则 (l)手针疗法多用“缪刺法”。即:选疾病对侧手部相应的部位——左病选右侧手部治疗点,右病选左侧手部治疗点。亦可左右同时选穴. (2)辨症选穴:如“肝开窍于目”,目疾选肝点;“肺主皮毛”,皮肤病选肺点等。 (3)对症选穴;如咽喉肿痛可选用后头点及咽喉点;腰痛选腰点等。 (4)部位选穴:眼病取眼点,肩痛取肩点。 1.适应症 (1)对多种疾病所致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如急性扭伤性疼痛、头痛、胃痛、痛经等。 (2)对于乳汁不下、眼肌痉挛疗效较好。 (3)凡针灸疗法能治的疾病均可用手针治疗。如咳喘、心悸、头晕,腹泻、腹痛等。 5.手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手针疗法刺激较强,要防止晕针。 (2)针刺不宜过深,防止伤及骨膜。 (3)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6.手针疗法出现晕针的原因、症状及处理措施 (1)原因:由于刺激过强或患者过劳,大汗后,精神紧张、过度虚弱的情况下进行针刺及采用站位针刺均可造成晕针。 (2)症状,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感心慌、头晕、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迷等。 (3)处理:将针取出,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饮温开水或温糖水,数分钟内一般即可恢复正常。轻重者可针刺入中、内关等穴,必要时采用药物抢救。
二、 手象针疗法 手象针疗法是通过针刺手部微小经络脏象系统缩形部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具有简便易学及疗效好等优点。 1.手象针的手部划线 (1)阴阳分线:即手掌面与背面之分界线,掌面为阴而背面为阳。 (2)掌面五线(见圈75)。 掌I线:手掌面,第1指尖端正中经指骨及掌骨正中处.止于腕横纹桡侧I/6与尺侧5/6;交点处。 掌Ⅱ线:手掌面,从第2指尖端正中经指骨及掌肌正中,止于腕横纹挠侧1/3与尺侧 2/3交点处。 掌Ⅲ线;手掌面正中.第3指尖端正中经指骨及掌指正中,止于腕横纹正中点。 掌Ⅳ线:手掌面,第4指尖端正中经批骨及掌骨正中,止于腕横纹挠侧2/3与尺侧1/3交点处。 掌V线:手掌面,第5指尖端正中经指骨及掌骨正中,止于腕横纹桡侧5/6与尺侧1/6交点处。 (3)手背面五线 手背I、Ⅱ、Ⅲ、Ⅳ、v线分别与掌面I ~Ⅳ线相对(见图76)。 2.手象针穴区的穴位 (1)手伏象(见图76) 在左手上:背皿线尺侧手背面代表右半侧仲面躯体;侥侧代表左半侧仲面躯体。 ①头颈:位于第3指各节背侧面,从指端到第3掌指关节依次为:头顶、后头、项部,“头顶的正中沿着背Ⅲ线的正中,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②躯干:在第3掌骨的背侧面,以躯干正中沿背Ⅱ线对称分布。掌指关节相当于颈胸椎交界,掌腕关节相当于尾骶骨,躯干划分为背及腰、殿3段。 ③左上肢:在左手上位于第4手指,在右手上位于第2手指。 右上肢:在左手上是第2手指,在右手上是第4手指。 2与4掌拽关节相当于肩部;1、2指节问关节处相当于肘部;2、3指节问关节处相当于腕部;2与4指末端相当于手指。 ④左下肢:左手上是第5指,右手上是第1指。 右下肢:左手上是第1指,右手上是第5指。 它们分别沿着I、V线对称分布。髋部、膝部、踝部分别位于拇指及小指的掌指关节处、1与2节问关节处、2与3 节间关节处,(注:因拇指第2节不明显,踝部定在指甲根两侧)。 (2)手伏脏 是手伏象整体缩形之屈面,为内脏与手掌面的反映区,其部位与手背面手伏象部位基本相对应(见图75 (3)桡倒象(见图7 7)。 也是人的整体缩形,沿着手背I、II线分布。 在左手上;肯I、Ⅱ线尺侧代表左半侧身伸面;桡侧代表右半身伸面。 在右手上:背I、II尺侧代表右半侧身伸面;桡侧代表左半身伸面。 ①头部:沿背I线的延长线分布在桡骨茎突上。 ②颈部:沿背I线的延长线分布在手舟状骨与大多角骨之上。 ③躯干部:背部位于第1掌骨上,以脊柱正中沿背j线分布;腰及臀部位于第2掌骨上,以腰臀正中沿背II分布。 ④左上肢:在左手上位于背I线尺侧面而在右手上位于背I线桡侧面。 右上肢:在左手上位于背I线桡侧面,在右手上位于背I线尺侧面。 左右肩、肘、腕部分别位于第1手指的掌指关节、l与2节问关节、指甲根的两侧。 左下肢;在左手上位于背Ⅱ线尺侧面,在右手上位于背l线桡侧面。 右下肢:在左手上位于背Ⅱ线桡侧面,在右手上位于背I线尺侧面。 左右髋、膝.踝部分别位于第2手指的掌指关节、1与2节间关节和2与3节问关节。 (4)桡倒脏 是桡倒象整体缩形之屈面,内脏在手掌桡侧的反应区域,其各部位与手背面桡侧象部位相对(见图78)。 (5)尺倒象(见图7 9)。 也是一个人体整体缩形,沿手背Ⅳ、V线分布。 在左手上:背Ⅳ、v线的尺侧代表人体左半身躯体伸面;桡侧代表人体右半身躯体伸面。 在右手上:背I、V线的尺侧代表人体右半身躯体伸面;桡侧代表人体左半身躯体伸面。 ①头部:位于手背尺骨茎突上。 颈部:位于钩骨上, ②躯干:位于第5掌骨上,腰臀位于第4掌骨上。 ⑥上肢:左右两上肢分布在背V线两侧而肩、肘、腕分别位于掌指关节、1与2节问关节、2与3节关节。 下肢:左右两下肢分布在背N线两侧。髋、膝、踝分别位于掌指关节、1与2节问关节、2与3节问关节。 (6)尺倒脏(见图78)。 为尺倒象的整体缩形的屈面,内脏在手掌侧面尺侧的反应区。其各部位与手背尺倒象部位基本相对应。 3.手象针疗法各穴区作用及主治 (1)手伏彖、桡倒象、尺倒象:主要管理和调节全身的运动机能,用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运动系统疾患,以及代表的人体仲面部位的疾患。 (2)手伏脏,桡倒脏、尺倒脏:主要管理和调节全身感觉机能,用于治疗皮肤之疼痛、麻木、冷热等感觉异常、内脏疾患以及代表的人体屈面疾病。 4.手象针的常用取穴方法 (1)根据相应部位选穴:如腰痛取挠倒象相应的腰部等。 (2)根据经络理论选穴:如右肩病可取桡倒象的左肩针刺。 5.手象针疗法常用配穴方法 (1)手伏象、桡倒象,尺倒象穴区配用。 (2)手伏脏、桡倒脏、尺倒象穴区配用。 (3)手“脏”区与手“象”区间相互配合用。 6. 手象针疗法的操作方洼 一般选30号的l寸毫针,快速直刺穿透皮肤,可以浅刺也可以深刺至骨膜,提插捻转后一般不留针,疗程据病情而定。 7.手象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本疗法刺激较强,应防止晕针(参见手针疗法)。 △ 第2掌骨侧针法 本疗法是在第2掌骨侧穴位上针刺、按摩或压豆等来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1.第2掌骨侧疗法的原理 (1)第2掌骨侧为手阳明大肠经所过,而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与同名经足阳明胃经也相关,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终始,胃为球谷之海、后天之本,故针刺第2掌骨侧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2)根据生物全息律,第2掌骨侧为人体的缩形。 2.第2掌骨侧常用穴位及主治 当手呈握空拳状时,第2掌骨侧的穴位分别为: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等。 (1)头穴 [定位] 掌心横纹端与第2掌骨侧之交点。 [主治] 头部、眼、耳、鼻、口、牙等部位疾病。 (2)颈穴 [定位] 头穴与上肢穴之间探查。 [主治] 颈项、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道上段疾病。 (3)上肢穴 [定位] 颈穴与肺心穴之问探查。 [主治] 肩、上肢、肘、腕、手及食道中段疾病。 (4)胃穴 二定位-! 头穴与足穴连线的巾点。 [主治] 胃及脾贼疾患。 (5>肿心穴 [定位] 头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及支气管和食道下段疾病麒及背部疾病。 (6)肝穴 [定位] 胃家与肺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肝胆疾病, (7)腰穴 [定位] 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腰、脐周、大肠、小肠疾病。 (s)十二指肠穴 [定位] 胃穴与肾穴之问探查。 [主治] 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的疾病。 (9)肾穴 [定位] 十二指肠和腰穴之问探查。 [主治] 肾、小肠、大肠疾病。 (10)下腹穴 [定位] 腰穴与腿穴之问探盎。 [主治] 下腹,骶、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阴道、睾丸、碌道、肛门等部位的疾病。 (11)腿穴 [定位] 下腹穴及足穴之间探查。 [主治] 腿及膝部的疾病。 (12)足穴 [定位] 第1、2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 [主治] 足踝的疾病。 3.第2掌骨侧穴位的探查方法 医者用拇指尖或棒状物压在穴位上,从头穴开始垂直揉压1-3次,当患者在某穴出现明显酸麻、重胀及痛的感觉时,此穴即为压痛反应点,以此为依据用于诊断及治疗疾病, 4.第2掌骨侧疗法的取穴原则 (1)根据相应的部位取穴:如头痛取头穴而胸痛取肺心穴。 (2)根据中医脏腑理论选穴:如心主神志及血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故神志、血脉及舌部疾病可取心穴;肝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放血液、筋爪及目疾可取肝穴治疗;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其华在唇,放消化系统、肌肉、唇部病变可取脾穴(即胃穴)来治疗;肺主一身之皮毛,开窍于鼻;故皮毛、鼻部痪患可取肺穴;肾开窍于耳,耳部疾病可取肾穴。 (3)同侧或双侧选穴:可选用与患部同侧的第2掌骨侧穴位,也可同时选两侧的第2掌骨侧穴位治疗。 5.第2掌骨侧针法的操作方法 (1)用30号1寸毫针在穴位压痛点上,沿第2掌骨桡骨边缘向手心方向垂直刺人5~8分。 (2)留针30分钟,其闽可行针2~3次,“维持针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针刺约10分钟后,病变局部出现发热出汗等感觉者效果较好。 (4)亦可采用按摩压痛点的办法来代替针刺,即采用手压或用棒状物按压,顺时或逆时针方向,以穴位为圆心做小圆周运动,揉压要有力.使之产生酸麻、重胀感为宜,频率为每分钟旋转100次左右,可持续进行3~5分钟,应注意防止用力过猛或按摩时间过长而损伤皮肤。 (5)第2掌骨侧压豆法:根据病情选取穴位或压痛点,用医用胶布将绿豆或王不留行籽固定在治疗点上,之后揉按以刺激穴位,可左右交替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按压时问的长短及疗程的多少根据具体病情而定。此法简便易行,痛苦少,选穴若准确疗效较好。 (6)第2掌骨侧针法的适应症 本疗法的适应症极为广泛。如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耳、目,鼻、咽部疾病,四肢瘫痪,肢体疼痛,感冒,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落枕,眩晕,肩周炎,口腔疾患,气管炎,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肝胆疾病,胃痉挛,胃溃疡,急慢性肠炎,腹泻,痢疾,呃逆,糖尿病,急性腰扭伤,软组织损伤,风湿性疾病,坐骨神经痛,肾脏疾病,遗尿,遗精,月经不词,阴道炎等。 (7)第2掌骨侧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本疗法刺激较强,针刺时要防止晕针发生(见手针注意事项)。 ②选穴要准确,压痛点须选在最敏感之处。 ③取穴不宜过多,一般1~3个为宜; (三)手浴疗珐 手浴疗法届熏洗疗法的范畴。它是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蒸手部,待温时再以药液淋洗浸泡手部,通过温热对手部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渗透吸收而达到治疗疾病口的的一种方法。 △ 熏洗疗法的起源和分类 药物熏洗疗法起源甚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已记载熏洗方8首。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选之。”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渍之”,“淋洗”。唐·《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中,熏洗疗法已应用于痈疽、瘾疹、由屑、丹毒、漆疮、烫伤、冻疮、手足破裂以及妇科、跟科等疾病。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熏洗方1 63首,其中跟科24首、阴疮阴部湿疹24首、扭伤骨折11首。金元·张子和把熏洗疗法列为治病之大法。齐德元《外科精义》著有“溻渍疮肿法”专论:“疮肿初生,经一二日不退,即须以洒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溻渍之,其在腰腹背者淋射之……稍凉,则急令再换,慎勿冷用。”明代的《外科正宗》、《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外科启玄》、《奇放神书》等著作中都有所阐述。清·吴尚先将熏洗分为熏法、蒸法、淋法、坐浴和烫熨等法。赵学敏在《串雅外编》中专立了熏法门,详细介绍了熏燕洗涤等疗法。此外,《伤科补要》、《外科汇纂》等著作也都充分肯定了该法对扭伤、挫伤、骨折的疗效。熏洗疗法临床上目前应用不多,虽敞见于各种医籍,但主要流传于民问。 熏洗疗法可分成全身熏洗法和局部熏洗法。局部熏冼法又可细分为手部熏洗法、足部熏洗法、眼熏洗法、坐浴熏洗法等,手浴疗法,即手部熏洗法。 △ 手浴疗法的作用和特点 现代医学实验已经证实,熏洗时湿润的热气,能加速皮肤对药物吸收,同时皮肤温度升高,使皮肤微小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温热的刺激能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细胞的通透性,促进新陈代谢;药中的有效成分对应肤霉菌等有害微生物有直接杀灭作用。手部布满丰富的感觉神经,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手洛可以使上述作用加强,并且,手部的经络与全身脏腑经络都有密切联系,手浴法又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虚实,温通气血等作用。 手浴疗法具有经济简便,易学易用,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没有痛苦等特点,尤其对不能服药的患者,更有优越性。 △ 手浴疗法操作常规 1.根据病症配制处方用药,准备好脸盆、毛巾、布单。 2.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人脸盆,患者把手臂放于盆口上,上盖布单以保存热气,待热气少时可适量加些拂水继续熏蒸.温度适宜时,把双手浸入药液中洗浴。 3.手浴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避风寒。 4.一般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 手浴疗法操作注意事项 1.煎煮药物时,加水量要适宜,太多则浓度降低。煎煮时间依药物性质而定,芳香挥发性药物一般煮沸10~1 5分钟,块状和根茎类药物须煮沸30分钟。 2.浸浴双手时温度要适宜,防止烫伤皮肤。 3.熏洗药液一般不可内服。 (四)手功疗法 手功疗法是以手指扳动或以手部导引带动全身,或辅以呼吸、意念治疗痰病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 △ 手功疗法的起源及分类 手功疗法属“医家气功”范畴,以治疗疾为主要宗旨,是随着气功的产生而产生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健身、祛病过程中创造的一类气功治病方法。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明代曹元白的《保生秘要》、清代陈梦雷辑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医籍都载有手功的内容。清代徭孽在《内功图说》中就将气功分为心功,身功、首功、面功!耳功、目功、口功、舌功、齿功、鼻功、手功、足功等十多种功法,其中就有用手功治疗朐膈邪、臂腋邪、心胸风邪、身上大丹疙瘩等病症的记载。 手功一般分为;单纯的扳动手指以治五脏六腑之病,如空劲功手指扳动法等功法{以手部导引动作带动全身,配合呼吸、意念来调节全身经络气血的功法。 △ 手功疗法的作用及特点 手通过经络与全身的组织、器官相联系,手部有许多重要穴位非常敏感,治疗范围广泛,如合谷、劳官、少商等,通过手指扳动或手部导引配合呼吸、意念,以调气、调息、调神,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虚实,协调阴阳平缅的作用。 该法简单实用,易学易练,不受条件限制,没有副作用,而且疗效较好,男女老弱,随时随地皆可练功。许多疾病都可应用,尤其是慢性疾病更为适宜。 △ 手功疗法练功注意事项 练功前应先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调整好身体的姿势,缓和有节律的呼吸,达到松静自然,呼吸均匀,意念集中。然后再根据各功法的具体要求活动手的各部位,或以手部导引带动全身。 具体功法将在治疗篇的有关疾病中介绍。 (五)手疗杂法 以上我们介绍了手部按摩、手针、手浴和手印疗法,本节介绍手疗的其他方法,包括握药疗法、第2掌骨侧按揉疗法、甩手疗法.以及手握健身圈和健身球。 △ 握药疗法 握药疗法是将选定的药物握在手中,以达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手部外治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主要取其发汗、消食、桂秽等作用。清代吴尚先所著《理瀹骈文》记载:“握药能发汗,冶积聚及老人虚寒便秘,挺药又能下积。”本疗法主要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手中的经络、穴位,取其发汗、消导作用而收效,加之手掌的温度和湿度,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根据病症选择药物,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于手握的形状,如丸药、散剂,也可取新鲜药物稍加工直接握在手内。握药前宜用热水浸泡双手,握药时间,一般多以手汗微出为度。婴幼儿握药,可将药物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在手心。 本疗法主要适用于感冒、头痛、小儿消化不良、面神经麻痹等。 对于腐蚀性药物,对皮肤有过敏的药物,应及时停用;手掌心溃疡或破损者不宜使用本法。 △ 第2掌骨侧按揉疗法 第2掌骨侧按揉疗法是在手部第2掌骨桡侧面的穴位群的某些特定穴位上进行按揉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实际上,此疗法是手部按摩法与第2掌骨侧穴位的结合运用。关于第2掌骨侧穴位的分布、主治及选穴的原则可参见手疗针法节的第2掌骨侧针法部分,这里不再赘述。 此疗法主要按揉区域在台谷穴及其附近。合谷穴对人体各部的作用较为广泛,在镇痛方面,它几乎对周身任何部位的痛症都有一定效果,其中效果最为突出的是头面部,其次为胸部、腹部、上肢部、下肢部。 应用本法治疗时,患者手部肌肉放松,虎口朝上,手呈握空拳状,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cm。医生一手托住病人的手,另一手用拇指按压穴位,使其产生酸、胀、重、麻等感应,按时要略带揉的动作,每分钟大约150下,每次按揉3分钟。也可用火柴捧按压,找到敏感痛点后再按揉治疗。 应用本疗法时,穴位要选准,手法要柔和,压力宜垂直深透,避免损伤皮肤。 △甩手疗法 甩手疗法为上海形意拳家田瑞芳先生在1 961年前传授,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对某些慢性病确有显著疗效的一种体育疗法。 1.准备 甩手前,务令心平气和,摒除杂念,身体各部位充分放松,悠闲自动,心情舒畅,这样“松”、“静”3~5分钟后再行甩手。 2.姿势 (1)两足开立如肩宽,两足尖朝前,两腿自然站立,朦关节勿挺直,保持生理上的弯曲度。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头要正直(如图79)。 (2)虚领顶劲,即百会穴(两耳直上连线的中点)向上虚虚地领而顶起,颈部放松,下颏自然微内收。 (3)含胸拔背。胸大肌放松下沉,两肩微向前,胸部呈微微内古之状。同时,前部也由于两肩向前而呈向左右前褒,又出于虚领顶劲,似有上下对拉之意。腹部要放松。含朐,则气易下降。腹部放松,才有可能使气充实于小腹;这样,会很自然地形成“气沉丹田”,达到“浊气下降、清气上升”、“上虚下实"的效果。 (4)肩部要放松下沉。耸肩,会使气上浮,丽肩部松、沉则可协助古胸,使气下沉于丹田。 (5)大腿、小腿、两脚都须注意放松。 (6)面部要微带笑容,才会使各部肌肉放松,全身有一种舒松适意之感。 (7)舌要自然放平。如果舌抵上颚,就会使人紧张,不符合放松的要求。齿要轻台,口要轻闭。齿不合、口不闭,会使精神松懈,并容易口干舌燥;齿咬口闭太紧,又不符合放松的要求,所以口齿自然轻台轻闭,否则会减弱锻炼效果。 3.动作要领 (1)以肩部将自然伸直的两臂前送;两手手措自然舒松展开.两掌心微呈凹形,送出时,两掌心稍侧朝前,大拇指微屈侧向下,并且不超过肚脐的高度(如图80)。 (2)两肩放松,让两臂自然荡回(两手掌仍保持上述形状和方向),两掌向后不超过臀部(如图81)。不断重复上进1,2两个动作。 (3)两臂前甩时,必须用两肩松沉前送,切勿单臂前指或耸肩。以两肩前送。自然飚回,这样一紧一松。 (4)两手手指须舒展,手心微凹。如果手指挺直,则会阻碍内气的运行,影响经络的舒畅。 (5)无论前甩或后荡,两臂都要保持自然伸直状,切勿弯曲肘部而单甩前臂。 (6)两足要放松踏平.不要有意用十趾抓地,随着甩手的功夫日深,会很自然地产生十趾抓地的劲力。 (7)甩手的总要领是:松、静、自然。 4.次数、默数和速度 (1)次数:两臂前甩再荡回算1次。最好每无能早晚各甩1回,每回2000次,不宜太多。初学者可根据术人身体情况而定,起始可甩几百次,然后逐渐增加。 (2)默数:两臂前甩时,默数次数,两臂荡回时不断。默数须认真面清晰,思想集中于默数上,这样才能摒除杂念,达到静的境界。 (3)速度;一般甩2000次是40多分钟,但重要的是根据每人身体情况而定,以甩后感到舒服为宜,最快勿超过40分钟。当选定了一种速度后,除了感到不适外,不要经常改变速度。因为甩手的最好效果是靠内动,而内动丰要是靠适合于自己的有节律的运动(即外动引起内动),如经常,变速,会破坏这种有节律的活动,不易产生内动。 5.注意事项 (1)在暴怒、狂喜、赌气之后和怀着急躁情绪等不正常的情况下.不要骤然进行甩手锻炼,须待心平气和后再进行。 (2)在狂风暴雨、打雷、迷雾等不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和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不宜进行甩手锻炼。 (3)甩手前要宽衣松带,颈部纽扣太紧者宜解开,腰带勿束得太紧,以舒适为度。戴眼镜者,要把眼镜取下,以利顺导血畅通。 (4)凡内脏有病者,宜轻甩轻荡,随着功夫日深,病情好转,再自然地增强甩动的劲力。 (5)甩手时,人体某些部位有时会感到麻,胀、热或轻度刺痛,会发生暖气、腹鸣、放屁等现象,是初步得气的表现,属正常反应,不必理会,更不要去追求,以免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此外,在甩过一定日期以后,足底会有发麻到发热.甚至热得发痛,这时仍要站在原地,不可离开和移动,否则会影响锻炼效果。 (6)出现自发动作时,不要惊慌,更不可追求,任其自然而动,当觉得有些累了,可逐渐暗示自己使之缓慢轻柔下来,缓缓甩荡若干次,缓缓活动几步,然后再去做其他活动。 (7)在甩手过程中.如感到头晕或内部不舒服时,即应停止,待休息后心平气和时再进行,或停用1天。 (8)凡是甩手锻炼者,都有一种共同的体会,即屹得下,睡得着,走得动。对神经衰弱、胃病、肩周炎、关节炎、肺结棱、支气管炎、哮喘病等,有较显著的疗效;对高血压、肝病、心脏病患者,如能严格按要求进行,也有一定的疗效。 △ 手握健身圈和健身球 手握健身圈(见图81)和健身球均为小型保健用品,通过他们进行手部运动和对手部经络、穴位的刺激,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 手握健身圈多由橡胶材料制成,除内圈之外均布有大小不一密集凸起颗粒的圆轮状,依直径的大小分大、中、小不同型号,可根据手形的大小选择适台自己的型号。练习时,将它握在手中,进行有节奏的抓握和放松,借助手握健身圈的弹性反作用于手的抓握面,凸起的颗粒同时起到了很好的点压按摩作用,刺激手部大范围的穴区,起到了行气活血、滑利关节、醒神清脑等作用。 健身球,又称子母球、雌雄球,一副为2个球,球的表面光滑。最早由小核桃发展而来,现有水晶、石料、玻璃、金属(不锈钢、铜、铁)等不同材料的制品,分大、中、小不同型号,可根据各人手形的不同选择大小。通过手部各关节的灵巧运动,使健身球在手中交替滚动,对手掌面的穴区做均匀的滚揉刺激,起到舒筋活血,滑利关节,健脑怡神、延缓衰老等作用。可以单手,也可以双手同时运球。熟能生巧,手部关节越练越灵活,运球技巧越练越娴熟,运球数可由2个逐渐增加。有人可以双手同时运球,每只手备运8个健身球,并配上柔利优雅的健身操,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实为一种有益身心的一项体育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