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味中药,生精固本

 当归与地黄 2021-04-26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体,则有可能热极似寒。

明代名医李中梓遇一病人,患腰膝疼痛怕冷,精神疲倦。医生诊断为肾阳虚。服补肾阳药两个多月,越觉腰膝发冷,而且四肢痿软更厉害。

李中梓问得其小便黄,不喜喝热水,且“脉伏于下”,沉取推筋按骨才摸到,这个脉象所示的病位多在五脏。诊为真热假寒,热极似寒。

五脏热,热的病人没了精神,胡涂了,还以为自己冷的很。

李中梓当即拟一处方:


黄柏9g,龙胆草6g,黄芩4.5g,黄连4.5g,桅子4.5g,生姜七片,煎好趁热服下。三剂便对了症,其痛消失。

本方非轻浅之剂,除生姜辛温,温中止呕解毒,其余均苦寒,且三黄加桅子,为唐代《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黄连解毒汤,雷霆万均,湿热并除,治一切火毒。李中梓之所以采用它,是由于腰膝疼痛,全身乏力无精神,和湿热注入腰漆,引起瘀阻有关。

方中黄柏归肾膀胱经,所以是性利下,主除下焦之湿热。下焦之湿邪热邪得清,可以补肾水之不足,固摄下焦。如果没有黄柏,下焦出疵漏,便与上中焦形不成一个大循环。

黄连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包括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尤能直降心火与黄柏所滋肾水相交。由此火得以制,神得以安,精得以藏,使机体阴阳平衡。

黄芩通行于多经,上行泻肺火心火,中行泻胃火,下行泻膀胱火。

同时还能燥湿,将湿热从皮肤散发出去,从二便导出去。可谓除湿热良将。

栀子,泻三焦之火,又善导火下行以除热,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由此,四味如六月雪清亢盛之火,如建航道疏通湿阻,祛邪并让邪有去处。

由于肝的疏泄功能不佳,会影响到消化系统的清升浊降。龙胆草滋肝血、益胆汁、使肝胆之火不上炎,共助上四味除火毒湿热,令五脏得安,清升浊降。

配上和胃之生姜,一防前六味苦寒太过。二助中焦脾胃运化,通利气机,止痛长精神。

由于热极似寒之体极虚,上药治标清湿热过后,李中梓又以人参固本丸,缓缓除余热补益身体,调理一月而安。

人参固本丸出自朝鲜大型医书《医方类聚》。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各30克 人参15克。制作为细末,加蜂蜜炼成丸剂,绿豆大。每次服30丸,空腹用温酒或盐场送下。

方以生地熟地一清一正,扶正祛邪。天冬麦冬生津增液、滋阴润燥。人参大补五脏,共同补血益气,生精固本,延年益寿。

而若是在本方基础上加上入阴升阳,保护诸阳之气的鹿茸,则名为参茸固本丸。大补元阳气血,生精添髓,壮筋健骨,固本培元,久服延年。主肾阳虚损,诸虚百损,腰膝酸软,步履乏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