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包荔枝和一道疤痕

 桑葚三味 2021-04-21

亲爱的欢乐:

这几天,我不在家。不巧,妹妹感冒了,持续、反复发烧。我妈劝妹妹在家好好休息,但外表瘦弱的妹妹,有一颗坚强的心,坚持每天上午去上学,中午让外婆来接。我妈说,好几个下午,妹妹高烧39.5摄氏度,躺在床上睡得迷迷糊糊。但一觉醒来,必定会问她:“外婆,今天作业是什么呀?妈妈发短信给你了吗?”

在电话里听我妈讲这些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小小的孩子,生着病,但仍坚持趴在书桌台灯前,一笔一划地认真写作业的情景。不知为何,这样的情景,常常让我动容,也常常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自从提笔给你们写第一封信,到如今第37封,每一封信里,几乎都有我对过往的回忆。有好友不解地问,这么多往事,你怎么都记得?甚至连父母也惊讶地说,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你怎么记得那么清楚?我说,是啊,我也奇怪,为何自己一直忘不了?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容易动情,难以忘怀。记得曾经风靡天下的“柯达”广告中有句经典台词——“串起每一刻,别让它溜走”,我的大脑,或许正如柯达胶卷,拍摄并储存了人生的许多往事。

因为欢欢的生病,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了自己童年的一场意外。还好,只是受了一些皮肉之苦,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那年,我7岁,幼儿园大班。春天的一天傍晚,妈妈在厨房炒菜,爸爸在阳台看报纸,我搬了一个小板凳,腻在爸爸身边玩。当时,我手里拿着一根掏耳朵的银针,一头圆,一头尖。

当我站在小板凳上玩得忘乎所以时,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板凳翻转了,我重重地摔了下来。可怕的是,我手里的银针竟然鬼使神差地斜插进了自己的脑袋。

妈妈事后回忆说,她在厨房听到我那声惨叫时,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出事了!当她从厨房赶到阳台时,第一眼看到的,是我头上的鲜血正汩汩地往外冒。爸爸慌了手脚,还是身为医生的妈妈冷静,果断地说,快,赶紧送医院。

如今,30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傍晚,爸爸拿出了所有的力气,拼命地蹬着自行车,和时间赛跑。妈妈抱着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匆忙中,从沙发上胡乱拿了一件米色毛衣,裹在我的伤口上。银针,还嵌在我头上。鲜血,很快染红了毛衣。

送到医院时,值班医生是位刚工作不久的女医生。医生说,银针是斜插进去的,所以伤口有点长,要缝4针左右。为了伤口恢复得快,建议不使用麻药。

我无法形容那是怎样一种痛。只记得,爸爸妈妈把小小的我强按在手术台上,医生在我头上飞针走线。我哭喊着说:“妈妈,痛,痛……”妈妈说:“忍着啊,忍着啊,你想吃什么?我们给你买。我边哭边说:“我想吃荔枝……”妈妈说:“好的,好的,待会就去买,买很多荔枝给你吃……”

妈妈事后说,或许这位医生刚工作不久,临床经验不够丰富,也或许我的哭喊让她更加紧张。在缝的过程中,医生的手一直在抖,或许更加剧了我的疼痛感。

从医院回来,我的头上满是绷带,绕了一圈又一圈,就像一个木乃伊。当晚,爸爸就去买了一大包干荔枝,是那种核像米粒大小的品种,真是好吃极了!我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每天只吃两三颗过过瘾。

如今想来,当时手术台上的我,忍受疼痛的唯一动力,竟然只是吃荔枝。似乎只要能吃上荔枝,受这个罪也值了。从中可以看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的物质生活确实是清平的。对我而言,吃荔枝,是一种奢侈的向往。

因为妈妈是厂医,所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去妈妈的医务室里,清洗伤口,换绷带。妈妈的同事们听说了我不打麻药就缝针的故事,都夸我勇敢、坚强。

妈妈说,养病的日子里,我很懂事、很配合。比如,为了让伤口恢复得好些、快些,妈妈告诉我,有些食物是不能吃的。我记住了,不能吃的,坚决不吃。休息之余,父母给我一堆小人书,我安静地看书,从不说疼。妈妈说,7岁的我,懂事得让人心疼。

当我吃完了一整包荔枝时,我头上的绷带消失了,伤口也基本痊愈了。不过,一道像蚯蚓一样的疤痕,永远留在了我脑袋上,隐藏在我日渐发黄的头发下。

孩子,和之前其他所有信不同,今天这封信,似乎没有什么主题,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很想和你们分享这段往事,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