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能医学学术沙龙/华中功能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学术沙龙:肠道健康检测

 中国生命营养 2021-04-21

图片

图片

阅读信息📕

难度:★★  类型:消化吸收与菌群失衡 字数:4,720

图片图片图片

华中地区功能医学抗衰老产学研创新联盟简介

“华中地区功能医学抗衰老产学研创新联盟”是在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功能医学分会指导下,由十堰市太和医院抗衰老医学中心牵头,联合功能医学医生网共同发起的,以湖北、河南、湖南境内22家三甲二甲级公立医院和10余家企业事业公司参与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联盟。

联盟旨在通过促进联盟单位间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建立创新医联体战略合作模式,提高联盟单位的功能医学抗衰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功能医学规范化诊疗能力,促进功能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功能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推动抗衰老相关学科和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更好的为全民健康服务。

“功能医学圆桌派”是“华中地区功能医学抗衰老产学研创新联盟”内部组织的学术沙龙活动,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功能医学专家和相关领域内的临床专家,关于各个主题进行讨论,功能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碰撞,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促进功能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推动抗衰老相关学科和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本期内容是华中地区功能医学抗衰老产学研创新联盟举办的功能医学学术沙龙,主题《肠道健康检测》;本次学术沙龙首先由华测艾普医学检验所林为濬总经理就功能医学肠道健康检测和肠道菌群分析进行了介绍;随后临床医生就肠道菌群检测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林为濬

大家好,我是上海华测艾普医学检验所林为濬,很感谢再次受到郭主任的邀请,由我跟大家介绍关于肠道健康检测的内容。本期功能医学圆桌派分享的内容主要包含:

  1. 消化系统及消化道结构;

  2. 肠道健康对全身多系统的影响;

  3. 检测指标解读;

  4. 干预建议。

消化系统的构成

消化系统包含两个部分:消化道与消化腺。

消化道:

  • 口腔、咽、食管

  •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

  • 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

  • 唾液腺

  • 食管腺

  • 胃腺

  • 肠腺

消化系统的功能:

  • 消化食物

  • 吸收营养

  • 将食物残渣即粪便排出体外

图片

图1 消化道的结构

肠道健康对全身多系统的影响

肠道健康对全身的各个系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炎症与免疫力、脑肠轴与精神健康、内分泌与代谢。

  1.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肠道除了是消化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肠道的小肠结构上,有形状类似刷毛的小肠绒毛,如果将它摊开,实际的面积几乎可以覆盖一个网球场的大小。小肠绒毛是由多个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中间由M cell细胞、潘氏细胞、杯状细胞等构成物理屏障,阻止一些外来的病原菌和细菌的侵入;同时杯状细胞会释放出黏蛋白,潘氏细胞释放出抗菌蛋白形成粘液,再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共同形成生化屏障。由此,物理屏障和生化屏障共同作用,阻止病原菌和毒素入侵到人体内。值得一提的是,肠上皮细胞内的派尔集合淋巴结分泌出的免疫细胞,占了人体内免疫细胞的70%-80%。所以,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2. 肠漏诱发自身免疫病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会造成粘液层越来越薄,进而破坏肠道的生化屏障,渐渐失去其保护力。当肠道上皮粘膜受到病原菌或食物抗原的侵袭时,会造成原有的紧密连接松脱,病原菌渗透肠道粘膜进入到血液循环,就会刺激免疫系统的反应,甚至导致肠燥症、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Ⅰ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疾病。

  3. 肠道菌群-健康导火索

    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的三种疾病:

    · 代谢问题

    · 炎症

    · 氧化压力

    当人体内的肠道菌群紊乱时,会导致某些代谢性疾病。因为肠道菌群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身体的营养代谢,比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短链脂肪酸、维生素B群等的生成。所以,肠道菌群紊乱容易导致人体代谢机制出现问题。肠道菌群紊乱不仅会使免疫系统反应促成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的释放,进一步诱发代谢性的疾病,也会导致氧化压力的上升,它评估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

  4. 脑肠轴Brain-Gut axis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网络。神经细胞互相交换电信号。神经网络不仅存在于大脑,还遍布我们的全身。除了大脑,肠道也是神经网络富集区。约有1亿个神经细胞覆盖肠道。其数量之多仅次于大脑,在人体中位居第二。被称为肠神经系统。

    双向肠脑轴允许我们的大脑和情绪状态对胃肠稳态和功能的自上而下的影响,以及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大脑功能和行为的自下而上的调节。

    有许多信号通路参与其中,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调节、色氨酸和 5-羟色胺代谢、胆汁酸转化、微生物产生神经活性化合物。

    图片

    图2 “脑肠轴”的双向调控

  5. 情绪与认知能力改变

    高脂高糖的饮食容易造成肥胖和肠道菌群的紊乱,导致认知能力和情绪性的问题。认知能力的变化体现在海马功能障碍,导致记忆力受损,注意力和执行力下降;情绪上的变化体现在焦虑的社交变化、压力大、抑郁等。如果尝试用益生菌或益生元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认知和情绪问题会得到有效的帮助和解决。

检测指标解读

肠道健康评估-检测内容:

sIgA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压力与免疫

Calprotectin

钙卫蛋白

炎症反应

Zonulin

解连蛋白

通透性

Anti-Gliadin sIgA

麦胶蛋白抗体

谷物过敏

Anti-htTG sIgA

组织转麸胺抗体

自身免疫

Pancreatic Elastase

胰弹性蛋白酶

消化能力

β-Glucuronidase

β-葡糖糖醛酸酶

菌群与毒素

压力与免疫指标:

sIgA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 IgA是黏膜组织遭受感染时,由局部黏膜的浆细胞所产生对抗病毒或细菌的抗体,特别是肠胃道及呼吸道感染时会明显上升。分泌型 IgA能保护黏膜组织,防止细菌或病毒的侵入。

  • sIgA降低是压力导致免疫力下降的直接证明

  • sIgA升高一般是受到压力的间接影响,例如感染、食物抗原等

  • 肠粘膜的淋巴组织分泌免疫球蛋白A进入胃肠道腔内,作为对抗微生物和抗原的第一道防线。

  • sIgA由位于胃肠道基底膜的浆细胞产生,两个分子通过连接重链的蛋白链连接,形成二聚体sIgA,并被运输到肠道的管腔表面。

  • 分泌型IgA (sIgA)与病原体和过敏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阻止它们结合并穿透肠粘膜。

炎症指标

Calprotectin 钙卫蛋白

  • 钙卫蛋白是存在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含钙蛋白,可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记,在发炎性肠道疾病患者的粪便中会大量出现。

  • 粪便钙卫蛋白理化性质稳定,特异性反映肠道炎症情况,是肠道炎症的标志物

  • 替代肠镜的非侵入式诊断方式

  • 评估肠道炎症发病或治疗情况

  • 区分发炎性肠道疾病(IBD)及肠躁症(IBS)

通透性指标

Zonulin 解连蛋白

  • 解连蛋白是一种由肠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可以与位于肠道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启动一连串的反应,使消化道粘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松开,进而导致肠道通透性的增加,造成一些未消化的物质得以渗入肠粘膜而启动免疫反应。

  • Zonulin分泌增加,造成小肠通透性增加,产生肠漏症,引发慢性自体免疫疾病。

谷物过敏指标

Anti-Gliadin sIgA (AGA)

抗麦胶蛋白分泌型 IgA

  • 对麸质过敏者粪便中会出现 AGA 升高的现象,表示近日内有食用含有麸质的食品,引发初期免疫反应,造成身体不适。可透过无麸质饮食方式(Gluten-free diet)改善症状。

乳糜泻指标

Anti-htTG sIgA (tTG-IgA)

     抗组织转麸酰胺分泌型 IgA

  • 组织转麸酰胺(tTG)是从小肠发炎处的受损细胞所释出,修饰进入体内的麸质,让免疫细胞辨识,产生自我保护的免疫反应。

  • 若发生于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体内同时会产生对抗组织转麸酰胺的抗体(tTG-IgA) ,使免疫细胞对肠细胞攻击,造成肠细胞严重损伤。

  • tTG-IgA是用于检测乳糜泻的灵敏度最高的抗体测试。98%的乳糜泻患者tTG测试为阳性。

  • 假阳性:其他自身免疫病

其它指标

  • 与其他预测指标相比,Anti-tTG sIgA 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率、阴性率都很高

  • IgA anti-tTG与IgG anti-DGP联合,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

  • 面对低龄儿童的检测,Anti-tTG sIgA 是最合适的

麸质与肠漏

  • 麸质

    · 导致zonulin解连蛋白増加

  • Zonulin解连蛋白

    · 使消化道粘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松开,进而导致肠道通透性的增加

  • 未消化的物质得以渗入肠粘膜

    · 启动免疫反应

    · Anti-htTG sIgA 增加

消化指标

Pancreatic Elastase

 胰弹性蛋白酶

  • 胰腺弹性蛋白酶1(PE1)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方法,有助于在怀疑胰腺功能不全的情况下进行迅速而可靠的诊断。

  • 在糖尿病、胆石症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现PE1降低。研究已显示PE1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可用于监测/调节胰腺酶补充剂的剂量。

  • 粪便中PE1水平不受消化酶补充剂的影响

毒素指标

Beta-Glucuronidase

     β-葡萄糖醛酸酶( β-GLU)

  • β-GLU来源很多,包括肝细胞、脾细胞、肠上皮细胞、内分泌和生殖器官,但最主要的来源是肠道细菌。

  • 肝脏中的β-GLU能够逆转解毒的第二阶段,使毒素得以释放

  • 血液中β-GLU升高,一般与癌症有关,尤其是生殖器官癌变

  • 粪便中β-GLU水平高,指示肠道菌群紊乱,致病菌大量繁殖,进而诱发与肠道健康相关的疾病

  • 很多药物的设计都是以β-GLU为靶点

图片

图3  联合解读参考

干预与后续检测建议

1、调理肠道的5R原则:

  • Remove 去除

    · 过度繁殖的肠道致病菌

  • Replace 替换

    · 不适宜的饮食结构

  • Reinoculate 再培养

    · 益生菌定植

  • Repair 修复

    · 肠道粘膜修复、免疫功能完善

  • Re-balance 再平衡

图片

图4:避免对肠道健康造成伤害的影响因子

2、生活方式的调整:

  • 坚持运动

  • 避免熬夜,保障睡眠

  • 减少压力,调节心情

  • 自我防护,避免接触毒素、病菌,注意环境污染的影响

  • 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滥用药等)

  • 避免滥用抗生素

3、营养干预:

  • 抗氧化&免疫调节

    · 维生素A、C、D、E,类胡萝卜素

    · 镁Mg、锌Zn、硒Se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 消化吸收不良:

    · 消化酶

    · 氨基酸

    · 益生菌、益生元

4、补充益生菌、益生元:

  • 益生菌的作战方式

    · 与致病菌竞争生存空间

    · 利用代谢物调节菌群环境

    · 与人体“互利共赢”

  • 啦啦队-益生元

    · 被益生菌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

    · 诱骗致病菌上钩,防止其损伤人体

    · 调节菌群生存环境

5、饮食调整:

  • 食物过敏/自身免疫者:

    · 避免接触过敏食物,尤其是严重过敏的类别

    · 补充抗氧化物质,降低炎症水平

  • 素食主义者:

    · 多吃豆类、蛋、奶制品,摄取充足的蛋白质,维持各系统功能

    · 适量摄入纤维素,避免加重消化系统负担或引起菌群紊乱

    · 多吃坚果类,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 无特殊饮食偏好者:

    · 遵从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避免高盐高脂、加工、腌制等不健康食品

联盟创始人简介:

图片

讲师简介

图片

华中功能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技术顾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