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水后常见的小鱼,苦如黄连,是钓鱼人的天敌,日本天皇却喜欢它

 三农小毛 2021-04-21

导读:涨水后常见的小鱼,苦如黄连,是钓鱼人的天敌,日本天皇却喜欢它

春天的雨水真多,尤其是谷雨节气以后,降水更是一场接一场。而下雨以后,对于喜欢捕鱼钓鱼的朋友们来说,就是捕鱼的黄金时间了。因为雨水会让很多的河流涨水,然后水库、鱼塘里面的鱼也会大量逃匿。

在南方的春夏两季雨水就特别多,每当下雨以后就有不少人去河流、水沟里面捕鱼。其中有一种长不大的小鱼,就非常常见,并且它还是很多钓鱼人的噩梦。因为它的个头小,长不大,并且吃起来很苦,有人说苦如黄连所以被嫌弃。不过在我国不招人喜欢的它,却获得了日本天皇的青睐,还专门到我国来寻找它。这种长不大的小鱼就是鳑鲏。

鳑鲏在笔者的家乡也叫它镜片鱼、菜刀鱼、扁鱼、小彩鱼,或者是四方皮、彩圆儿。这是一种非常小,但是却长得很漂亮的小鱼儿。一般它的体长是两三厘米,但是身体很扁平,鱼鳞还是五颜六色的,在阳光下非常的耀眼。

鳑鲏这种鱼一般是在河流、水塘、水沟里面比较多,尤其是下雨以后,等到涨水了就会在河沟、水塘里面发现成片的它。如果用渔网来捕捞,一下子捞上来几十上百条也并不稀奇。特别是下雨天之后,涨水后特别的多。

可是对于钓鱼人来说,它不仅是噩梦,而且还是天敌。只要钓鱼的区域发现有鳑鲏,那基本就钓不上其他的鱼了。因为鳑鲏是成群出现的,它们还是一种“无脑”鱼,非常爱贪食,并且是不要命的那种、可是鱼的嘴巴却很小,所以只能是在有附近偷吃,这样就会导致你的鱼饵很快被它们吃掉,然后钓鱼人却没有办法,就算是换一个地方,也依然可能会遭遇它们,所以很多人最怕遇到鳑鲏了,它是和麦穗鱼一样让人烦恼的小型鱼类。

而且在我国,鳑鲏鱼一直不受欢迎,是一种很不招人喜欢的小型鱼类,很多人看到这种鱼的第一反应就是太苦了,根本不能吃。相比于其他的鱼肉,鳑鲏不仅没有鲜甜的鱼肉,反而还很苦,说它苦如黄连这个虽然夸张,但是真的很苦。

其中的原因就是鳑鲏的胆汁所致。所以多数人捞到了鳑鲏,一般是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直接把它扔掉了,连捡都懒得捡,还有一种就是把它拿回家喂鸭子、喂猫狗了,很少有人拿它来食用,殊不知这种鱼的骨头很细小,油炸以后非常的脆香。

鳑鲏鱼虽然繁殖能力很强,成片的活动,但是它们的繁殖方法却比较的另类,那就是必须要有有河蚌才能繁殖、产卵。每年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也就是四五月份的时候,就是鳑鲏产卵的旺季,雌性的鱼会把卵产在蚌的鳃腔内,之后雄性鱼则会在河蚌的入水口附近射精,通过河蚌的呼吸然后再把精子吸收进去,然后精子和卵子结合以后,等到3-4周后幼鱼才会离开河蚌,自行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河蚌和鳑鲏是共生的关系,鳑鲏在河蚌体内产卵,而河蚌也会把受精卵散在鳑鲏的身上,两种生物完全是共生关系。鳑鲏离开河蚌了就不耐繁殖,而河蚌也离不开鳑鲏。如果人工养殖鳑鲏,就必须要借助鳑鲏来繁殖。

另外在我国不受待见的鳑鲏,但是在国外却是一种高档的观赏鱼类,就连日本天皇也喜欢它,并且还专门来我国寻找这种鱼。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的天皇就特意安排人员到了我国江苏无锡太湖来寻找鳑鲏鱼,就是因为它的观赏价值很高,长得非常漂亮。

近些年,在我国鳑鲏鱼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成为了很多城里人喜爱养殖的一种宠物鱼。因为它的个头小,长得漂亮,是名副其实的水中蝴蝶,并且还很容易养活,所以称为了一种不错的观赏鱼。在有些地方一条就要好几元,甚至十几元一条。

但是相比于过去,就算是在农村地区这种鱼也不如之前多了,好多地方已经难以见到它的踪迹了。原因是这种鱼对水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并且是依靠河蚌来繁殖的。可是有些地方因为农药、化肥,还有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导致河流里面都是臭气熏天的,根本就连河蚌也难见到了,更别说是河蚌了。

不过在笔者的家乡这边,鳑鲏还是比较多的。前几天去自家鱼塘里面捞鱼,就捞到了不少的鳑鲏,足足有好几斤重。而把它直接油炸着吃,还是很不错的。听说在有些地方,这种鱼也能长到二三两一条,你们见过这么大的鳑鲏吗?是否喜欢吃鳑鲏呢欢迎大家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