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学堂 | 谷雨养生,“祛湿“有妙方

 成功魔法 2021-04-21
图片

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了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云:“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指的是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生长的意思。谷雨节气,由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易生寒湿、湿浊之证;而岭南地区气温偏高,因此这个时候容易产生湿热。

图片

我们在日常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

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

图片

“湿邪”的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常可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

2.湿性重浊。

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重,面垢眵多,大便黏滞、溏泄下痢、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湿疮、脚气瘙痒等症状;

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酸重乏力等,又称“湿痹”或“着痹”。

3.湿性黏滞。

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

二是指湿邪致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可以理解为“水往低处流”,湿邪伤人,其病位多见于下部,腰部以下症状比较重,表现为下肢关节疼痛、脚气、阴部湿疹、大小便以及白带的改变等。

如果您有以上表现,

那您可能属于“湿气重”。

图片

如何正确“祛湿”?

1.日常起居

注意开窗通风,多晒太阳,规律作息,适当加强运动。运动能加强身体的气血运行,气机顺畅,可减轻湿邪阻遏之弊,推动湿邪的清除。

2.饮食药膳

  陈皮茯苓茶

  •   材料:茯苓5克、陈皮2克;做法: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薏米红豆

  • 湿气很重者红豆最好换成赤小豆,脾胃寒凉者还可以把薏米换成炒薏米,这个粥方最好加点生姜,三片即可。

  扁豆排骨汤

  • 材料:炒白扁豆20克,莲子10克(带芯),陈皮5克,猪仔排500克,冬瓜不去皮100克切块,枸杞适量,盐,姜适量。

  • 做法:排骨切段洗干净后要用放了生姜和花椒的滚水煮一下,然后洗净血沫再放炖锅,和炒白扁豆,莲子,陈皮生姜一起,加入足够的水炖汤,等好了撇去汤面上的油脂,放入冬瓜块和枸杞焖15分钟,撒上盐调味即可食用。

3.穴位保健

可以点揉穴位的方式按摩,每天3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穴位交替点揉。 

阴陵泉:

按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阴陵泉穴能健脾祛湿。

图片

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主要的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承山穴:

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图片

4.中医特色疗法

除了日常保健之外,一些中医特色治疗,如艾灸、刮痧、拔罐、温针灸等,能帮助您更好地祛除体湿气,助你“无湿一身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