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 【原文】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蒿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组成】 茵陈蒿 桂枝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功效】 利湿退黄 【时机】 1、茵陈五苓散用的非常多,就是茵陈蒿和五苓散混合。 2、五苓散证小便不利,兼带发黄,就用茵陈五苓散。 【应用】 1、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证。 【现代剂量】 茵陈30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6克 【方解】 1、茵陈蒿: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寒凉泻药,降散性药。 2、猪苓:利水渗湿。平药,平散性药。 3、泽泻:利水渗湿,泻热。寒凉泻药,降散性药。 4、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温热补药,平收性药。 5、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平泻药,降收性药。 6、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温热补药,平散性药。 【说明】 1、五苓散是利湿的方剂,治疗口渴、小便不利;茵陈是利湿去黄的,茵陈五苓散就是五苓散加茵陈蒿。是针对于水液代谢不利且身体发黄的患者。 2、在《解析方剂学》中,茵陈五苓散是用在治疗口渴。 【应用集锦】 1、黄疸病也是全身发黄,小便没有。 2、临床上,有些人是急性肝炎,有些人是胆阻塞,只要看到这个症状,你就可以使用它。 3、湿热内蕴,迫津外泄,而致盗汗,此为湿热型盗汗,尿赤苔黄,用茵陈五苓散治疗效佳。 4、(1)急性肾盂肾炎:由各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或阳性球菌感染肾盂及肾间质所致。袓国医学认为肾盂肾炎或膀胱炎均属湿热为患,侵及下焦,故称下焦湿热。症见尿急、尿痛、尿频或尿道灼热,口干、喜凉,或有发热、腰痛,脉滑数,茵陈五苓散清热利湿,其症可愈。 (2)肾炎是指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双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临床上以浮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肾阴不足,阴虚阳亢所致。若症见血尿、蛋白尿、浮肿、尿急、尿频,脉浮数有力者,猪苓汤育阴利水。阴得益,阳亢自平,气化得通,诸证自解。若遇尿系感染而有以上诸症者,亦可用本方治疗。 【比较集锦】 1、茵陈五苓散VS茵陈篙汤 (1)茵陈蒿汤是大便便秘,身黄; (2)茵陈五苓散小便排不出来,身黄。 2、五苓散加茵陈为茵陈五苓散。 3、(1)表实无汗发黄者,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里实不便者,宜茵陈蒿汤下之。 (3)无表里证热盛者,宜栀子柏皮汤清之。 (4)阴证发黄者,宜茵陈四逆汤温之。 (5)若大便溏,小便秘,发黄者,宜茵陈五苓散利之。 【名家论述】 1、茵陈五苓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茵陈五苓散呢,用的非常的多,茵陈五苓散和茵陈篙汤。茵陈篙汤是大便便秘,身黄,茵陈五苓散小便排不出来,身黄。就是茵陈篙和五苓散混合就是茵陈五苓散。先食,就是饭前吃,药粉剂。这个黄疸病也是全身发黄,小便没有,五苓散的主症就是病人口渴,小便不利,对不对,五苓散,发黄,兼带发黄,就是用茵陈五苓散,临床看的时候,有些人是急性肝炎,有些人是胆阻塞,或者是其他样,你只要看到这个症状,你就可以使用它,所以我们同样是同样一个黄,一个是大便便秘,一个是小便不利,这两个。 |
|
来自: 仲景中医交流 > 《金匮经方(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