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讲伤寒(69):茯苓四逆汤方证 – 经方派

 屋顶的猫_ 2021-04-23

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这个发汗,或者又下,病还不好,如果烦躁者就用茯苓四逆汤吗?这也不对。

人参,就是胃虚,津液虚。茯苓四逆汤就是四逆汤证有人参证,就是四逆汤证心下痞硬嘛,同时烦悸,这个茯苓治烦是肯定的,治烦治心跳。

那么张仲景也没这么说明,总而言之他是发汗,若下之,这人虚极入阴了,而这个烦躁跟上边那个干姜附子汤的烦躁是一样的,阴证的烦躁,

在霍乱篇有这么一节,说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人参四逆汤主之。霍乱是上吐下泻,耗损人的津液是最厉害了,损津液就损血液。后来这个人虽然不泻利了,脉微,恶寒得厉害,这个病没好,不吐不下了,可是脉微而恶寒,而又复利了。利止,霍乱这个利止,那不是真好,那是亡血也,现在的话就是脱水,他没有可吐可下的了,所以他当时利止,但是病没好,所以脉微恶寒,霍乱篇里要详细讲的。

这种亡血就不能用生地了,它是阴寒呐,恶寒脉微而复利,霍乱这个利止是无可利了,就是没有什么可利,当时是止住了,可是这个病没好,所以脉也极微,脉微者亡阳也。这个亡阳指着津液。不但有阴寒,而且阴血也虚到家了,所以你要想法滋阴,滋津液,益血液,只能健胃,他这不是阴寒证嘛,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只是能加人参,那生地、麦冬简直就是不行啊。

《医宗金鉴》是太医院那些吃俸禄的人,他们也瞎闹啊,他们说这不对,他们说附子、干姜为大热药,亡血怎么能吃这个东西呢。其实他是不明白,这个亡血要看怎么一个证候,他是阴寒的证候的血少,你吃寒性的滋阴药啊,那还不让他死呀。

阴寒的津液虚血液虚,同时还得治阴寒不可,回阳,还得用四逆汤的基础,血液哪来呢,即健胃,胃气一复,水谷之气一行,血液马上就恢复了,所以他是用四逆汤加人参汤,治阴寒而血如注。

咱们这个呢又加上茯苓了,在人参四逆汤证又加上一个烦躁心悸的情况,只是用人参四逆汤不够了,还得加茯苓。茯苓这个药,睡觉安眠都用茯苓,它治悸烦,心跳,烦,它同茯神差不多。

茯苓,都讲这个利尿药呢,他就不明说,与一般的四逆汤证的不同点就是烦躁。

这个病,发汗不好,恶寒,那你就给吃芍药附子甘草汤,这也不行。这一段也是一样,发汗,若下之,若烦躁就给吃茯苓四逆汤,也不行。所以他这个内容不这么简单,文字是一个简文,遇到这个病就照这条文来用就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