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颍州文学.散文】赵友坤||阚疃行

 颍州文学 2021-04-24

阚疃行

文/赵友坤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与好友驾车东游,按照导航,从阜阳城出发,沿着阜展路一路向东,出老庙镇,经板集,陶集,新张集,左拐右行,走进阚疃镇,饱览了别样的春光。
阚疃镇位于利辛县城东南,淮北平原南端,西上阜阳直通中原腹地,东下淝河畅达沿海三江。它以其清新秀美之貌、茨淮新河与西淝古河之交融,多种商贸之繁盛而闻名遐迩。
虎踞龙盘古房钟
阚疃是虎踞龙盘之地。据文昌宫(周文王姬昌)碑文记载,阚疃在西周时为古城邑,被分封的周姓诸侯铸造一座房屋状的青铜大钟,刻有法律,立于城隍庙内,人们称其为“房钟”。每年正月廿一日逢庙会,当地搭台唱戏,加之杂耍、琴书、猴戏、大鼓书等,好生热闹!城隍庙碑文有“阚疃城隍,盖自房钟始”的文字。据介绍,城址上原有一虎形立于高岗,东、西二门如虎之四爪,南北二门似虎首虎尾。白洋沟像一条白龙护佑于镇西,西淝河宛如一条巨龙自西南蜿蜒而来,奔至镇南折流南下,大有“二龙戏虎”之势。古街巷起于岗阜,兴于水岸,菜市鱼行,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坡塘拱卫,路桥互连,车船畅行,沟通四方。老街过去有一街、两巷、三塘,其设施规划颇具现代眼光。北巷口通广济桥,南巷口从祖师庙门口直通白洋沟上的广梁桥,二桥最早建于唐代,有出土文物、重达数吨的桥上石鼓为证。房钟集三塘呈“品”字型分布,东有严塘,南有洲子塘,西有老鳖塘。据老辈人推测,这些应为防洪时,垫高街面而挖成的取土坑。据当地老人说,严塘里曾有一口甜水井,应当先是平地上有口井,而后冬修水利,取土垫街,这里形成三面大塘,既美化了环境,又垒高了街面。纵然是1938年蒋介石扒花园口泄黄水和1954年的特大洪水,也没奈它何!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房钟集已是一座繁华的城邑。它处于吴楚边界,乃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有军营驻扎于此,操练兵马。一旦钟声骤响,各路诸侯齐聚,战争如箭在弦。其间,伍子胥曾镇守此钟,后来,以钟铸造铜佛七十二尊。三国时期,阚泽在此收留孤童,垦荒种田,因“田”与“童”合而为“疃”,故名“阚疃”。《尔雅》曰“宅四外曰疃,意当日阚姓人盛,因此得名。”也印证了此种说法。同一时期,曹操在此地屯兵,开挖七十二眼深井供兵马饮用,西淝河两岸的芦苇和青草供军马充饥。曹操还主持修缮城门和设施,修复文昌宫,建造魁光阁,并在城南门和东门上分别题写“古房钟”和“紫气东来”,以期复兴古城,为百姓带来福祉!
自古以来,有井水处,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民间有“七十二眼井,七十二座庙,七十二座神”之说。其中,位于三孔桥南侧、白洋沟西岸,新民街上的观音寺,建于公元前十六世纪,殿门朝东,香客络绎不绝,香火绵延不断。寺前建有观音大道,左有阚吕路,右有308快车道,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当地人们记忆中的大庙还有净梵寺、祖师庙、城隍庙等。旧志载:“净梵寺,在阚疃集北,相传为唐时建。”此寺俗称大寺庙,占地60余亩。俗称五孔桥的广济桥,外头有一小街,香客们去净梵寺焚香时,在此地购买香火,日久天长形成街道,因汪姓较多,也称汪小街,可见当时阚疃诸庙香火之盛。
古圣今贤育英才
阚疃一向尊师重教,私塾授业代有精英。当年,孔子游学于此,发现这里乃龙虎宝地,于是为其命名“房钟”,意为中原之发声地,钟鼓高于朝房,声威远振四方,文风浸润中原。清末文举陈宝恕父子三人,或传道授业,或考取拔贡,桃李满天下,高足满中华。侯宝璋博士、名中医胡涤非、孙六初,教育家张巨久、余鸣歧、张仲和等皆出其门下。民国以来,兴办公学,文风更盛。1909年,阚疃在祖师庙内创办初级中学,广招学生。1944年,天主教堂神甫创办金石中学,后更名为阚疃中学,语言学家张涤华、原冶金部副部长周学典、教育家王大衡、王大球、赵润吾,曾执教于此,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以侯宝璋成就最为突出,他是中国著名的病理学家,近代病理学先驱者之一,其家门杏林春暖,有病理学家侯健存、侯励存、侯慧茹、解剖学家侯兢存,侯氏家族为新中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走进阚疃中学,有一座天主教堂,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顶部起脊,高约12米,占地面积约470平方米。正面一进三开,由大厅、讲台、后小楼三部分组成,大厅为中国古代独有的抬梁式加近现代斜拉式建筑风格,讲台和后小楼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南侧现存砖木结构的两层神甫楼,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据介绍,它始建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同类建筑如此规模的在皖北地区较为罕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现被开发成国学讲堂,宣传利辛古贤,弘扬忠、义、礼、智、信、廉、勇、善等中华传统美德。
诚信更是学校育人的要义。在操场旁边,有一座刻有“金石中学”的大幅印章的雕塑,底座大书“诚信”二字,图注云“印,厚重敦实,是诚信的象征。”冀望学子做人像盖印一样一戳一道印痕,有章可循,掷地有声,诚实守信,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王灵芝,站在校园内的梧桐树下,背诵管仲的“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诚信经营代代传
阚疃人经商更讲诚信。多少年来,商贸繁荣,有九关十八寨的古会。古时候,集南头的西淝河上有一座六孔码头桥,北贸睢亳,南贾潜霍,南下北上的货物在这里集散,从六孔桥到祖师庙有一条南北向的大官道,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上世纪七十年代,阚疃人走南闯北,秉承商蕴,传递商誉。他们贩粮卖布,引来外地客商。阚疃人向理不向人,公买公卖不欺生。身处一街两巷中,来的都是客。阚疃人最见不得本地人把家门框,欺负外地人。一旦发现,必群起而攻之。德高望重的老人会说:“你那是弄啥子,可叫人朝阚集来了,阚疃集可要做生意了,咹?”“咹”字落音,再不听,就举起拐棍,大棒伺候。
阚疃人热情好客,地方小吃别具风味。王氏板鸡始创于清代,沿袭至今,久负盛名。王氏板鸡的传承人王义(王老三)父子汲取前辈技艺之精华,汇百家制鸡之长处,特选中原散养公鸡为原料,用祖传秘方加20多味名贵中草药进行调配,以优质古泉水浸泡、洗濯,经多道工艺精细加工、卤制,这样的板鸡肉质鲜嫩,香味醇厚,清脆爽口,咂摩起来,唇齿留香,回味久长,堪称江淮一绝,驰名中外,成为合家聚餐,馈赠亲友的首选。
阚疃的白天让人流连忘返,夜晚更是热闹非凡。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信步走上街头,寻觅美食。夜市上,侯大国的油酥烧饼已经烤得吱吱冒油,挑逗你的食欲;乔家卷馍白中透亮,等待你的垂青;小林羊肉汤锅灶下冒着通红的火舌,烘烤着翻腾的汤汁。更叫绝的是王老三,他刚放下板鸡篮子,就鼓起腮帮子叫卖起来:“板鸡,又脆,又烂!”立即招来一群吃货。
当地人说,阚疃夜市曾分南北两个巷口,两巷小吃各有千秋,可谓人人有绝活,家家存秘方。后来,两个夜市几乎向东平移到了人民路的南北两个十字路口,大部分小吃还在,那延续了数百年的叫卖声,依然回荡在古镇的夜空。
三五好友在街拐角找一酒吧,点上几碟土菜,斟上几杯农家酒,把酒临窗,开怀畅饮,一边欣赏古镇风景,一边天南地北地海侃,好不惬意!酒足饭饱之后,徜徉于大街,你会惊诧于这里无处不在的古韵,那已经磨光了的垫脚石,那还在尽职尽责的柱础,那残破得只剩下一面的古墙,都在述说着古镇的繁华与沧桑。老街褪尽了铅华,却处处透着含蓄与安详。
关于阚疃老街,有一段残缺不全的碑文和一个传说。据传说,明朝嘉靖年间,严、夏两家争斗,双方均有人在朝中做大官,奸相严嵩炙手可热,御史夏言有纪检利剑。夏家参严家建祖师庙、六孔码头桥有反心,于是,这里演绎了一出“夏严斗”的闹剧。传说虽无史料可考,但也并非空穴来风,30多年前,阚疃集东还有一个面积达300多亩的严塘,塘西岸有一个严家大院,北岸有一个夏家花园,而祖师庙神像的边沿上刻有这样的文字:“嘉靖□年□月□日,会首严凤、李□□”。这样的传说如果说是巧合的话,那简直是巧合之至了。
如今,在阚疃的老街上逛一逛,它的早晨最有情趣。雄鸡一唱,勤劳的阚疃人就忙着出生意,聚在街门头上,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交投鸡。何谓交投鸡?原来,交投鸡是阚疃独有的一种幽默文化,是阚疃人富足的一种外在表现,开朗乐观的阚疃人一出腔就自带三分的幽默与风趣。他们用一种机智的语言互相斗嘴,又叫“叨飞嘴”。外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能,那你上阚疃集考交投鸡去!”可见,交投鸡成为阚疃人的专利。
风景如画白鹭洲
白鹭洲是阚疃诗意栖居之所。上世纪70年代开挖的茨淮新河,与利阚河、西淝河三水在此汇集,形成三角洲,因白鹭翔集,故名白鹭洲。人们以阚疃为枢纽,建立了阚疃水利枢纽站和阚疃闸,闸桥正面向四面环水的千亩三角洲,如今,开发白鹭洲水利风景区,在茨淮新河闸两侧飞架两桥。省道S308线、县道X224线穿境而过,县镇村三级公路纵横交错,构成“米”字形交通网络;洲上水杉矗立,树木荫翳,茨淮新河两岸的千亩金果林、香椿林、村片林正孕育着生机,绿色长廊、农田林网、村片林改造已超过一万八千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群众的自发护鸟行动,为鹭鸟栖息提供了友善的条件。白鹭鸣声起伏,是一个十分静雅、幽深的去处,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春天的白鹭洲湿地公园格外热闹,许多鹭鸟从南方回到这里栖息繁衍,成为当地一景。每年三、四月份,鹭鸟接踵而来。那雪白的蓑毛,全身流线型结构,那铁色长喙,青色脚爪,宛如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乳白色的小白鹭体态纤弱,却保持金鸡独立之姿,爱吃鱼虾;大白鹭头顶羽冠,肩披蓑羽,行动起来头颈变成一个大大的“S。白鹭一年两次筑窝,安家落户,一直到九月份,才南下过冬,最高峰时达上万只,这个景象颇为壮观。白天听鸟拉呱,晚上听蛙鸣叫,幸福感爆棚。这里空气好,富含负离子,是天然氧吧,有鸟,有水,有鱼,有花,人与水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优美,让人心情美美的。当地群众爱鸟护鸟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与鸟亲如一家,人与自然相亲相爱。
古镇文化源流长,自然生态可观光。临别时,阚疃镇负责同志告诉我们,阚疃人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大力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打造以生态休闲、农业观光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我渴望诗与远方,阚疃一行,令我感慨万千,脑海中蹦出这样20个字:“观景有白鹭,鱼虾水中游。采莲淝河西,悠然上渔舟。”白鹭洲让我想起江南的采莲女和五柳先生的“悠然见南山”,灵光乍现,我终于明白阚疃籍美女作家王灵芝为何网名叫悠然啦!

作者简介:赵友坤,曾用名王玉友,网名愚夫,阜阳市作协会员,居住在市开发区,爱写散文,曾在阜阳日报与颍州晚报发表数十篇散文,在网络发表作品若干。

热文榜

 颍州区“初心永向党”庆祝主题征文活动启事

《颍州文学》内部纸刊征稿启事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吴国繁||宅舍情长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刘敏||洪水围困的33个日子 ——2020年抗洪抢险周通工作纪实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郑宏光||党史映我心 奋进新时代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田琬琪||致中国共产党的一封信

【建党百年征文.诗歌】马贺||我很遗憾——参观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有感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王文明||战友陈军

【建党百年征文.纪实】葛继红||蒙洼的春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