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读书与思考

 yh18 2021-04-24

读书是为了什么?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为了获取知识。这种看法本也无错,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回答就有失偏颇了。特别是现已进入网络时代,需要什么知识,查阅什么资料,只需点击鼠标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因而通过读书达到求知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培养人的思考能力才是重要的。一个人思考能力强,便会感知迅速、准确。观察问题深刻,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干起工作来就会效率高、办法多、富于创造性。所以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今天,我们在读书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思考能力的培养。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据说,有人曾问爱因斯坦:“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里?”爱因斯坦回答:“这要查一下铁路指南。”又问他“不锈钢是用什么做成的?”爱因斯坦回答说:“这要翻一翻金属手册。”爱因斯坦是理论物理的大师级人物,他根据自己读书学习的经验,强调的不是死记硬背一大堆东西,而是要灵活地进行思考。

鲁迅先生读书,从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喜欢问个“为什么”。他最反对“脑子里给作者跑马”,一味迷信书本。他在读《红楼梦》时就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者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佳人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一本书,读者眼光不同,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充分说明了读书应当独立思考,不可人云亦云。

古人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见解。南宋陈善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这里的“出入之法”,就是说要体会书的精神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要读活书而不要死读书,以免“死在言下”而成为“书呆子”。这就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积极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事实和现象。要能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努力提高读书的质量。读后最好还要感悟书中的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用以解决我们认识上的问题和工作上的问题。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通过思考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学知识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从而避免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得快忘得也快,最后所获无几的无效劳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简捷地阐述了读书与思考的关系,说出了思考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值得我们每个想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思想文化素质的人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