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威期刊论文脱颖而出的「最后一公里」——谈审稿意见回复的艺术

 liyu_sun 2021-04-24

在国内学界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匿名评审制度在推动稿件质量的提升、维护学界公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已成为权威学术期刊的重要硬性标准制度与论文发表的必要步骤。匿名评审意见好坏决定着文章录用的可能性。这一点在权威期刊的审稿过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作者对审稿意见的回复说明至关重要,直接关乎最终录用结果。

一般而言,匿名评审专家所提的意见可分为两种:(1)评审意见专业独到,切中论文的核心与不足;(2)专家意见要么太苛刻,要么存在误解,甚至是错误的,不具有参考价值。那么,针对匿名评审专家所提的意见,如何逐步完善和改善论文质量?如何礼貌的回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近几年,笔者在投稿国内权威期刊过程中,一般只要能通过初审进入匿名评审,并给予了修改机会,最后所有修改稿都顺利通过。同时,经常有朋友和学生与我讨论如何回复审稿意见。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略有心得。但一直没有系统梳理并形成文字,借此机会,我系统梳理了一番这几年回复审稿意见中形成的一些心得,并提供一篇笔者论文回复意见模板,与诸位一同分享。

诚然,要想论文顺利通过匿名评审,除论文本身具有创新和学术贡献外,但也应该注意对审稿意见回复的艺术。审稿意见回复应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全面、逻辑通顺、耐心用心、态度诚恳和礼貌谦虚。如果说论文本身的质量体现了作者专业的水平,那么对于评审专家意见回复的艺术,则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为。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尊重审稿人意见,礼貌谦虚。绝大部分审稿人所提的意见,都非常有价值,对于此类意见,应按照其所提的意见认真修改。即便有些意见提的不专业,也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回复时也应该尊重审稿人,回复的语气要礼貌和谦虚,不要让人一看到你的回复意见,就让人感到咄咄逼人,似乎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你的臭脸。退一步想想,我们写的学术论文,真的会有几个人仔细阅读和评价,有几个人能真正看懂? 既然审稿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和评价了我们的佳作,他就是文章的忠实读者,难道不值得我们充分尊重?

图片

2.不遗漏任何一个意见,逐条回复。人都会有一种倾向,就是一旦付出了劳动,却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甚至被漠视,便会不断地以各种理由找他人麻烦。审稿意见的回复艺术,也应把握住这种基本的人性,不要让任何审稿人,感到自己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提出的修改意见,被作者漠视。因此,建议对于每一条审稿意见都完整复制到修改说明中,然后对每条意见逐一回复,不遗漏任何修改意见。即使遇到无法处理的意见,也要诚恳的说明原因,回复必须有理有据、准确客观。

图片

3.尽可能详细和具体,态度认真。从审稿人的角度而言,如果他们不是研究此领域的,可能存在对此领域不熟悉的情形,但这些专家学者凭借着敏锐的学术直觉,还是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的,他肯定也希望作者能够提出详细的回复。一般而言,笔者每次发表一篇2万字左右的文章,经过1-2次修改后大概也要写2万字修改回复,相当于再写一篇学术论文。在回复审稿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尽量详细和具体,尽可能站在审稿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既然是学术论文,我们就不应该假设审稿人对论文内容熟悉,甚至要假定审稿人对我们的研究领域的基本常识和话语体系都不熟悉。因此,我们就需要详细具体的说明和回答。从笔者的经验来看,要回答好审稿人的4-5个问题,至少要写上1万字左右。1页2页的修稿说明是缺乏说服力的,也难以体现认真严谨的态度,更无法以真情感动审稿人。当然,如果问题确实简单易回答,就不一定拘泥于字数,做到准确详尽即可。

4.多角度回答审稿意见,请教「亲友」。在撰写修改说明的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有些问题,囿于个人的知识盲区,难以回答,或者对于审稿人的意见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开拓视野,请教亲友团。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向研究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教,一起探讨,咨询他们对该审稿人的意见是怎么理解的,如何回答。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审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如此,才能聚众人之所长,把握审稿意见的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