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力量一小磊学《论语》 之“齐,必有明衣”

 濯石 2021-04-24

【原文】

10.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白话译】(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

斋戒时一定沐浴换上干净的布料衣服,一定改变平常的饮食习惯,就寝也一定换个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鱼和肉切得越细越好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注】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餲:音ài,变味了。

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饪:烹调制作饭菜。

不时:应时,时鲜。

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气:同“忾”,音xì,即粮食。

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脯:音fǔ,熟肉干。

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因此不能再过夜了。

【评】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圣人衣服饮食与百姓无甚差别,所别者圣人知之而百姓不知也。知之则守其身而无所失,不知则无所守而失之。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是以君子之道鲜矣。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