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解绣囊,争掷金钱游人醉。——吴文英《绛都春·题蓬莱阁灯屏,履翁帅越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钱可谓是不可缺少的一样物品,在《增广贤文》里就有对钱财物品的总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有人不喜欢钱,就像没有鸟儿不喜欢食物那样。民要以食为天,但没有钱财,米面粮食又从何而来?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能够有一定的资本维持生存和生活。所谓君子爱财,但也“取之有道”,我们应该以正当的方式去获取所需,而不该走歪门邪道,这也是被社会所摒弃的。 点击加载图片 张献忠雕像 孔子对此的看法是,没有人不追名逐利,权势地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若取之无道,是会受人诟病的。孔子没有详细地为我们解释何为“道”,但我们可以从一件事上来评价一下四川老宋的行为,判断一下他的做法是否合乎“道”。这件事说来也简单,就是一位农民,他在岷江捞到了一枚“金虎”,转手就卖出了1300万的高价,他也因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却在3年后被发现,遭到了惩罚。 点击加载图片 在四川成都,人们之间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每个小孩子都会唱,这民谣讲述了一个关于“宝藏”的故事。有一位叫张献忠的人,曾经执掌四川境内的政权,在清兵入关时,四川内乱,张献忠兵败,他大败而逃,退出了成都,逃到彭山县时,和那里的官员发生了冲突,于是把一堆金银都沉入了水中。民谣里称,如果有人能够找到这些宝藏,那就飞黄腾达了,因为这是足以将整个成都的府邸全部买下的程度。民谣归民谣,尽管人人传唱,但信以为真的人并不在多数。也没有人知道这首由张献忠留下来的传言是真是假,不过清代的史料上倒是真的有这样的记载,那就是张献忠装载金银的数千艘船沉入水底。 点击加载图片 张献忠沉银 有一本书名为《蜀难纪实》,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更多更详细的介绍和记载。据悉,在1646年时,清军进入川西,而张献忠仓皇而逃,他带着大批金银从水路逃走。由于要带走的钱财实在太多,单靠木船是无法全部装走的,于是张献忠就想了个办法,那就是让人打造木制的夹槽,用以存放银锭。这些木船后来就载着银钱顺水漂流,可惜却被狙击了,所有的船都沉了下去。 点击加载图片 时间久了,这也就成了一个传说,然而即便是这传说在彭山县流传了好几百年,也从未见到过有人摸出来过什么好东西。直到2005年时,彭山县在为饮水工程施工时,却突然挖出了10枚银锭。银锭上有铸造日期,是崇祯年间的,这件事被传得很广,也曾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不过除了这十枚银锭外,施工队也没再挖出别的有价值的东西了,这件事的热度也就降下去了。外乡人对这些不在意,但彭山县的人却不能不熟悉,他们知道,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宝藏了,也因为这样,大家都纷纷去打捞,期待自己能捞到宝物,不仅是村民,就连盗墓者都看上了这里的宝物。尽管大家都在卖力去寻找宝藏,但都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也只得无功而返了。 点击加载图片 直到2013年,老宋从外地回来后,一次偶然间和邻居谈到了这件事,由于自己祖上是看守宝藏的人,所以他对此也略有所知,关于岷江有宝贝,他是清楚的。老宋的家境比较贫困,尤其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常年都需要吃药调理,加上儿子年龄大了,正是要结婚的年纪,各处都急着用钱,老宋便也打起了宝藏的主意。对于这些宝藏,老宋心里是有计较的,他认为这些宝藏横竖都是由自己家看守的,要是打捞上来一部分作为己用,解解燃眉之急也未尝不可。于是他潜入水中,在爷爷曾经提过的一个地点里,他摸出了一个金老虎。 点击加载图片 老虎金印 结语:事后老宋让儿子找人去鉴定了一下这只金老虎,结果没想到的是,有人愿意花1300万的高价来买这只金老虎。后来发生的事就变得不可控起来了,这枚金老虎并不普通,它是金印,这枚金银在被人买走后就流入了市场中,也因此,岷江再次被盗墓团伙们关注起来了。2015年,有大量银锭、金印以及金册子从市面上流出,其上刻印的有关“永昌大元帅”的字样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些金印应该就是传说中张献忠沉船留下的宝物。随着警方的介入,四川当地的文物部门才开始了抢救措施。2016年开始到2017年,仅仅是被打捞出来的文物就有三万多件了,这也足以证明所谓的沉银并非传说,而老宋呢?他的结局如何了?老子曾在《道德经》里说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位老宋由于倒卖文物,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参考资料: 《增广贤文》 《道德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