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9苦酒

 恺悌2003 2021-04-25

苦酒

【本经】无。

味酸、苦,性涩。入足厥阴肝经。理咽喉而消肿痛,泻风木而破凝郁。

《伤寒》苦酒汤,鸡子一枚,去黄,半夏十四枚,苦酒浸内鸡子壳中,火上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 不差,更作。治少阴病,咽中生疮,声不出者。以少阴之经,癸水(足少阴肾)与丁火(手少阴心)同宫(同在少阴君火之宫),彼此交济, 病则水下流而生寒,火上炎而生热。手少阴之经挟咽,是以生疮。金被火刑,故声不出。苦酒破瘀而水消肿,半夏降逆而驱浊,鸡子白清肺而发声也。

猪胆汁方方在猪胆。用之治津亡便硬,以其敛津液而润燥也。乌梅丸方在乌梅。用之治消渴吐蛔,以其敛风木而泻肝也。《金匮》芪芍桂酒汤方在黄芪。用之治黄汗身肿,以其行营瘀而泻热也。

苦酒酸苦收涩,善泻乙木而敛风燥,破瘀结而消肿痛。其诸主治,破瘀血,化癥瘕,除痰涎,消痈肿,止心痛,平口疮,敷舌肿,涂鼻衄。

今天人们的日常口语中使用的苦酒一词,无一例外都是用其比喻义,即用来比喻痛苦的生活感受,比如喝下生活的苦酒之类表述方式。苦味在白酒的香味中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因此不可能有真正的苦酒。那么,苦酒到底是什么酒呢?

原来,苦酒就是指酸酒。东汉学者刘熙所著《释名·释饮食》中解释说:苦酒,淳毒甚者,酢苦也。”“不浇曰淳不浇指不兑水以保持味道醇正;“即苦;“(zuò)”则指酸。由刘熙的解释可知,苦酒最重要的味道在于,即酸,虽然也有的描述,但都是用来辅助酸味的,因此苦酒的本义是指酒味发酸的劣质酒。

《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六引《魏名臣奏》:刘放奏云:'今官贩苦酒,与百姓争锥刀之末,宜其息绝。’”这段奏章说得非常明白,官府与百姓争利,也从事贩卖苦酒的行当,可见苦酒就是劣质的酸酒。贫苦百姓喝不起优质酒,只好喝劣质的苦酒来解馋。

正因为苦酒是发酸的劣质酒的缘故,后人于是就把苦酒作为醋的别名。《晋书·张华传》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陆机尝饷华鲊,于时宾客满座,华发器,便曰:'此龙肉也。众未之信,华曰:'试以苦酒濯之,必有异。既而五色光起。机还问鲊主,果云:'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鲊,过美,故以相献。’”

(zhǎ)”是用盐和米粉腌制的鱼。陆机送给张华这种腌鱼,张华打开盖子就说:这是龙肉。见众人不信,张华又说:请用'苦酒浇在鱼身上,必定有异象出现。一浇之下,果然有五色光升起。陆机回去问送给自己腌鱼的主人,那人说是白鱼。白鱼就是白鲦,俗称白条鱼,腹白鳞细。古人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因此称大鱼为龙,张华所说的龙肉即指这条大鱼的肉。

陆机和张华都是西晋名臣,不可能喝劣质酒,这个故事中的苦酒其实是醋。《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六又引《吴录·地理志》:吴王筑城以贮醯醢,今俗人呼苦酒城。古人管醋叫(xī)”醯醢(hǎi)”是指用盐和醋等调料调制而成的肉酱,苦酒城的称呼即由此而来,吴王当然不可能专门筑一座城来贮藏劣质酒。

这就是苦酒。先用来称呼发酸的劣质酒,再引申作醋的别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