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置身于宁静 2021-04-2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阅读不一定能给你答案,但却能帮你找到方向。阅读,是每一位管理者、职场人都该保持的生命动力。

明天,就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这个423读书日,华章妹邀来9位大咖,送上有趣的、有料的、实用的读书寄语。让我们和各位大咖一起,开卷有益吧~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 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协同》《危机自救》作者

读书写作是我的思考方式,也是日常生活状态。阅读带来的宁静,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变化,看清自己,更能够拓展认知,唤醒内在的认知能力。

这是一个以变化为尺度的时代,但是拥有变的能力,跟上变的节奏,其核心还是认知的能力。读书,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让我们在一个巨变的环境下,有一个空间,守护自我,实现自己与外界互为主体的共生。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经营制胜》《企业迷思》作者

无论是工业时代还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家和管理者都很难无师自通,都需要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而读书是最好的办法。企业工作很繁忙,最好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飞机上、高铁上都是读书的好地方。

当然,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好书也是读不完的,我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方法。比如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以致用等。

我扎根企业40年,曾带领中国建材、国药两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一直都不间断地读书,可以说我做企业能取得一些成绩也得益于持续的读书学习。我始终认为,做企业必须既实践又学习,只靠经验不读书或学习做不好企业,反之亦然。

正如我在《经营制胜》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每次会议都像是一堂EMBA课程。

正是多年的训练打磨,使中国建材培养出一大批经营者。

中国建材各业务板块的一把手,80%的工作是经营,20%的工作是管理,不是管理不重要,而是作为一家成熟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该有的都有了,大量管理工作已经由基层员工承担起来了,而经营工作却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吕守升 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会长 《战略解码》作者

在充满着不确定性、弥漫着焦虑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生命力,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穿越迷雾中虚掩的门。而阅读,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是 《战略解码》作者吕守升,读书让人沉思,引人遐想。相对于移动端的碎片化信息获取,读书更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深度思考,这需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定力和意志。

读书使人明智,让人平静。每读一本好书都是一次与智者的深层对话,我们可以从对话中获得灵感和深刻洞见。

善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温故知新,力学笃行,如此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愿你每天都是423世界读书日。

施炜 北京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 北京可思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进化》《企业成长导航》作者

我们每个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常常需要作出决策。有些决策细碎、无关大事,而有些决策则会决定和影响组织、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尤其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领导、管理就是决策。

如何提高决策水平,如何提高决策成功的概率呢?

主要依靠决策者锤炼自己的认知,即认识世界、理解环境及自我的思维方式和思考程序——用时下时髦的话说就是“算法”。

我在《企业进化:长期战略地图》中提出“认知密度”的概念,意指企业各级、各类决策者认知的宽度、深度、细致程度和准确程度。

锤炼认知的主要途径,一是需深入实际,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提炼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分析框架和模型,二是需广泛、深入阅读,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

我们每个人的实践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则像大海般宽阔深厚。我们所有创造性、创新性认知,都是站在他人肩膀之上的产物。

关于读书,建议年轻朋友多读内容深一些的书,多读涉及方法论的书,多读构建人类知识基础架构的书,多读知识进化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书。这也是我对自己的阅读要求。

浅阅读可以怡养心性、调节情绪、消费时间,而深阅读则可以使我们获得适应环境、贡献社会以及造福家庭、丰富人生的本领和能力。

杨天南 北京金石致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 基金管理人、金融投资家《巴菲特之道》的译者

如果说一本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这本书应该值多少钱?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导致人们难以聚焦、难以专注,而聚焦与专注恰恰是有所成就的重要前提。

与碎片化信息带来的生命消耗现比,系统化阅读得到的是生命的积累,读书是获得知识的路径。

但如今书籍也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读也读不完!如何应对?

答案是:阅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能够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经过淬火而愈加璀璨。二十岁读会有收获、三十岁、四十岁...... 乃至一生阅读,都会有不同阶段的人生体会。

《巴菲特之道》就是这样一本曾经改变很多人命运的一本投资经典,它改变的人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我。

康至军 “12个德鲁客”创始人 《德鲁克论管理》译者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纪念版审校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经,阅读经典的价值,不在于找到可倚靠的权威答案,而是被引导着从日常琐碎中抬起头来,关注和思考哪些真正重要的问题。

比如在《知识社会》中,作为社会生态学家的德鲁克为我们揭示了世界正在发生的两大根本性变革:知识成为主要资源,组织成为核心机构。

拥抱知识社会,需要重新定义组织和管理。组织运转的基础不是命令,而是信息。组织构建的基础不是权力,而是责任。管理不再是控制员工,而是让知识更有生产力。管理者不再是指有下属,而是有担当。

同时,阅读后要记得多反思、多行动。正如德鲁克所说“不要告诉我你从我这儿学到了多少知识,告诉我下周开始你会做出哪些改变”。

邱昭良 组织学习、系统思考与知识管理专家 CKO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 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复盘+》《如何系统思考》作者

不管你个人多么擅长从自身经历中学习,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也必定是有限的。

因此,通过读书等方式广泛地向他人学习,就成了我们每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就像荀子所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我从来不怀疑读书的价值。我本人也是读书的受益者。

但是,就我个人的体会来看,从读书中学习并不简单。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我把它称为个人学习的“元能力”之一。如果不会读书,可能才会让人形成读书无用的错觉。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呢?

在我看来,要想有效地从读书中学习,需要把握下列五个方面:

第一,明确目标、选择对你来说合适的图书;

第二,确定策略,排出轻重缓急,做好计划;

第三,掌握读书方法,既要有开放的心态,又不全盘接受;同时,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不能只用一种读法;

第四,复习或实践。读书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为了让读书起作用,你需要复习或实践,以真正理解和为我所用;

第五,坚持,形成习惯。

我把上面这个过程称为“五步读书法”,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一起学会读书,链接人类无穷智慧!

沈东军 莱绅通灵创始人兼CEO 成就员工》作者

读书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所以当我读书时发现书的质量不高时,会果断停止阅读,减少时间投入。

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发现书的内容艰涩难懂,不是我可以理解的书也会果断放弃。

读书要读经典,经典往往是一些学科开创性著作,它们是进入那些专业的起点,有的甚至是终点,其它书不过是它的注释或者应用,读经典少走弯路。

如果不是为了娱乐休闲而读书,是出于学习而读书的话,好书要反复读。

读第一遍和第二遍,我们的收获往往是不同的。理解一本书需要基本的知识储备,同一本书,不同时期读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经常看到网上有人一年读几百本书,我觉得这不值得夸耀。年轻人读书不用太多,也不用太快,读书要读懂才好,而快和多未必对读懂有帮助。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过”,而是能让知识改变自己。

空手 先后就职于全球第三大广告集团阳狮广告 国内第一家上市广告公司省广集团 科特勒大师传承人项目导师《传神文案》作者

2000多年前,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里就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

要想认识自己,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读书。读书帮助我们感受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世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渴望什么、恐惧什么。它帮助我们在光怪陆离的人生旅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与志趣所在。

有人说人有四重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95%的人停留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的人不足1%。

人为什么读书?无非是图一个自个明白,心里清楚。读一本书,你就对自己多了一份认知,心底多了一份明白。书,帮助我们拥有自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