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学说在中医上有重大影响

 三和行者 2021-04-25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是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如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人体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自身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故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在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时,阴阳学说则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阳)是以物质(阴)为基础的,没有阴精就无以化生阳气,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地化生阴精,没有物质(阴)不能产生功能(阳),没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质,这样,物质与功能,阴与阳共处于相互对立、依存、消长和转化的统一体中,维持着物质与功能,阴与阳自和相对的动态平衡、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阴阳不能相互自和为用而分离,阴精与阳气的升降出人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结。

在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时,阴阳学说又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平衡的破坏意味着生病。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调的结果。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导致阴阳失调,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无论外感病或内伤病,其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不外乎阴阳的偏盛或偏套,阴阳互损,阴阳转化。如阳气偏盛,就会产生“热”的证候,热邪持续不退,消耗阴液就会引起口干咽燥,颞红烦热等“阴亏”证。反之,阴气偏盛,就会出现“寒”的证候,寒邪久羁,消耗阳气,就会造成肢冷畏寒,水肿腹泻等“阳虚”证。

在指导疾病的诊断方面,阴阳学说应用于诊断学中,旨在分析通过四诊而收集来的临床资料和辨别证候,掌握疾病的阴阳属性,作出明确诊断。

在指导养生防病和疾病治疗方面,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就可延年益寿。故主张法于阴阳,和于木数,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是确定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原则。而药物的性能为寒、热、温、凉四类,温热药属阳,寒凉药属阴。了解药物的阴阳属性,有益于指导临床。

古代医学应用阴阳学说解释自然界、人体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各种状态的物质属性及其变化规律。故只要认识阴阳学说的普遍性,掌握阴阳属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自和、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就能够用以解释人体与外界的各种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