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小能手”苏轼:写给友人王定国一首《定风波·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结尾"此心安处是吾乡"却成“金句”

 qiangk4kzk8us4 2021-04-25

我手写我心。

诗词

北宋时候的“大胡子”苏东坡,常被人称为“宋词小能手”,他这人比较有趣,他喜欢写诗作词,还喜欢写给朋友。

比如——

苏轼有个好朋友叫陈季常,娶了个老婆柳氏,这柳氏天生嗓门大,老陈又是个怕老婆的主儿,于是苏轼就写了《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狮子吼”本是禅宗的说法,表示大喝一声让人醒悟,这下好了,苏轼写完这首诗,“河东狮吼”就成了“老婆彪悍让人怕”的另一个说法。

苏东坡还有一个老朋友张先——就是写“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那位,他还因为写过“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因此被称为“张三中”。

这位张老先生活了88岁,在80岁那年,他一时兴起,又迎娶了一位18岁的小妾,这事儿让苏轼知道了,于是他就写了: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样秀美的句子背后,没想到这么“重口味”。

除了调侃友人的诗词,苏轼还曾写过其他词,很多被传唱千古,有的还被改成了当下流行的“网红金句”,比如这一首《定风波·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故事

这首词苏轼是写给自己好朋友王定国的侍妾。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苏轼等人自然遭受打压。

不仅如此,苏轼屡遭流放,他的好朋友们也没见得多好,其中有一位朋友叫王巩,字定国,他也因为变法的事遭受牵连,被贬岭南。

彼时的岭南,算是化外之地,王定国本欲只身前往,结果侍妾之中有一位叫“柔奴”的,她能歌善舞,又很体贴人心,在家人纷纷躲避的时候,她却主动要求跟随王定国前往岭南。

两人在岭南艰苦生活了三年,好在“有爱不觉江湖远”,彼此相守的日子里:他抚琴,她弄歌;他挥毫,她研磨。举案齐眉,琴瑟和谐。

后来,变法的事情暂时搁置,王定国得以北归,回到京城后,他见到苏轼。

苏轼惊异于遭受流放,贬官在外,王定国竟然容颜不改,甚至更胜当年。

苏轼大惑不解,王定国把他邀请到家中,请出柔奴献歌,并把两人的经历讲了出了。

琵琶声声,柔奴轻启朱唇,柔美的歌声飘至耳际,令人心怀舒畅。

苏轼听了朋友的诉说,内心感喟:两人彼此搀扶,竟然走过了那样艰难的日子。

于是苏轼就写下了“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的句子。

两人把酒,酒意微醺之间,苏轼看向柔奴,问了一句:“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

柔奴却微微笑了,然后坦然地答道:“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这样就有了很出名的那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金句

在这首词中,除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从容不迫,前些年,在网上还流传出一个“网红金句”: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仔细读这一句话,何尝不是苏轼词中“万里归来颜愈少”的化用。

像风一样,行走八万里,不问归期,但在归来的时候,容颜竟然更加清秀。

我们在读到“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时,心中忍不住微波涟涟,或许就是因为,我们都能期许,自己经历坎坷,却依旧能够保持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或许,这才是诗词传递给我们的力量。

当你经历辛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眼前的艰辛只是一瞬,它只会是你漫长生命河流中的一朵不起眼的水花,坚持过去,生命依旧浩荡无涯,从容坦荡。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