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骑士

 无忌哥轻创业 2021-04-26

“最后的骑士”以哈布斯堡的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1459-1519)为主角,由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铠甲部门策划,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及其它地方合作,共展出180余件与马克西米利安相关的军事物品和艺术品,是近几十年来大都会规模最大的军事展。

Bernhard Strigel, Portrait of Maximilian I (1459-1519), c.a 1507-1508

提起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那著名的联姻手段。马克西米利安出生于1459年,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与葡萄牙的埃莉诺(Eleanor of Portugal)之子。他自幼便生活在战乱和紧张的政治局势中——自查理曼大帝去世后,欧洲大陆再次进入长达几百年的“诸侯争霸”时期。彼时哈布斯堡领地四周皆是威胁,勃艮第大公大胆查理(Charles the Bold)与腓特烈三世不合,一旁的法国虎视眈眈,东边则被盛极一时的匈牙利压制。摆在王座新丁面前的是亘古不变的两大难题:地小,缺钱。于是他迎娶了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Mary of the Burgundy,查理在1477年的南锡战役中战死,没有男性继承人,留下孤立无援的女儿面对群狼),通过摄政等方式得到了玛丽继承的大部分领地。玛丽不幸坠马去世后,马克西米利安又娶了来自富裕的米兰斯福尔扎家族的比安卡(Bianca Maria Sforza)。在他的安排下,他的儿子菲利普与卡斯蒂利亚王储疯女胡安娜结婚,孙女玛利亚公主嫁给了匈牙利兼波西米亚国王拉约什二世,孙子斐迪南一世则迎娶波西米亚公主安妮。这一系列手段为后来哈布斯堡家族开创西班牙-哈布斯堡帝国,联统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王国埋下了伏笔。

勃艮第的玛丽和米兰的比安卡

attributed to Michael Pacher, Portrait of Mary of Burgundy,c. 1490; Ambrogio de Predis, Portrait of Bianca Maria Sforza,c. 1493

而大都会这次的展览主要通过展示马克西米利安对骑士竞技的推广、军备投资、艺术与出版赞助——以塑造及宣传个人形象来加强外交影响的政治策略——来呈现这位哈布斯堡帝国奠基者的雄心壮志。

骑士精神始于中世纪,是当时欧洲上层阶级的一种尚武精神,强调英勇、无畏、无私、守信等美德,备受马克西米利安推崇。他在位时不仅在前线作战,平时更是多次举办比武大会,亲自下场参加长矛竞技,铠甲作为骑士精神的主要载体之一,自然备受重视,它既在战斗中充当物理防御,同时也提供了心理层面上的保护——一件制作精良并带有华美装饰的铠甲能增加自信和提升士气,所谓“涨己方士气,灭他人威风”。因此马克西米利安广招能工巧匠,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计改造,将铠甲制作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与强调雕饰的意大利式铠甲不同,马克西米利安时期的铠甲造型无论从线条造型还是功能上看都更为简练大方,将之称为艺术品也毫不为过。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用的比武铠甲局部;

Jörg Helmschmid the Younger; Portions of an Armor for the Joust of Peace of Maximilian I.ca. 1494;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而最令人称绝的,还是他对刚面世不久的古登堡印刷术定下的计划和使用。马克西米利安以自身经历为素材,雇人绘制、甚至亲自监工制作了具有半自传性质的史诗《Theuerdank》《Freydal》和《Weisskunig》(这几本书后来成为了研究中世纪末骑士精神和比武竞技的主要资料),随后又委托丢勒等人设计了《凯旋门》等野心勃勃的大型作品。这种通过出版业来宣传和营造形象的手法在欧洲近代君王中是头一家,充分体现出他那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天赋。

Taschen出版的《Freydal》
《Freday》中马上长枪比武的插画

Freydal, The Book of Jousts and Tournament of Emperor Maximilian I: Combats on Horseback (Jousts)(Volume II): Plate 97; Photo Credit: National Gallery

《Freday》中马上长枪比武的插画

我去逛了两次展览,回来查马克西米利安的资料时越看越有意思。他不是传统史上热爱赞颂战无不胜的君王——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在位时几次尝试从政体内部进行改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人品不是尽善尽美——第二任妻子比安卡婚后郁郁寡欢;财政上一直捉襟见肘——将借贷人弄到破产的情况时有出现。然而却是这么一个不完美、看似哪儿都缺了点运气的国王,为后来雄霸欧洲数百年的哈布斯堡帝国一点点做好了铺垫,并给后代留下了警告:“在你们的国王领导下团结起来,保卫德意志使之免遭法国和土耳其的侵犯,否则就是灭亡”——几个世纪后的历史证明了这句话。想来想去,大概用“头脑灵活、极有远见”来评价才算比较恰当吧。而他本人既有中世纪骑士遗风,又具有人文主义时期的君主气质,无怪乎被后世称为“最后的骑士”并一再纪念至今了。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用的比武铠甲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用的比武铠甲

Armor for the Joust of War of Maximilian I. South German, ca. 1494.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马上长枪比武 |Jousting

马上长枪比武是两名骑士之间的武术竞技,在14世纪至16世纪间最为兴盛。参赛者一般配有长枪、单手剑和匕首,比赛中将对手击落马背者获胜。与实战相比,马上长枪比武理论上风险更低,竞技时所使用的武器和铠甲款式都有差别:比武用长枪多数由空心或刻了沟槽的白杨木制成(容易折断),采用皇冠状钝头或杯型枪,铠甲在左胸有经过强化的金属板用于抵抗冲击,马鞍则没有后桥,使骑士更容易跌落。多组比武竞技组成的大型活动为比武大会(Tournament)。这种竞技目的主要在于提高骑士的作战水平和保持战斗素质。马克西米利安是其爱好和推广者,他本人一生参加了不下六十场竞技。

15至16世纪期间的意大利地区不仅仅是文艺复兴发源地,同时也是马上长枪竞技的温床。大大小小的意大利城邦以保护自治权为由提倡比武,城邦之间又有接连不断的武力冲突,可以说是战争、暴力与艺术共存的特殊年代。意大利式的铠甲与竞技技巧也因此得到极大发展,进而影响北部,后为马克西米利安吸收改进。

意大利式马上比武插画

15至16世纪期间的意大利地区不仅仅是文艺复兴发源地,同时也是马上长枪竞技的温床。大大小小的意大利城邦以保护自治权为由提倡比武,城邦之间又有接连不断的武力冲突,可以说是战争、暴力与艺术共存的特殊年代。意大利式的铠甲与竞技技巧也因此得到极大发展,进而影响北部,后为马克西米利安吸收改进。

意大利雇佣兵Gaspare Sanseverino d’Aragona所用的比武铠甲
意大利雇佣兵Gaspare Sanseverino d’Aragona所用的比武铠甲

Armor for the Italian Joust of Peace of Gaspare Sanseverino d’AragonaItalian (Milan), ca. 1490.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米兰式头盔 | Domenico Negroli. Milan 1496-1500
Claude de Vaudrey所用的比武铠甲,意大利式

Foot Combat Armor of Claude de Vaudrey. Italian (Milan), ca. 1485.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左: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用的比武铠甲, Jörg Helmschmid the Younger(南德)制作; 右:意大利式比武铠甲

Jörg Helmschmid the Younger; Portions of an Armor for the Joust of Peace of Maximilian I. ca. 1494; Francesco da Merate; Foot Combat Armor of Maximilian I. Burgundian (Arbois), before 1508;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用的比武铠甲

Francesco da Merate; Foot Combat Armor of Maximilian I. Burgundian (Arbois), before 1508.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比武长矛枪头

Lance Head for the Joust of War ca. 1475–1540;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本展的隐藏主角之一为奥格斯堡的Helmschmid家族,从中世纪晚期至16世纪之间出了数位铸造大师,包括Lorenz Helmschmied (1467-1515),Kolman Helmschmied (1471–1532) and Desiderius Kolman Helmschmied (1513–1579)等人,为著名君王如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和查理五世制作过铠甲。Lorenz Helmschmied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时期的宫廷军械制造师。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用的实战铠甲,Lorenz Helmschmid制作

Lorenz Helmschmid; Field Armor of Maximilian I of Austria, c. 1480;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比武马具

Blind Shaffron for the Joust, c. 1485 – 1490.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圣彼得骑士团之剑

Sword of the Order of Saint Peter, 1509.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意大利式比武铠甲
比武头盔与护手,Helmschmid家族成员制作

Attributed to Lorenz Helmschmid; Helm for the Italian Joust of War. South German, ca. 1490; Attributed to Lorenz Helmschmid or Jörg Helmschmid the Younger ; Left Arm Defense for the Italian Joust of War. , ca. 1490;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马克西米利安住所外部装饰
马克西米利安佩戴金羊毛骑士团项链的肖像 | Giovanni Ambrogio de Predis, Emperor Maximilian I, 1502

金羊毛骑士团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为勃艮第大公好人菲利普在1430年创办,由贵族组成,目的在于将领地内的松散贵族团结起来。每位成员会被授予一条镶嵌有宝石的金项链作为信物。马克西米利安成为勃艮第大公并接受金羊毛骑士团时,团内人数因为战争死亡骤减。他通过一系列外交措施,使骑士团得以恢复元气并再现往日荣光。

金羊毛骑士团标志
金羊毛骑士团项链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用的比武铠甲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用的比武铠甲

Armor for the Joust of War of Maximilian I;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马克西米利安为孙子查理(后来的查理五世)所准备的实战铠甲,未完成
查理五世的实战铠甲和仪式铠甲
查理五世的仪式铠甲,由精钢、金、银、铜合金与皮革等材料制成

Conrad Seusenhofer; Ceremonial Armor of Charles V ca. 1512–14;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忘了是哪一件盔甲的局部...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忘了是哪一件盔甲的局部...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马克西米利安委托工匠为小辈制作的长枪竞技比武小玩具,骑士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马克西米利安所用手套,后来为查理五世收藏

展览的另一位隐藏主角是北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来自纽伦堡的丢勒。丢勒自1512年起得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赞助和聘用,为其设计铠甲、做木刻版画插画和绘制肖像。当中最彰显马克西米利安野望的无疑是由195块木版雕刻印刷、36张大开本纸拼成的《凯旋门》。

《凯旋门》 The Arch of Honor

和古罗马的记功柱有异曲同工之效,《凯旋门》旨在记录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生平、家族和同盟,向世人展现他的宏图伟业和雄心抱负,至今仍为规模最大的木版印刷成品。丢勒为《凯旋门》主设计师(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计划只停留在纸面,从未得到实施)

《凯旋门》局部

Photo Credit: The Met Museum

丢勒为马克西米利安所设计的头盔面罩 | Albrecht Dürer, Helmet Visor (Design for a silver harness for Emperor Maximilian I), c. 1515/16.
丢勒所画的马克西米利安肖像 | Albrecht Dürer, Portrait of Emperor Maximilian I, 1519

最后,想到马克西米利安和达芬奇同一年逝世,大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就觉得有点不太真实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