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兰溪樟林徐氏名人:徐钧

 全球徐氏一家亲 2021-04-27

正  文


本期为大家介绍浙江兰溪樟林徐氏名人徐钧(1231-1303年)
文末收集整理了中华徐氏总世系、全国徐氏字辈等大量一手资料,供大家寻根交流!


樟林村徐钧《诗詠集》

《诗詠集》宋徐钧作。

徐钧(1231-1303年),字秉国,号见心,兰溪永昌樟林人。以父为定远尉,宋一代名儒,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历史人物史实,为史咏诗一千五百三十首,是历史上最长的史咏诗。可惜今存《史詠集》1—3卷,存诗297篇,五代部分佚失,于唐而止,《四库未收书目》传于世(今载宋诗全集)。金华理学四代传人许谦、第一任学官张樞、元代史官黄晋为其诗咏作序,称其大有功於名教云可见其诗詠在当时的影响力。

徐钧,南宋末期诗人。其本传不见于《宋史》及南宋各种史书,故其生平身世不详,仅明万历《金华府志》、清光绪《兰溪县志》中有简要记述。明万历《金华府志》卷十六《徐钧传》云:“(钧)字秉国,别号见心,兰溪人。宋汀州使君时升之子,以父任为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凤阳市)尉。宋亡不仕。家故多书,日以史籍文章自娱,与仁山先生(即金履祥)有雅故,因款致之以教其子,且朝夕惕厉,明修己治人之道。著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兰溪县志》所载内容与此大致相同。清阮元编《宛委别藏》收《史咏集》,前录南宋浙中大儒金履祥、元代理学家许谦序,后录张枢、黄溍及徐钧次子徐津序,其中亦有只言片语言及徐钧生平。

综合有关记载可以肯定,徐钧生于当地具有良好文化传统的巨姓望族,约生活于公元1230年前后,最迟不晚于元至顺三年(1332)。他对国事有着深切的忧虑,思想以传统的儒家为主,大抵不出程朱一脉。他的简介大致应为:徐钧,字秉国,号见心,金华兰溪樟林(今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至唐而止,五代部分已佚失。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徐钧博通经典,尤精史学。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君相事贯,人为一诗,“著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据《史咏集》前后诸人序,是书由其仲子徐津藏于家中,当为手稿本。徐钧殁后已久,徐津才分别于元至顺三年(1332)、至正五年(1345)、至正六年(1346)请到本乡名士许谦、张枢、黄溍诸人作序。元至正戊子年(1348)春,徐津再序,最终付梓,前后筹备了十七年之久。这便是最早的元刻本。查明代各类史籍及书目,《史咏集》均未见著录,许未有传刻。《四库全书》未收。清阮元《研经室外集》卷三始有著录,其《提要》曰:“《史咏集》二卷,宋徐钧撰。钧字秉国,兰溪人。与金履祥友善。……是编卷首载许谦序,末有张枢、黄溍及其子嗣后序。谦并称钧取通鉴载君相事实,人为一诗,总一干五百三十首。此本所存仅三之一,止于唐而不及五季。”此书阮元收入《宛委别藏》,因清嘉庆帝极珍爱这套丛书,故一直存于宫中,世间并无刊刻流传。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选印40部,但《史咏集》未列其中。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分别影印出版120册,《史咏集》始有较多流传。以上均称“宛委别藏”本。今此本仅有诗297首,并非《提要》所言“存三之一”(原有一千五百三十首,三之一当有五百首左右)。疑“三”为“五”之讹。由于尚未发现新的版本,徐钧原作已难窥全貌。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咏史组诗历晚唐繁荣,入宋进入极盛。《史咏集》是南宋末期徐钧创作的一组大型咏史组诗,乃其中规模最为宏大者。徐钧虽生卒事迹无法详考,然累世业儒、多登仕版的兰溪望族出身及与浙中名士金履祥的密切交好,再加上其本人的精于史籍,都为其创作咏史组诗提供了准备。从《全宋诗》所载《史咏集》二卷来看,此组诗均系七绝。诗人主要依据《资治通鉴》所载史实,以时代先后为序,吟咏自周至唐的历史人物。其中各朝人物又按历代人君、人臣、后妃或其他类别依次吟咏,一人一咏,始于周威烈王,终于唐崔祐甫。以上卷咏周代人物为例,吟咏次序依次为人君、诸儒、诸子、刑名、纵横、兵家、人物、节义、刺客。秦代人物吟咏次序依次为人君、人臣。《史咏集》体例完备,次序井然,意存劝戒:深于名教,得美刺之旨;议论高卓,识见深远,体现了徐钧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及卓越史识。

《史咏集》虽已难窥全豹,但从现存的297首诗作来看,其思想与艺术价值都是显而易见的。它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对历代人物的品评识见颇高。《史咏集》对人物的歌咏大多直抒胸臆,以简练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真实看法。惩恶扬善,诛奸发德,若《春秋》之寓褒贬而存劝戒,表明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善恶笔削之意,微言大义,是《史咏集》最重要的思想价值所在。《史咏集》得另一特征是语言质朴,绝不藻饰。它总是直截了当,坦率恣肆,使读者很容易领会其核心观点。

然而,通读《史咏集》,其艺术缺憾也是较为明显的。一是有些诗篇未能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特质展开抒怀与讨论,而是针对其次要层面进行描述。二是有些诗篇充斥着儒学家那种浓郁的迂腐气息。三是部分诗作为吟而吟,识见浅陋,直白如水。如“石麟本是梁家瑞,不瑞梁家反瑞陈”(《徐陵》),议论生硬,完全没有了诗的形象和意境,只有简单、直白的议论和说教。

 公尝造“池亭”以为延师课子之精舍。池亭建筑别具风格,流檐飞角,画栋雕梁,朱色九曲栏杆干直达湖岸。每当六月荷花盛开,薰风阵阵,荷香扑鼻沁人心脾;碧波荡漾,湖水清澈。游鱼历历可数。居此亭中,令人飘飘然,有脱尘绝俗之感;如于荷塘月色之夜,泛一苇游鸢湖中,其快然殊不知老之将至。此即见心公延师课子之精舍。亭始建于南宋,累遭兵燹,至今荷沼依然如故,而池亭已荡迹无存矣;当年宋名儒于紫岩先生来访,即亭题诗,诗云:

曲曲栏杆面面櫺,红尘飞不到斯亭,
避人幽鸟入深竹,恋钓游鱼弄翠萍。
天阔倒涵秋水碧,墙低不礙远山青,
翛然独占阁中趣,一枕荷风午睡醒。

省志、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准有传。(现附许谦、张樞、黄晋三人序于后。)



见心徐先生史咏序

右史咏始周列王,旋于五季,凡若於首先师之执友见心先生徐公所作也,昔侍丞尤间当闻先生学优,而闻多慨然有志於天下,居中取通鉴所载君相臣,束其为人大较相与,商略既定其得失,从而长言之,名之曰史詠,其义深有功于名教云,用是敬慕,欲一见不可得。今年春先生之仲子津,抱其书二三册而来,既躬览,而识既窍惟书诗春秋,皆记来之文也。二百四十二年之事,权其轻重,笔则笔削,善恶之意白矣,书道帝王之政,故独取其善,诗虽詠歌之文,然被谐管弦传,在人口皆策书,所载者况圣人所删定,美刺尤章章亦史之类耳,大雅不作,王风下降,绝笔於获麟,秦汉以还史家类,善恶贝裁莫能予夺,无復诗书春秋之贻意,益被精審之,权度务成一家之书。集然纪次,欲使后之览者知所自择,固致谨之意也。然史所以彰善癉恶,尚论古今之人物,苟不能推见,至隐诛姦谀之意,发潜德之光,使是非不谬,於道犹为立言,以诏后乎,此史詠所以作也。今观是诗,分类立名也,凛匕兮大义,如孟子鄒衍史记同传,今则别於诸子,诸儒登豫让於节,义之首名曹丕父子,无異於诸臣;又如谓汉高为义帝缟素发丧,而宴乐於彭城;孝文惜露台之百金,而不爱铜山之钜万;光武之量不及伯叔昭烈之贤过,於光武邵陵厉公高贵,卿公本非凡主,特迫於大权之巳移,若此者皆微显阐幽之意,协之於音韶播之于声歌,殆将使人詠之,择之。自兴起其善善恶恶,之志於诗书春秋之遗,蓋一举而兼得矣,不图衰老,获遂夙心,犹以不见全书,不能尽知先生之论,为有馀憾,然以类推,他亦人人可识矣,故书于后而归之。先生讳钧,字秉国,见心其自号,隐德弗仕,婺之兰溪人

至顺三年正月二十九日

后学金华许谦谨跋



见心徐先生史詠序

见心先生,史熏周礼,而留意於旧史,署前代遗事而形诸赋詠,自周季讫于五代,与通鉴相为终始,陈其善恶,讽刺昭示法式而无遗焉。尔先生之志亦可谓厚矣,抑摳闻之观於史者,必本诸经,经者所以权衡万里,事为之卜衷者也,不本诸经而徒观於史,其於善恶得失,将安所取衷哉,先儒谓善观史者若能吏之治,狱传犹成,案经犹律令也,先以成案,处议而以律令决之,则十不失其一矣。今先生既留意於史,而能一本於经,宜其事理燦然,目击而备,若后人之为涂,郢人之为断,同工并用,无有不合者矣,使昧者为之则事理喧拏,是非眩骛,外之多敌,而中焉乏守,政復五行俱下,万言成诵声,往古之卜遗,踨穷竹帛之纪载,祇足以备游谈资,未议其于修巳治人之道,蓋枵然而巳。尔先生讳钧,字秉国,兰溪人,樞之从舅父也,以大父宋汀州史君,任为濠州定远尉,国除遂不仕,家故多书,以经籍文史自娱,与同郡仁山金先生有雅,故晚延致之,以教学诸子。且朝夕惕厉,明修巳治人之道,时其暇豫作为赋咏,以道前代得失凡若干篇,,先生既殁,其子津请金华白云许先生序所为作诗之故,既备既美矣。久之后以示樞,俾申述焉,义不得让,遂衍其况,以繹其义。先生之孙機有志于学者也,予惧其徒观於史而这本诸经,迺惇復先志以审劝,厥衷庶克绍家学,以世济其美,始於为巳推之,蒞人无往而不合者也,则是诗之作,岂独以事淹詠资论辨而巳哉。

至正五年乙酉岁夏四月
癸卯从甥东阳张樞敬序


见心徐先生史詠诗后序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益古昔盛时之为,诗荐於郊庙则有以见其盛德,陈於朝廷则有以知其政之庆兴,施於邦国乡人则出於上而被于下者。又有以为教,及其衰也,先王之政教,号令虽不行,而流风遗俗有未尽冺,是以风雅之变,往往陈古以刺今,至于王泽竭尽而无馀,其诗始不足以使人创艾而兴起,故曰:诗亡其人不得巳,同鲁史作春秋,褒善贬恶以示劝戒,是则诗巳亡而其可使人创艾兴起者,赖春秋而犹存也。后之君子有作其文,则史其义则於春秋无取焉。仁人志士覧其事而有既於心,莫不为之发愤噎郁嗟叹而咏歌之,然或因一人,或因一事以为言,若王仲宣.曹子建,之於三良张景阳,之於一疏谢宣元,之於张子房.虞子阳,之於霍将军,是以惟左太衝所赋,类及战国秦汉事,未有穷搜及讨上下古今,备究其得失,而无遗唐者之诗,人间有兴怀陈迹章联句,读至於累百而止,顾其言多卑近,徒以资儿童之口耳,於卜名教何预乎。兰溪徐先生夙有闻,家庭所传先儒道性命之说,而尤精於史学,凡司马史资治通鉴所记君臣事实,可以寓褒贬而存功戒者人为一诗,总一千五百三十首,命曰:史詠,其大义炳然一本乎,圣经之首诚有功於名教者也,春秋 於诗之既亡,而诗之能使人创艾兴起者,乃復见於春秋绝笔,千百年之后,岂非先生性情之正,有不亡者存诗,每春秋固可迭相为用乎。先生殁巳久,仲子津始出其书,求许先生谦.张君樞为序以传,不鄙谓谱蓋为后序谱,窃观先师朱子感兴之作,挈提前史之要领,为言至约,而有关于名教甚大。朱子尝谓学不可徒博,而亦不可经约,今之学者不由先王之博,何以谂于同志,其亦以为然否,先生讳钧,字秉国,别号见心,其父兄师友源流之懿见於前序者,此不具。
至正六年秋八月十日
后学黄晋拜序


樟林徐钧史咏诗

虞美人
帐下悲歌势已孤,美人忠愤慨捐躯。
山河莫道全归汉,墓草青青尚姓虞。
武帝
手灭燕秦固大勋,辄攘神器遽称尊。
向来曹马虽云篡,犹避污名付子孙。
武帝
休道君王学苦空,要知积善福无穷。
二梁犹僅存遗号,八相与唐同始终。
武帝
东南离析僅遗馀,枉受污名僭帝名。
输却当年曹马巧,不先受禅且驱除。
武帝
一曲秋风已悔心,此机开导竟无人。
后来不下轮台诏,黩武求仙又一秦。
武帝
上袭篡攘三世业,下承丕祚本无功。
平吴获竟男戎虑,不悟荒淫有女戎。
张昌宗
乘鹤吹笙想俊游,丑闻宫掖擅风流。
身膏斧踬终尘土,若比莲花花亦羞。
鲍照
生际河清献颂文,尤工乐府丽春云。
人言才尽何曾尽,深恐名高上忏君。
崔浩
智谋断国灼蓍龟,自比留侯果是非。
一死人言缘史事,谁知谋泄为南归。
韩愈
排斥异端尊孔孟,推原人性胜荀杨。
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
张绪
谈玄讲易自精微,二国翱翔巧媚时。
只为娇柔无持操,风流却比柳腰肢。
淡助
谈经唐世岂无人,君独春秋学最深。
力辩邱明非左氏,后来朱子始知音。
杜鸿渐
将相浮云了幻躯,髠缁何事效浮图。
灵州劝进无君父,投拂还能脱罪无。
韩非
见书恨不见斯人,见后翻令自杀身。
毕竟立心多惨刻,少恩莫怨虎狼秦。
桓豁
以石名儿合谶言,奇机端可破苻坚。
信乎有志终成事,逐将诛丕岂偶然。
嵇康
卧龙并论恐非伦,望重宜为世所珍。
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伤身。
李光弼
间关百战佐中兴,料敌行师妙若神。
可惜罹谗终恨死,伤心不见白头亲。
李林甫
柄国年深巧蔽欺,如何方面用胡儿。
只知怙宠为身计,不道渔阳乱已基。
刘盆子
操符未识君为贵,解玺方知盗可羞。
绛服大冠真主出,不先肉袒更何求。
柳宗元
自负奇才却附人,伾文一跌误终身。
聪明未易消磨尽,犹作罗池庙里神。
陶弘景
缚屋倚松志本清,援图成趣若为情。
预闻国政无虚日,笑杀山中宰相名。
显王
国微地蹙政无网,其奈嬴秦势日强。
遣胙已非仍入贺,却因致霸遽称王。
荀卿
老废兰陵已可悲,著书强欲晓当时。
一言性恶真成缪,读者何云但小疵。
姚崇
天资权谲性圆通,相业开元治效中。
至死未能忘故智,乞铭犹自算燕公。
张良
博浪椎挥四海惊,虎狼虽暴已无秦。
兴刘灭项犹馀事,岂是萧韩行辈人。
张万福
伏阁朝廷一谏官,白头武将亦欢颜。
要知此喜非私喜,为救孤忠去巨奸。
张志和
细雨斜风一钓丝,绿簑青笠镇相随。
朝廷休觅渔歌看,万顷千波总是诗。
郑子真
栖迟郑国一癯仙,不被人知四十年。
谷口躬耕时未久,京师何事忽争传。
朱佑
万死逃生陷敌回,功能掩过亦良才。
君恩不是南阳旧,事业多从讲学来。
班固
网罗一代史编成,得失忠邪已熟评。
往鉴在前浑不顾,却依戚党幸功名。
蔡邕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早知应聘终罹祸,罪死何如节死高。
陈蕃
身居一室尚凝尘,天下如何扫得清。
须信修齐可平治,绝怜志大竟无成。
陈寔
世多扬激伯夷隘,公独谦虚下惠和。
吊死自惭知己少,逃生却喜活人多。
陈頵
中华倾弊无他故,习尚淡谈出望门。
奏议救时翻见黜,搜扬隐逸更谁论。
道武珪
立储去母岂良规,创业英名顾尔为。
事变无穷难预料,身亡又兆国亡基。
狄仁杰
天理何曾一日亡,始终感悟为存唐。
平生独有知人鉴,身后功名付老张。
董宣
弹击京畿已五期,一廉始叹盖棺时。
君王万里犹明见,近有斯人却未知。
董仲舒
三策前陈语漫详,外迁一再相骄王。
惟馀正谊兼明道,此传流传万古香。
杜茂
力不能裨斗野龙,僅于北鄙有边功。
蝇随骥尾犹千里,也得依名四七中。
杜暹
婺女初官辞赆纸,安西按虏复埋金。
公清勤约自宜相,文墨何须较浅深。
范睢
绨袍恋恋亦何为,相国难忘箦卷尸。
有怨必酬恩必报,凭君说与魏齐知。
高允
直史称诬是诳君,事同罪异愧全身。
谁言矫矫无风节,大胜声嘶股栗人。
更始
三精雾塞未能收,诸将俄兴翼戴谋。
谁谓庸才能戮莽,人心毕竟尚思刘。
耿纯
行兵不与众人同,已决英雄一见中。
举族同心能效顺,得君何惮不成功。
古弼
请田戎猎凛英风,万乘犹知畏笔公。
晚节不容非老秃,世无明主曷知忠。
郭璞
博学多闻世所宗,推占小术验奇功。
人生祸福既前定,犹撰青囊启后蒙。
郭隗
国主张罗网异材,一言隗始自为媒。
他年能下齐城者,知自千金市骨来。
郭子仪
身佩安危三十年,谗锋虽中节弥坚。
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
韩休
览鉴形癯恨鲜欢,格非一事古来难。
力邀强制何能久,却恐移心向宴安。
贺知章
身外生涯总是虚,狂游一梦入清都。
有家不住犹为观,底用区区觅鉴湖。
纪信
诳楚言降乐受烹,重围得脱汉基成。
论封无爵死无传,幸有唐碑为发明。
祭遵
执法严明凛不阿,西征北讨战功多。
更将俎豆文军旅,不废投壶与雅歌。
江革
虏求妙笔威难屈,石载归舟贫独甘。
若使此风闻一世,真能立懦与廉贪。
景丹
领兵赴难共成名,良为吾来事可成。
终把故乡旌异赏,肯令衣锦向宵行。
孔巢父
力仗孤忠化积顽,奉辞竟不遣生还。
何如入海随烟雾,自有诗留天地间。
孔稚圭
草满门庭隐者家,却贪禄仕醉纷华。
北山不用讥猿鹤,亦有人嘲两部蛙。
雷万春
六矢飞穿诧木人,屹然不动勇无伦。
极知力尽城将陷,吾亦忘吾有此身。
李翱
幽怀赋好欧公赏,实录文高黄子称。
复性一书几有道,千年真可续韩灯。
李陵
名将生降负己知,丧师辱国死犹迟。
河梁羞与子卿别,携手空馀五字诗。
李密
泥封函谷策诚奇,人不能从己不疑。
何事昏迷还至此,只因天欲启唐基。
烈王
齐为沽名特觐王,当时国势岂真强。
计来小缓庸何责,引得无君丑语扬。
蔺相如
缶击何分秦胜负,璧还不是赵存亡。
最怜恃勇偏轻举,直挟君王冒虎狼。
刘禹锡
取水枫林莫怨嗟,钟声才听又天涯。
如何一斥终难反,为赋玄都观里花。
娄师德
面乾人唾苦无刚,为国求贤虑却长。
不是阴将人杰荐,谁能取日再兴唐。
卢怀慎
曹参尚守萧何法,鲍叔惭分管仲权。
莫笑当时呼伴食,元之秉国恐妨贤。
鲁仲连
布衣不肯帝强秦,天下皆闻高士名。
何事劝降轻守节,一书飞矢入聊城。
陆贾
溺冠骑项不知儒,马上功成习未除。
新语见称应有意,当时人未说诗书。
陆贽
锄奸抗疏反招疑,一斥忠州势亦危。
只集名方无著述,不为良相且良医。
吕不韦
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
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毛遂
一立谈间定合从,真能脱颖出囊中。
当时若顾呈身耻,馀子纷纷亦冈功。
茅容
一鸡供母不供宾,主亦无惭宾不嗔。
礼遇何须分厚薄,论交只是贵清真。
潘贵妃
宠冠天家十二楼,金莲步步总娇羞。
可怜屠沽宫中乐,博得亡齐一段愁。
齐威王
赏罚严明国富强,独能仗义一朝王。
周网此日微如发,独有人心理未亡。
阮咸
矫俗竿悬犊与褌,几非人道谩夸论。
却于奇律通精妙,制作新书今尚存。
僧一行
两戒山河剖析明,历分十二议尤精。
况逢燕国为删润,可信千年说尚行。
山涛
身心已逐竹林游,为国搜贤事却优。
持正拟官觇上意,事君可作不忠谋。
史万岁
征南轻仆孔明碑,想见生平暴可知。
一死虽因奸计陷,亦由廷辩忿招疑。
司马相如
卖赋名成卖酒馀,归来驷马拥高车。
锦衣只欲湔前耻,不道开边困里闾。
滕公
日奉车音语易亲,朱奴立受再生恩。
淮阴元是公全活,末着何妨更一言。
王霸
寇迫兵单路已穷,河冰偶合片言中。
但令有道蒙天助,阻水犹图背水功。
韦皋
抚边年久赋徭宽,善政春秋俗自安。
蜀道虽危今坦易,登天不比向时难。
魏惠王
鞅已归秦膑入齐,有才不用孰持危。
后来医国非无药,仁义良方惜不施。
温峤
刚肠出仕岂徒然,须信天伦有后先。
可怪绝裾违母事,伤哉遗恨后人传。
文帝
倚女专朝旋篡位,因妃诉子竟戕身。
兴亡反掌都缘色,枉作车书混一人。
文帝
才输十倍德何如,窃位称尊启帝图。
自料孔明非可敌,终身不敢眠成都。
吴汉
智谋勇略已过人,况拥幽州突骑兵。
拉朽摧枯功盖世,可令纵掠损威名。
吴佑
观过知仁民不欺,多因德化匪刑齐。
片言一忏权臣意,拂袖归来自灌畦。
谢灵运
眼空朝市爱山林,放浪登临寄笑吟。
毕竟趋荣成异代,耻秦空抱鲁连心。
谢玄晖
归舟云树句能工,吟到澄江迥不同。
非是笔端多变态,如何人道有唐风。
信陵君
侯朱决计全危赵,毛薛谋归保大梁。
得士信知明效速,去留果是国存亡。
杨素
巧逢挟忌立功名,杀父犹从罪更深。
已托沉浮轻大节,尚言富贵本无心。
虞世基
沮人言盗纵君骄,蒙蔽终难止绎骚。
到底国亡身亦死,措心何异相秦高。
张翰
旷达清才轻爵禄,秋风才动便思鲈。
此中杯酒一时乐,却道他时名不如。
张籍
师门昔已称高第,乐府今尤说最工。
但遣终身毋叛道,著书不必似轲雄。
章帝
积威仁意渐无存,宽厚真能固本根。
只恨涵容伤大过,养成外戚擅权门。
昭明太子
有德无年亦可矜,腊鹅兴谤竟难明。
当时虽不为天子,文选犹传万世名。
赵高
阉奴久矣擅秦权,鹿马欺君亦热然。
辄向望夷行弑逆,此身不杀是无天。
周昌
廷争废嫡见操持,故仗刚强托爱儿。
三召归来竟无语,此时何不更期期。
周兴嗣
文成千字贯如珠,一夜劳心白尽须。
不省海咸河淡句,帖中已有汉章书。
周亚夫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
自是君王多任刻,非关许负相书灵。
安禄山
随人玄养宁知父,负主恩私岂有君。
逆气终然招逆报,可怜四海乱如云。
安王
名器君司戒妄求,幸门一启国深忧。
请看三晋叨封后,便有田齐亦效尤。
白起
投降赵卒本求生,坑后谁人不死争。
三召三辞宁自刎,邯郸料不再长平。
卜子夏
宣尼生不到西河,圣化难沾觖望多。
商也天教生独晚,为分一脉阐文科。
岑彭
雨骤风驰善用兵,公孙击地欢如神。
如何壁垒疏防夜,已悟彭亡竟殒身。
陈俊
拒战交兵勇有馀,旁人惊叹更谁如。
肃清海岱勋名立,不负刘嘉一荐书。
陈思王植
任性何能胜矫情,夺储切勿怨无成。
阿丕纵享为君乐,得似文章千载名。
崔佑甫
道德驰声满建中,岂无人可继馀风。
最怜贞观开元治,付与奸邪蕞陋翁。
大帝权
鼎峙东吴命世雄,甘心俯受魏丕封。
炎刘已尽犹馀蜀,唇齿胡为反内攻。
杜甫
里飘零独此身,诗魂终蛮浣花村。
宁贫宁冻宁饥死,一饭何曾忘至尊。
段干木
逾垣走避见难通,闾式君侯礼谩隆。
一点高风真可畏,解令敌国不兴戎。
儿宽
射策明经亦巨儒,巧迎封禅意何如。
相如未死犹知耻,却了相如死后书。
范滂
慨然揽辔志澄清,一激谁知党祸成。
母子可怜终死别,庶几广孝在扬名。
范增
项王暴不减强秦,一语箴规总未闻。
白首尚嫌君不忍,料知增更忍于君。
冯异
旧是起兵时主簿,今为大树下将军。
若看劝帝施恩语,何独区区战伐勋。
龚遂
带牛佩犊俗难平,喜得公来便息兵。
最是有功能不伐,君前犹自逊王生。
钩弋夫人
名门尧母将传嗣,取鉴吕皇预杀身。
燕翼贻谋宜有道,如何知义不知仁。
光武
功成论道息干戈,武将森森学问多。
养得文风名节盛,自三代下莫能过。
郭伋
安边治郡蔼仁风,竹马欢呼迎送中。
恺悌真为民父母,怀恩何处不儿童。
韩擒虎
俘主摧都锐莫当,区区破阵却争长。
不堪世上无分别,自作阎罗地下王。
韩昭侯
敝袴囊中犹惜予,高门旱后忽兴工。
如何奢俭初终异,一相存亡事不同。
汉高祖
商后誓师因毫众,周王致业述豳风。
不阶尺土一人俩,谁似皮冠一沛公。
贺若弼
乃翁永诀语堪悲,果定江南副所期。
守口未能终死舌,如何忘却刺锥时。
侯思止
一丁不识望台官,獬豸如何可并冠。
不解触邪翻触正,凶顽合作虎狼看。
桓伊
专利无厌世所憎,君昏臣暗谤将兴。
抚筝一曲开谗谀,臣泣君渐各自懲。
皇甫湜
授业韩门岁月深,文章有法笔千钧。
三缣一字非邀价,赏识如裴复几人。
黄香
无双天下早驰声,曾被君王一语荣。
枕席温凉遗信史,发挥纯孝赖渊明。
贾岛
早弃浮屠学缀文,争知命薄第难登。
行吟月下敲门句,气味依然不脱僧。
贾后
弑姑杀子欲何为,伤败彝伦总不知。
祸乱晋朝诚在己,灭亡父族咎归谁。
江总
结绮临春无处寻,人皆归罪主荒淫。
谁知文体伤轻艳,狎客迎逢罪更深。
姜肱
画手尚难图我貌,安车何可屈吾身。
惟馀争死同衾事,千载称为孝友人。
荆轲
独憾荆卿剑术疏,虎狼到手不能除。
何如博浪挥椎者,远击犹能中副车。
坑儒四百六十馀人
焚坑相距一年间,何事迟迟未出关。
万里冥鸿罗网外,料应祸不到商山。
嫪毒
诈腐为阉几十春,朝欢暮狎宠无伦。
休分长信并文信,假父如今又象真。
乐毅
七十城收一笑间,当时气势擅强燕。
区区莒墨何难下,自是君王不永年。
李白
风骨神仙籍里人,诗狂酒圣且平生。
开元一遇成何事,留得千秋万古名。
李汉
官虽御史未为荣,一序韩编万古名。
不是文翁能有眼,谁知佳婿在诸生。
李泌
衣白山人再造唐,谋家议国虑深长。
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李勉
指破奸邪叵测心,一言剀切盍沉吟。
主昏不听终无奈,付与清风一曲琴。
李牧
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
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
李绅
手书不受叛臣污,摧抑多端只故吾。
已喜生前能自保,却怜身后尚遭诬。
李斯
燃除六籍忍坑儒,本欲愚人卒自愚。
若使当时甘被逐,东门牵犬欢应无。
郦食其
掉舌降齐七十城,休因掩袭恨遭烹。
淮阴请假终基祸,得似高梁数世荣。
廉颇
遗矢谗言弃老成,肉多饭健尚精神。
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
刘超
步侍车舆幽厄中,犹将古训启君衷。
他时改葬怀瞻望,可见当年授受功。
刘宠
门无吏扰夜安眠,前守何如此守贤。
却是山民缠旧习,区区相送尚持钱。
刘伶
宗尚无为学有原,背违师训亦安然。
至于身死便埋说,明犯庄书所戒言。
刘向
忠言历历总成虚,二十馀年列大夫。
未死已知他日祸,此身幸不见新都。
刘植
匹夫爱国献昌城,力说刘扬十万兵。
颠沛单车良得助,邯郸假意不难平。
柳公绰
奸吏多从贪吏生,舞文非重贿非轻。
欺公触宪非无为,不受私赇不肯行。
卢仝
数间破屋洛城傍,门闭春风煮茗香。
月蚀一诗讥逆党,添丁奇祸竟堪伤。
吕后
父识英雄婿沛公,家因骄横血兵锋。
始知善相元非善,不是兴宗是覆宗。
马成
保塞平淮亦数勤,当时佐命几元臣。
不知谁紊云台次,却作中兴第二人。
马融
士迫饥寒已变初,权门宁免曳长裾。
帐纱所学明何事,却陷忠良草奏书。
孟郊
自古诗人例怨穷,不知穷正坐诗工。
先生吟苦身尤蹇,恰似霜阶诉候虫。
孟轲
战国谁能识道真,故将性善觉生民。
七篇切切言仁义,功利场中有此人。
明帝
大学师儒多讲论,东平礼乐正修明。
不知佛法缘何入,却向斯时教大行。
倪若水
人重朝班恶外迁,一时荣擢似登仙。
谁知鼙鼓渔阳祸,不在朝廷却在边。
聂政
为母辞金义且仁,却甘为盗忍轻生。
若非有姊扬风烈,千古谁知壮士名。
潘好礼
废王立武覆车同,抗疏精忠幸见从。
若使荒淫终复谏,玄宗又是一高宗。
平原君
谢躄虽云礼意恭,平生结客竟何功。
不知他日邯郸警,独有捐躯一李同。
乔知之
绿珠诗作怨方新,往事尤当监季伦。
赴井已迟徒累主,真标那似堕楼人。
任光
河兵已渡迫饥寒,道路奔驰正急难。
不是信都同助顺,王郎未必死邯郸。
三晋
二百年馀主夏盟,尊攘事业古无伦。
若非剖一为三后,未必舆图尽入秦。
叔孙通
秦府藏书熟见闻,三王遗意可追寻。
如何绵蕞因秦陋,古礼沦亡恨到今。
宋弘
淫色繁声已力排,义存夫妇岂容乖。
君王莫作图婚想,未问悬知事不谐。
宋璟
一片刚方铁石心,梅花冷淡独知音。
君王外貌虽加敬,卖直谁知内忌深。
苏颋
两相同寅喜协和,此心合处直无阿。
广平补衮虽良手,公与弥缝力最多。
苏味道
万事模棱持两端,脂韦自饰巧求全。
如何身处周唐际,党武翻成狥一偏。
孙膑
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
绝爱奇功成砍树,何缘卫足不知葵。
太子深
擒虎临门事已休,独馀孺子不惊忧。
阁中危坐能宣令,略洗双亲入井羞。
田单
鼓譟奔牛亦壮哉,一城力挽众城回。
谁知辟土明封赏,即墨曾经培养来。
王陵
抗议争封独犯颜,周陈只合共持难。
若能坚守长陵约,不但刘安吕亦安。
王通
太平十二策空陈,得似河汾讲道真。
缕指隋唐名将相,多君交友与门人。
王羲之
人物风流世所推,操持议论每清奇。
自量才位难牟弟,故乞馀年请代之。
王祥
卧冰得鲤供亲养,至孝诚能上格天。
每信天人常吻合,应知容谷响声传。
王昭君
画工虽巧岂堪凭,妍丑何如一见真。
自是君王先错计,爱将耳目寄他人。
韦贤子元成
遗金何得似传经,爵让难兄风感深。
卒使淮阳谋遂寝,潛消一点废储心。
卫鞅
心术刑名太刻残,网深文峻众心寒。
仓忙客舍无归处,始悔当年法欠宽。
魏文侯
闻道西河久服从,陶成国治蔼文风。
政缘馀泽沾洙泗,比似群侯故不同。
文君
修眉横映远山青,却寄芳心一曲琴。
可惜相如今病渴,薄情犹赋白头吟。
文宣洋
奸谋远袭父兄基,一醉荒淫自盛衰。
万古网常俱扫地,独于临死未忘儿。
武三思
群贤逐去在朝空,宫禁潛归掌握中。
若使当时诛不早,崇恩庙貌又兴隆。
夏侯胜
精推洪范罚常阴,一语知几耸在廷。
却道取青如拾芥,是贪利禄始明经。
献帝
卓操馀凶事可知,空临南面竟何为。
奔驰关洛还迁许,终作奸雄盗取资。
向秀
心慕庄书善说玄,发明奇趣理昭然。
世人窃取公遗论,却把前言作己言。
孝静帝善见
奸臣擅国佐空临,议禅从容尚付吟。
在俭不思身未保,却怜弊履与遗簪。
孝武陈皇后
阿娇宠极爱还衰,何用黄金买赋为。
覆水欲收宁复复,此情惟有谪仙知。
谢安
高卧东山意豁如,端然笑咏只清虚。
晋朝负荷伊谁力,堪叹身亡国亦除。
谢惠连
千里相思一段奇,精交神契及心期。
池塘春草天然句,不梦此人无此诗。
谢玄
战败苻坚百万兵,晋家宗社赖而存。
当时若使玄犹在,国祚桓玄未可吞。
熊安生
周礼宏深熟讨论,鸾舆造请亦登门。
虽居异壤人争慕,纵阅千年书尚存。
徐陵
一代词章世共珍,文成九锡句尤新。
石麟本是梁家瑞,不瑞梁家却瑞陈。
徐穉
万里冥鸿惜羽毛,安车虽聘邈难招。
清名自足高天下,岂独南州擅得高。
羊祜
平吴献策了无遗,馈药人无酖毒疑。
最是感人仁德厚,当时堕泪有遗碑。
阳城
裂麻已沮延龄相,抗疏能全陆贽生
为国重轻关一语,谁云七载噤无声。
杨修
料事通神自一奇,奸雄如操已深疑。
多言屡中真何补,一死由来自不知。
姚期
犯颜不但有边功,警跸前呼脱难中。
丧服三年移薄俗,因知能孝始能忠。
阴铿
小人怀惠乃真情,酒炙能令死得生。
倘使行觞不知味,向来修怨有羊羹。
庾冰
经纶外务设心忠,好礼犹为世所崇。
俭约自无骄泰习,固权却有旧家风。
庾亮
戒君刻薄议申韩,老子申韩岂二端。
横势始辞终复擅,异端每向遁辞看。
庾信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
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元德秀
山水光中寄一枝,琴尊尽日每相随。
太平老去身何恨,只隔明年便乱离。
元稹
元和诗体夙驰声,巧致公台只暂荣。
绿野主人天下望,不应疏外负平生。
臧宫
电扫风驱寇已平,雄心又向幕南庭。
君王自守苞桑戒,不侈边功纪汗青。
张嘉贞
得近清光幸已深,卷帘何意欲呈身。
贪荣自遂台衡志,诏杖三加及贵臣。
张柬之
八十衰翁气尚存,挥戈一整旧乾坤。
惜哉千载多遗恨,馀烬犹存竟燎原。
张说
东宫侍读读何经,相位当知要竭诚。
谀说却陈封禅颂,非心未格侈心生。
张仪
再攻再相梁不悟,六百六里楚云何。
苏秦反覆何须道,反覆如君事更多。
昭烈帝
崎岖蜀道谩三分,势去英雄挽不能。
若使人心似西汉,未输光武独中兴。
赵括
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
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赵武灵王
宗周削弱列侯强,僭拟谁知有陛堂。
独有武灵知大节,称君已足不称王。
周颙
纷纷世代我何知,春韭秋菘味可奇。
何事轻招猿鹤怨,至今人讶北山移。
周瑜
一举灰飞赤壁船,托名助汉岂私权。
如何不放蛟龙雨,欲断刘家一脉传。
边韶
寸晷分阴闲可惜,粪墙朽木责非苛。
便便书腹贪眠昼,免得诸生笑诮麽。
陈平
生平多智足兴刘,奇秘终贻正大羞。
若使托孤权独任,未知诛吕若为谋。
春申君
输忠世子得逃秦,二十馀年相国荣。
固位但知迷孕女,防身惜不用朱英。
董祀妻蔡琰
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盖延
力挽强弓数百斤,兵锋到处策奇勋。
可怜轻敌多深入,不似君王善料军。
高帝
土能生物有深功,金价何如可与同。
不是君王无识别,只缘得土笑谈中。
耿弇
驰召萧王命罢兵,献谋怀贰见尤明。
平齐定赵基图壮,有志方知事竟成。
鬼谷子
苍颉书成能哭鬼,不知鬼谷事如何。
仪秦尚学先生术,料得先生术更多。
何逊
水曹文学自名家,重到扬州兴未涯。
怪底新吟清入骨,一生只为爱梅花。
后主
一曲庭花景未央,匆匆投井事堪伤。
休言王气东南尽,却是君王自趣亡。
季布
一诺千金汉重臣,平生恩力报何曾。
朱家不德人传美,殊愧张苍父事陵。
贾谊
年少毋庸毁洛阳,才高虑远策深长。
如何宣室成虚问,才傅长沙又傅梁。
孔明
草庐初志汉重兴,向洛趋秦拟策勋。
芒角一星如未坠,不就天下只三分。
孔融
客满尊中酒不空,眼高四海眇奸雄。
才疏意广终无就,已兆清虚西晋风。
李愬
雪夜平吴自一奇,功成犹守分尊卑。
櫜鞬道左躬迎帅,此礼藩方久不知。
刘昆
于菟渡水火回烟,异事情知出偶然。
若谓嘉祥关德政,后无可继是诬天。
陆羽
野客耽茶著作经,一时评品亦良精。
谁知茗饮成风后,从此朝廷榷法行。
马援
还书万里诫诸郎,毁誉翻成悮季良。
说道谨言元不谨,谤招薏苡亦堪伤。
孟尝
人心物意两相关,合浦明珠去尚还。
为国不知贤是宝,却令遁迹老空山。
孟尝君
诞当五月命于天,齐户风谣恐未然。
若使当时真不举,吾门安得客三千。
孟嘉
广坐人中便识真,德容言貌每相因。
龙山落帽相嘲论,引得文章压世人。
牛弘
射牛可怒理都然,三问何如一忍贤。
底事妇言坚不听,为忧伤我弟兄天。
裴度
功名久震平淮后,机务方闲罢相馀。
晚节浮沉非失计,一园花竹午桥居。
邳丹
兵连二郡可成功,何事思归怯战攻。
决策南征河北定,兴邦只在一言中。
齐宣王
鼓钟苑囿乐如何,货色贪淫勇更多。
伐国交邻徒屡问,用贤曾不到邹轲。
屈原
托兴妃嫔疑亵嫚,幻言神怪似荒唐。
若无一点精忠节,未必文争日月光。
阮籍
身负经纶济世才,时乎多故最堪哀。
覃思远害无他计,酣饮端为免祸谋。
申不害
相国终身保治平,不同非鞅死刑名。
只缘用志能卑逊,纵曰伤残亦觉轻。
始皇
三山有药身旋死,万世无期祚竟亡。
速死趋亡皆自取,鲍鱼才歇火咸阳。
宋之问
百丑只能博寸荣,趋权恃势苦营营。
早知触宪终归死,何似閒吟过一生。
苏秦
本图富贵快心期,谩借从亲说便宜。
五国攻秦齐不至,客卿正是在齐时。
苏武
胡沙不隔汉家天,一节坚持十九年。
白首微官甘属国,耻随李卫老戎旃。
苏章
国法已难私故人,一杯缱绻岂真情。
不知直正奸贪罪,何必容心强立名。
陶侃
荡除国难功勋盛,王室因之得载安。
最是南陵千里外,拾遗屏迹化尤难。
王梁
台辅尊贤菲报功,况因符命策司空。
平生只为耽言谶,待此登庸恐未公。
王烈
窃牛尚恐彦方知,德化乡邦不拾遗。
若使此风推四海,盗窥神鼎亦羞为。
王戎
清虚外托内营财,手运牙筹亦富哉。
不料晋朝名位上,士风如是亦堪哀。
王维
凝碧池头听乐时,不能身死但能悲。
辋川他日成名胜,藉得朝天一首诗。
威烈王
大柄潛移势可忧,朝网未正况诸侯。
时人只咎轻分晋,不道东西已剖周。
温造
威行藩将来朝觐,胆落金吾畏击弹。
牛刃恢恢方用世,青山虽好去应难。
吴起
兵书司马足齐名,盟母戕妻亦骇闻。
主少国疑身不免,先知已自服田文。
项伯
霸上孤军势莫支,鸿门一剑事尤危。
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
项羽
猴冠不肯王关中,衣锦思归意气雄。
一曲虞歌数行泪,悬知无面见江东。
萧何
相国人夸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
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许远
自度才卑乐尚贤,输忠直欲保城全。
如公岂是偷生者,一死何庸较后先。
严武
蜀政贪残岂自全,母心直向死方安。
如何三度专方面,不博庭闱一饷欢。
颜杲卿
一曲霓裳失太平,渔阳鼙鼓暗风尘。
君王只识杨丞相,不识平原老守臣。
燕昭王
尝胆深思报复来,经纶须仗出群才。
仇齐一扫如风叶,只为黄金早築台。
扬雄
眼看汉室已新都,天禄雠书尚自愚。
闻说草玄堪拟易,曾将进退一占无。
元结
漫劳当日牧舂陵,立石尤多感德民。
独有磨崖碑故在,文章千古耀湘滨。
张镐
仗节星驰趣援兵,睢阳惜已陷忠臣。
闾邱振命虽诛死,犹有浮图着矢人。
张九龄
禄山必兆边陲祸,林甫终贻庙社忧。
二事眼前君不悟,何须金鉴录千秋。
张巡
析骸易子守孤城,六万惟馀四百人。
生道杀民民不怨,千年庙食尚如新。
祖逖
慷慨才能立志坚,计谋端可定中原。
晋元倘使图经略,事业韩彭可比肩。
樊哙
后党兴戎衅已成,龙髯忽堕幸逃生。
不于吕祸身先死,未必终能保令名。
桓温
世有英明善治君,奸雄屈伏作能臣。
尽忠于国人臣事,底事甘为跋扈人。
寇恂
王郎百万肆凭陵,谁集渔阳上谷兵。
一剪妖氛河北定,中兴从此创基成。
四皓
避乱商山且茹芝,遽因厚币起幽栖。
母强子弱几危汉,悔杀先生一出低。
孝闵帝觉
生长朱门十五春,废兴无奈属权臣。
当时枉作开基主,翻被虚名误却身。
荀淑
家号八龙名父子,学传二李好师生。
风标想见当时少,况是闲居绝宦情。
燕丹
急着无如救赵危,远从楚魏近从齐。
田光老缪翻成错,匕首咸阳策最低。
庾翼
少有经纶济世谋,拔温轻浩孰能俦。
休言庾亮名居最,当在江东第一流。
班超
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
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
曹世叔妻班昭
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
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
邓禹
久从游学识英雄,杖策南来见略同。
首建雄谋恢汉业,云台端合议元功。
东平宪王苍
重修礼乐佐文明,乐善终能保令名。
两汉贤王谁与并,河间以后便东平。
胡广
六朝黄发老三公,固位依违善取容。
真是乡原为德贼,如何至德比中庸。
桓谭
力排谶纬本非经,言直多因见理明。
却憾临危无定守,仓皇叩地苦求生。
贾复
骁勇称奇赐左骖,溃围解急敌心寒。
卒能剽甲敦儒学,可作寻常武将看。
觐后
淫奔何暇择莸薰,牛马相传谶已云。
可怪奸遗牛姓种,也来相继马为君。
卢藏用
托隐终南得美除,何期触网僅全躯。
此中佳处今休道,捷径元来是畏途。
沈约
佐梁图禅尔开先,舌断徒劳上诉天。
一梦功名成底事,东阳风月自千年。
苏源明
满朝比比拜边尘,伪命难污守节臣。
褒赏但令知制诰,如何只待作文人。
陶潛
公田种秫供朋酒,三径黄花手自栽。
为米折腰刚不就,翻然解印赋归来。
田子方
君侯坐问所从谁,极口惟谈顺子奇。
可叹今人多不让,始知无择解称师。
王宏
乃翁江左辅中兴,忍助奸渠篡计成。
黄菊白衣空送酒,可怜心事愧渊明。
孝武修
去洛逃欢事已悲,入关依泰势尤危。
两强分魏终亡魏,是为周齐受禅基。
严光
故人风谊可态忘,辞禄无嫌故态狂。
仁义一言非小补,此身何必佐岩廊。
炀帝
万里连云屡築城,辽东三驾重疲民。
讳人语盗愚何甚,覆辙真同二世秦。
豫让
君侯待我异中行,宗祀何期遽覆亡。
一死谁言无所为,主知深处自难忘。
赵奢
北山据险最能兵,中外俱闻马服名。
满谓将门还出将,不知有子误长平。
周勃
功成无罪付廷平,借援东朝始得生。
若使当时逢吕后,诛夷又是一韩彭。
朱买臣
长歌负担久栖栖,一旦高车守会稽。
衣锦还乡成底事,只将富遗耀前妻。


热点文章:

1.盐城徐氏立本堂谱牒圆修祭祖大典
2.【现场实拍】江苏盐城徐氏立本堂2021年清明祭祖
3.激动人心!徐氏宗祠落成大典……
4.【徐向前元帅家族】清明祭祖:心灵之洗礼 思想之升华……
5.江西信丰徐氏2021清明祭祖大典(完整版)
6.浙江天台徐氏2021清明祭祖
7.延续了1200年的徐氏大祭祖:同根同祖同源
8.中华徐氏世系:1—120世总世系表
9.【徐氏字辈1000条】查一查,这里也许有你的字辈……
10.【大美徐家祠】系列六:浙江兰溪樟林徐氏花厅——天地人和,禅意清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