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作家陶渊明

 丘山居士馆 2021-04-27

肖旭

这是魏晋南北朝继曹植之后的第二位重点作家。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独创了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陶的田园诗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自己悠然自得愉悦闲适的心境。诗中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歌咏的只是个人的悠闲生活,但是陶是带着对官场的憎恶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去观察和体验田园生活的。因此,在作品中往往使美好的田园和丑恶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作者对官场的憎恶和洁身自好的志趣。在《归园田居》第一首中,诗人那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自然的流露出对污浊的门阀社会的憎恶。在诗的开头几句中,诗人先表明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本性,然后诗人把仕途叫作尘网,说自己误入其中,就像被束缚在笼中的鸟,被囚禁在小池塘中的鱼一样,不舒畅,不自由。诗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把自己隐居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深以离开这樊笼为快,欣喜舒畅之情溢于言表。正是由于诗人痛恨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当诗人看到远处村落,几缕炊烟,听到几声鸡鸣狗吠,都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

    2、以极大的热情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陶渊明突破了儒家鄙视农业劳动的观念,逐步接近了劳动人民,并且初步与他们建立了感情。但是他还不能够逾越士大夫与农民的鸿沟。在《归园田居》第三首中,诗人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他清早下地,披着月色回家,俨然一个辛勤劳作者的形象。这在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中很少有人能做到的。陶对劳动不但不感到是负担,或者看作是下贱的事反而觉得很切意,认为这样很符合自己的心愿。陶这种以劳动为乐,不肯降低人格换取富贵荣华的精神,确实是很难得的。陶渊明这种思想突破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意识,和他们的生活作风恰恰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进步的意义。

    3。反映农村的凋弊和自己的穷困生活。我们从这些诗中可间接地看到农民的穷困和饥苦。《归园田居》其四反映了农村战后的荒凉景象。《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则生动地描写自己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陶仍保持了清白高洁的品格,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4、在陶反映田园生活的作品中,《桃花源诗并序》是一个新的发展。这是陶的晚年作品,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进一步探求。在《桃花源诗并序》中,诗人提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在这个社会里,环境优美宜人,生活富裕安宁,人人都参加劳动,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确是一个与秦汉、魏晋以来的封建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中的这种情景,不是诗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诗人只不过是把农村中的自然属性从现实中抽出来加以转化和美化。桃花源中人们的纯朴品格,事实上也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优秀品德另眼相待,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陶虽对桃花源这样理想社会作了十分全面的描绘,但是他并不能指出达到这一理想的道路,只是把农民的愿望、自己隐匿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因此陶的社会理想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他自己的阶级局限。

    二、陶诗的艺术特色。

    l、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陶诗中基本没有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而是采用明白平常的语言如实说来,看似平淡无奇,在平淡的外表下,却含蕴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韵味隽永。陶诗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可见并不是不讲究艺术技巧,只是不露一丝痕迹而已,这是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

    2、情、景、理的统一。

陶诗大都是抒情的作品,诗人的感情像一股泉水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形神兼备富有情趣。有的还直接体现诗人自身的思想性格,表现了诗人坚贞孤高的品格和爱好自由的感情。陶诗常常在抒情与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的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言浅意深。

/肖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