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桓大司马 张无忌从圣火令中习得波斯山中老人的武功,山中老人无疑是他的另一个祖师爷,而山中老人的好兄弟尼扎姆也相当于他的祖师爷。本文讲解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后期政局的变动,以及塞尔柱帝国的建立,并对塞尔柱帝国的名宰相尼扎姆进行评述。 投稿截止到辛丑年(2021年)元宵节,要投稿的朋友们请抓紧。 其时波斯大哲野芒设帐授徒,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峨默长于文学,尼若牟擅于政事,霍山武功精强。三人意气相投,相互誓约,他年祸福与共,富贵不忘。后来尼若牟青云得意,做到教王的首相。他两个旧友前来投奔,尼若牟请于教王,授了霍山的官职。峨默不愿居官,只求一笔年金,以便静居研习天文历数,饮酒吟诗。 不料霍山雄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阴谋叛变。事败后结党据山,成为威震天下的一个宗派首领。该派专以杀人为务,名为依斯美良派,当十字军之时,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无不心惊色变。其时西域各国君王丧生于'山中老人’手下者不计其数。……霍山不顾旧日恩义,更遣人刺杀波斯首相尼若牟。首相临死时口吟峨默诗句,便是这两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了。 ——《倚天屠龙记》 金庸的小说纵横万里,格局甚大,其中《倚天屠龙记》与波斯乃至内陆亚洲关联颇大,小说中的明教亦是从三种内亚宗教祆教、明教、伊斯兰教中各拿了一些东西合成的。关于这一点可参阅大司马的文章: 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塞尔柱帝国的名宰相尼扎姆,也就是原文中的“尼若牟”。鉴于张无忌习得了山中老人霍山传下来的圣火令武功,霍山可以算他的祖师爷,号称是霍山好基友的尼扎姆也勉强可算吧。 张三丰之外 张无忌还有一个祖师爷在波斯 哈里发想搞秦制却玩脱 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王朝——阿拔斯王朝依靠波斯人和中亚人的支持建国,故而波斯人取得了不亚于阿拉伯人的地位,波斯人与阿拉伯人的争斗遍布帝国各地,哈里发为了集权于自己一身,将突厥奴隶组建成近卫军,以镇压朝廷和地方的不服势力。 阿拔斯王朝版图 伊斯兰教禁止贩卖穆斯林为奴,所以喜欢去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抓奴隶来买卖,其中突厥人是伊斯兰世界奴隶的主力。伊斯兰教虽然没有禁止买卖奴隶但也要求善待奴隶,所以在伊斯兰世界,“奴隶”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凄惨,可能更近似于中国六朝的“部曲”。突厥人勇猛善战,在奴隶市场相当紧俏,哈里发就用购买的突厥奴隶来组建近卫军。 一段时期内哈里发确实权威有所提升,但突厥近卫军并不是商鞅、韩非那样的游士,而是手握兵权且基于同族属性能够组成集团的庞大势力,很快突厥近卫军就架空了哈里发,而且不同派系的突厥将领拥立不同的哈里发打内战,把整个两河流域蹂躏得不成样子,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哈里发家族也没捞到什么好,多位哈里发死于非命,甚至有哈里发被捏碎睾丸,死得惨不堪言。 中央乱成一锅粥,地方势力趁机疯长,阿拉伯帝国出现了地方总督建立的埃及的图伦王朝、波斯的塔希尔王朝等地方王朝, 这些地方王朝的统治者,在伊斯兰教的讲道仪式呼图白中,让穆斯林念自己的名字,不念哈里发的名字,同时军政大权也完全由自己掌握,死后由子孙世袭。不过,他们一般仍会对哈里发在名义上称臣并上缴大量贡金,以换取哈里发的册封,获得宗教权威的加持。此外,一些原来的部族如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也纷纷建立王朝。 这时的哈里发,多么想要商鞅、韩非这样一无所有、类似于太监的人物,帮自己把所有地方势力摆平,让整个阿拉伯帝国的官民任自己一个人宰割啊。可惜,就是没有秦国国君那么好命,用奴隶军团集权最后玩脱了反噬自己。 哈里发被突厥近卫军蹂躏得苦不堪言,对于地方王朝的首脑进攻巴格达,就持一种暧昧的态度。一方面,地方王朝攻打巴格达对阿拔斯王朝的中央权威肯定是一种损害;另一方面,地方王朝的进攻能够打击猖獗的突厥近卫军,并且跟突厥近卫军形成制衡,反而有益于哈里发的权威振兴。 最先攻入巴格达的地方王朝,是里海南岸的山地农民德莱木人建立的白益王朝(一译布韦希王朝),他们虽然僭取了中央权威,但也打击了突厥近卫军,成了哈里发的保护人。不过,白益王朝对巴格达的中央权威不是很在意,一百年后被突厥近卫军剥夺了权力。 这个时候,对突厥近卫军的控制感到恐惧的哈里发卡西姆,决定召唤新兴的塞尔柱突厥人来做自己的新保护人。 从部落到帝国——塞尔柱的崛起 塞尔柱突厥人,源出突厥乌古思部落。唐朝时,他们游牧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克塞湖一带,后被唐将王方翼击败后西迁,随着晚唐时代西突厥葛逻禄部崛起,侵占西突厥故地,乌古思人又西迁到中亚锡尔河以北的哈萨克大草原,建立了乌古思叶护国。 10世纪末,乌古思叶护国的塞尔柱家族与叶护发生矛盾,率部南逃,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以圣战为名与乌古思叶护国交战。最终塞尔柱人不敌,南迁到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地区,得波斯人建立的萨曼王朝庇护,在布哈拉一带放牧。此时,乌古思叶护国也皈依了伊斯兰教,之后乌古思人便被称为土库曼人。 萨曼王朝是波斯人建立的王朝,统治波斯与河中,摆脱了阿拉伯人的剥削,且以城市贵族为统治核心,十分开明,因而政通人和,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被视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伊斯兰政权的高地——萨曼王朝 不过,萨曼王朝的埃米尔想利用突厥奴隶军来集权,结果重蹈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覆辙,先是外派的奴隶军团夺取了阿富汗和呼罗珊,建立伽色尼王朝,然后中央的奴隶军团介入政争,废立国君,令政局一团混乱。当时在今日之新疆,由西突厥系统的葛逻禄部落建立了喀喇汗国(即中国史籍之黑汗),最终萨曼王朝被伽色尼王朝与喀喇汗国联合攻灭。 萨曼王朝灭亡后中亚以西的局势 自东向西请注意 喀喇汗国、伽色尼王朝、布韦希王朝(即白益王朝) 萨曼王朝灭亡后的一片混乱中,塞尔柱部落于1034年又投靠了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苏德。马苏德想利用他们抵抗原乌古思人现土库曼人的入侵,允许他们驻牧在呼罗珊一带。不料塞尔柱部落有了基地以后招揽大量突厥人,反过来挑战伽色尼王朝,在1040年丹丹坎之战中大破马苏德,夺取呼罗珊。 随后,塞尔柱人在二十年内向北征服花剌子模,向西征服伊朗,挑战东罗马帝国,最后在1055年得哈里发卡西姆邀请,进军巴格达,扫灭争斗得你死我活的突厥近卫军和白益王朝,成为哈里发的新保护人,得到“苏丹”的头衔。 虽然同是突厥人,但塞尔柱人与突厥近卫军的组织模式截然不同。突厥近卫军毫无根基,借助哈里发的中央权威胡作非为,导致各地的地方王朝进入半独立状态;而塞尔柱人则是将草原上部落分封的习惯法引入了阿拉伯帝国,将阿拉伯帝国的广大领地划片分封给塞尔柱贵族。 与地方王朝相比,塞尔柱领主明显要差不少。之前的地方王朝,往往是在地方总督统治有方的前提下,得到属民的拥护而独立;塞尔柱领主则纯以血缘为分封依据。地方王朝的统治者一般来说没有篡夺哈里发之位的血缘与宗教依据,因此也就没有篡位的野心,也能与哈里发形成某种合作,而且在统治不力的前提下也能以某种条件让位;塞尔柱领主则对苏丹之位都可以主张,因此内斗非常凶狠,且因为血缘号召力会成为其他领主的威胁,不能退出。 在塞尔柱人统治阿拉伯帝国的时代,阿拉伯帝国才陷入真正的分崩离析,所以当十字军到来时毫无抵御之力,帝国内部也因为毫无意义的内战而杀得天昏地暗,地方共同体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原本有一个人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他就是塞尔柱帝国的名宰相尼扎姆。 张无忌的祖师爷决定了天下成败 尼扎姆,一译尼咱木,并不是突厥人,而是文化高度发达的波斯人,年轻时在波斯文化圈东北部呼罗珊地区的名城尼沙普尔受到良好的教育。尼沙普尔也翻译成你沙不儿、内沙布尔,但那都是不了解历史背景的误译,此城是萨珊波斯的雄主沙普尔二世所建,故名尼·沙普尔,尼沙普尔才是符合历史背景的正确译法。 他的老师是伊斯兰教著名伊玛目(宗教学者)莫瓦法克·内斯哈布,也就是金庸所说的“波斯大哲野芒”,野芒即伊玛目之音译,但伊斯兰教有无数个伊玛目,所以金庸写得不确。不过当年网络没有今日发达,知识交流远没有今日方便,这种讹误完全可以理解。 据说日后创立阿萨辛刺客教派的山中老人霍山(哈桑·本·萨巴赫),和伊斯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之一的峨默(奥马尔·海亚姆),是尼扎姆的同学。 著名诗集《鲁拜集》的作者 大数学家、天文学家、名医 奥马尔·海亚姆 但此说可能有误,尼扎姆与海亚姆关系不错应该没问题,但哈桑出道时信奉什叶派中比较狂热的伊斯玛仪派,而尼扎姆信奉逊尼派中最理性的艾什尔里派,与四大教法学派中最灵活的沙斐仪派结盟,特别反对伊斯玛仪派,所以两人的友好关系可能是以讹传讹的传说。 伽色尼王朝虽是突厥奴隶军所建,也比较残暴,但在制度上深受萨曼王朝影响,采用比较完善的波斯制度,波斯人也大量出仕伽色尼王朝。尼扎姆原本也在伽色尼王朝供职,做到阿富汗名城巴里黑(今巴尔赫)总督的书记官,后来被塞尔柱帝国第二代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慧眼看中,提拔为塞尔柱帝国的宰相(维齐尔),掌管帝国大政达30年之久。 《波斯王子》中的尼扎姆 尼扎姆主政时,一方面在具体治理上,保证社会秩序,促成了塞尔柱帝国治下的波斯和伊拉克的繁荣,同时大力扶持学术文化,建立宗教学校,基于其艾什里尔派的信仰,致力于调和理性与宗教,保护了伊斯兰哲学集大成者安萨里(不过此人对伊斯兰世界的科学发展起到很大的消极作用)、他自己的好友也是伊斯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和科学家之一的奥马尔·海亚姆等文化精英,让他们能够潜心从事自己的研究。 另一方面,尼扎姆致力于让帝国的制度正式化。在中央,他编纂法典,要求行政制度化,拒绝苏丹用私人朋友(即中国史上所谓的佞幸)干扰国政,拒绝苏丹组建新的奴隶军来恶性集权;在地方,他要求对塞尔柱家族的封建领主进行规范,规定其具体领地,限制其权力和任期,只允许其征税,实际行政仍交由各地原来的领主担当,鼓励各地原来的小共同体生长。 宗教方面,尼扎姆致力于镇压遍布帝国各地的带有白莲教性质的伊斯玛仪派。阿拔斯王朝中后期,随着北非信奉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崛起,和遍布伊拉克、波斯的什叶派尤其是伊斯玛仪派起事,逊尼派一度有没落之虞,可以说尼扎姆主政下的塞尔柱帝国重振了逊尼派。 总体上来说,尼扎姆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明而制度化的帝国,同时也注重培植地方小共同体,恢复民间的活力和元气,还致力于维护和振兴传统,提升帝国居民的凝聚力,如果塞尔柱帝国能够顺着尼扎姆的路径走下去,前途将会比较光明。 不过,新一代苏丹马利克·沙厌恶尼扎姆掌握大权,令自己无法随心所欲的予取予夺,在试图废长立幼一事上,马利克·沙与尼扎姆和群臣的冲突尤其严重,尼扎姆察觉到马利克·沙有暗杀他的企图,向马利克·沙发出警告: 跟苏丹说,如果他还没有意识到我对他的统治有多重要,那我只好透过政治手段让他想起来。难道他忘了他父亲被杀的时候,是我担起责任,安顿他的家庭并处置地方上的叛乱分子吗?告诉苏丹,他那顶皇冠的安稳与否,可是和维齐尔的墨水瓶密切相关,唯有这两者之间的和谐,才是他能保住一切东西的上上之策。假使我阖上墨水瓶,那皇室也去日无多了。 然而,这对马利克·沙并没有什么效果。1092年,尼扎姆在波斯被伪装的阿萨辛刺客刺杀,阿萨辛是山中老人哈桑·本·萨巴赫建立的伊斯玛仪派中分裂出来的更极端的派系,基于尼扎姆对伊斯玛仪派的大力打压,被刺确实顺理成章,不过也有说法认为刺客与马利克·沙深有关联。 《刺客信条》中的山中老人霍山 虽然马利克沙本身也不失为一代雄主,任内夺取了河中和叙利亚,但自毁长城之后不久,自己也被刺身死,而尼扎姆的话完全应验,塞尔柱帝国的封建领主不再在规则内博弈,而陷入无规则的恶斗,分裂成若干小王朝。 1197年,塞尔柱帝国的地中海东岸丢给了十字军,1141年,河中以北丢给了西辽,1157年,哈里发穆克塔菲开始从塞尔柱人手中夺回丧失的权威,分散各地的地方小王朝也逐渐灭亡。当蒙古铁骑裹着黄沙杀来时,不论是塞尔柱人的地方势力,还是阿拉伯帝国,都已经毫无抵抗之力。 参考资料: 塔米·安萨里《中断的天命——伊斯兰观点的世界史》 贾斯廷·马罗齐《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 王治来《中亚通史·古代卷下》 卡尔·布罗克尔曼《伊斯兰各民族与国家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