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韩信为大将,是刘邦东进的序幕,也是他冒险性迈出的第一步

 人之意 2021-04-28

公元前206年,刘邦令将士们清理出一片空旷的场地,用土筑成一个高坛,通知大家说准备拜大将用。一些有功的将领听到要拜大将,人人都以为自己有可能,所以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到了拜大将的那一天,刘邦沐浴斋戒之后,到拜大将准备好的坛场,很隆重地把韩信请上坛台,宣布任命韩信为大将。别的将领一听,都大吃一惊,谁也没有想到会是韩信。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并没有立下多大的战功,平时也未露出有什么才华,刘邦为什么一下子看中了他,拜为大将呢?

举行完拜大将的仪式后,刘邦请韩信上座,向他请教说:“萧丞相一再向我推荐你,说你很有才干,不知将军有什么高明的计谋,可以供我采用?”韩信感谢了刘邦对自己的任命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反问刘邦:“你东进争夺天下的对手,是不是项羽呀?”刘邦点了点头说:“当然是项羽。”韩信接着又问:“你自己敌得过项羽的勇敢强悍吗?”刘邦想了想回答说:“不如项羽。”韩信听到刘邦敢于直说自己的弱点,十分高兴。他对刘邦说:“我也认为你在这些方面不如项羽。但是我曾经当过项羽的部下,对他有所了解,请你听听我所知道的项羽为人,你就会增强战胜项羽的信心。”

韩信详细对刘邦分析了项羽的以下弱点:

第一,项羽勇敢善战,打起仗来,一声呼喊,能吓得敌人不战而栗,但是他却不能重用好的将帅,所以他只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而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第二,项羽对部下很慈爱,说话和气,待人有礼貌,很关心部下,遇到有人生病,总是问长问短,把自己吃的东西分送给病人,如果病死了,他会很悲痛。可是对有功劳的将领,应当封赐爵位时,常常是印信都准备好了,就是拿在手中舍不得授人。所以他只是在小节上能关心和爱护部下,在大的政治上并不能关怀他们,可见他是一个没有政治远见的人。

第三,项羽虽然分封诸侯,称霸天下,但他不在关中这样的要地,反而去建都并不十分重要的彭城;他又背弃了楚怀王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而分封了一批自己的亲信,因为分封不公平,造成了诸侯间的矛盾;各个诸侯见项羽把义帝赶到江南,他们也仿效他的做法,驱逐其主人,自己占领好的地盘称王。所以项羽的称霸,不可能持久。

第四,项羽的军队虽然很多,但纪律不好,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激起了百姓的不满。他见百姓不支持,就用武力强制,施行高压政策。他虽然名义上称霸全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的民心,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所以他现在是表面上显得很强大,实际上很脆弱。

韩信上述对项羽的分析,实际上是指明项羽个人虽然勇悍善战,但得不到部下的支持,所封诸侯也跟他离心离德,更得不到百姓的拥护,所以是不难战胜他的。

韩信在刘邦承认自己弱点的基础上,又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刘邦的长处。认为他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可以用己之长对敌之短,最终战胜项羽。

韩信把刘邦的长处,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刘邦应一反项羽之道,广招天下武士,发挥他们的才能,充分予以信任;虽然个人不如项羽勇悍,但依靠大家的力量,还有什么不可攻克和战胜的地方。

第二,以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的将士,不要像项羽那样舍不得分封和赏赐,那样你的将士就都会佩服你,听从你的命令和指挥,都肯为你打天下卖命。

第三,你的将士都是太行山以东的人,都很思念故乡,想打回老家去。如果能充分利用大家的这一思归故乡的情绪,把大家团结起来,就会战而无敌,败而不散。

第四,项羽在关中分封的三个王,都是秦的降将,他们率领秦兵镇压反秦斗争好几年,杀害了无数起义的将士和百姓,又欺骗秦的士兵投降了项羽,结果二十万秦的士兵在新安被项羽活埋,唯独他们三个人不但无事,还被封为王,秦的父老兄弟认为他们出卖了秦的士兵,换来了自己的富贵,所以对他们恨之入骨。现在项羽虽然强封这三个人为王,但秦的百姓并不支持他们,他们的地位极不巩固,容易将他们击败。

第五,你入武关之后,军队的纪律一直很好,对秦百姓秋毫无所犯,又殴除了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得到了秦百姓的拥护,都愿意你王关中。而且根据楚怀王之约,你本来应当在关中,这个关中的百姓都知道。项羽不封你王关中,反而失约分封你到汉中去,关中百姓无不对此失望,恨项羽的不公正,你只要率兵东进,关中一带用不着费很大的军事力量,就可以传檄而定。

韩信的上述分析很符合当时的实际,他既指出了刘邦的不足,又看到了刘邦的长处。只要刘邦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项羽的短处,刘邦就有战胜项羽的可能,韩信的这一正确分析,对正在犹豫苦闷中的刘邦来说,无疑是给他吃了一剂兴奋剂,给他指明了下一步的出路,所以刘邦听了十分高兴,自认为了解韩信太晚了。他马上按照韩信的计策,部署部下做东进出击的准备。

其实韩信的分析,并没有出人意外的见解,他只不过进一步论证了刘邦东进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强化了刘邦东进的决心。

因为在汉中不能久留,必须尽快东进关中,否则刘邦的力量将会溃散,这是刘邦集团中上下一致的看法。但是什么时候东进,东进有没有取得胜利的把握,这在刘打集团中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将士的逃亡,就说明有些人再也等不得拖延了。刘邦和萧何等人当然看出了这一点,但他们顾虑项羽力量的强大,拿不定出兵东进的机会。韩信的分析,只是使刘邦尽快地下定了马上出兵东进的决心。从时机上来说,当时的选择是恰当的。如果再拖延,刘邦的力量可能会进一步涣散,关中三个王的力量会得到加强,因而迅速占领关中地区就可能不那么容易。如果关中的三王得到项羽力量的支持,刘邦不能马上占领关中,再和项羽对峙也就相当困难了。

结语:

拜韩信为大将,这是刘邦东进的序幕。张良已经告别刘邦,而萧何、曹参等人又不善于军事,刘邦当时正缺乏有深谋远虑的将才,韩信的被发现和重用填补了这一空缺,对刘邦以后的军事行动有重大的意义。萧何那么重视和向刘邦推荐韩信,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他深知自己不是将才,而刘邦身边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尽管在韩信的将才尚未经过实践验证的情况下,这一决定显然具有很大的冒险性,但在当时不冒险就难以迈出第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