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控制采购回扣

 Bond72 2021-04-28

采购过程产生“拿回扣”和销售过程中产生“公关费”是产品采销链条的两个方面。采购方通过各种形式接受或消费了销售方的公关费用,对销售方来说是不得不产生明费用,但对采购方来说则是或明或暗地“回扣”,这已经成为一个采购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控制、减少甚至杜绝回扣呢?

采购组织管理

常用的方法有设置采购复核权限、定期更换采购人员等。通过加强审核,设置不同的管理层次逐级复核。这种办法的难点在于管理层次的设置,如果复核和审定权设置在采购环节内部(比如部门经理),则不能起到防腐作用,仅仅是把腐败的层次提高了而已;如果设置在采购环节外部(比如采购部门的平级部门或副总一级分管领导),则又变成了外行管理内行,效率低下而且没有实际效果,采购人员也没有紧跟市场变化把握降价时机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机构调整,可借机构调整之机,对采购员进行调整,避免“轻车熟路”,“老朋友好办事”的现象出现。常言道“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对于企业的敏感性岗位应当经常进行轮换才能避免出现大的问题。采购人员轮换包括采购部门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轮岗和部门内部不同产品采购人员之间的轮换两种形式。经常对采购人员进行轮换,有以下几点好处:

1)推销员知道采购人员要经常轮换从而无法建立长期的关系将使得他大大减少付出回扣的积极性;

2)采购员经常轮换使得他不容易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关系;3)对采购员进行轮换的同时必然要对他的前一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考核,也使得采购员拿回扣风险更大。

采购流程管理

对涉及产品采购不同环节的责任人进行区分,产品的使用者、产品采购过程中的询价者、产品的实际采购者和付款者要由不同的部门或个人来负责,坚决避免自己使用自己采购,自己采购自己付款等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以此防止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

采购比价管理

采购招标、采购考核、价格监测。采购招标制的办法只适用于有竞争性的大宗采购,而且招标过程同样存在反腐问题。有时招标往往只流于形式,在招标完成后对市场价格变动缺乏敏感,需要采购资料可以关注公众号A国际注册采购经理CPPM一旦遇到降价,采购环节同样缺乏适时反应的积极性。采购容易产生回扣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事人的趋利性,即当做出拿回扣的行为产生的风险远低于被发现而被惩罚的风险,反过来说,也就是说采购当事人努力的为企业压低价格获取企业利益时,个人的利益没有响应的提高,从而产生“顺手牵羊”的心理。所以,建立起相同产品的基础价格体系,对采购产品进行历史价格对标,以此作为对采购人员考核奖惩的依据,冲抵其拿回扣而影响企业利益的冲动。另外,对于不便于进行历史价格对标的产品,企业要进行不定期、不分批次地进行抽查,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