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垃圾信息淹没,却找不到有用知识?两个搜索方法,教你快人一步

 木鸡王子 2021-04-28

在职场上,我们常会看到一种聪明人,学习任何东西都比比人快,完成工作也比别人效率高。

他们真的是智商高,还是有什么“独门秘籍”呢?

职场,不同于学校,很多知识我们并不能通过领导或前辈一字不漏地教给我们。

很多情况下,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信息,是要靠我们自己搜索的。

搜索能力的不同,将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工作成果,也就是我们说的“搜商”

拥有高超搜商的人,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而那些搜商低的人,要么被垃圾信息淹没,搞得疲惫不堪却一无所获,要么就被不重要的信息误导,导致工作越落越远。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搜商呢?

作为猎头,搜索能力,可谓是我们的基本功,今天小欧姐就根据我们的日常工作,总结一些搜索的干货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搜:

搜商搜商,当然第一步,就是要搜起来。

但是,之所以说是第一步,因为“搜”,只是让我们掌握信息的基础一步,是扫盲阶段

在搜这个阶段,我们要完成的是获取基本信息、了解专业术语、熟悉理论框架、掌握行业背景。

简言之,“搜”的过程,就是让我们对一个领域的知识,从完全陌生,到基本了解。搜索时,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搜索渠道有哪些

如果你想找广告,那就去百度,否则,可以试试以下几类网站:

综合类网站:

LooKao:https:///

页面整洁干净,搜索出的结果,基本都是信息资讯,而非广告。

被垃圾信息淹没,却找不到有用知识?两个搜索方法,教你快人一步

秘迹搜索:https:///

这个网站的特点是不会追踪你的搜索内容,也不会根据你的搜索记录,推荐广告给你。

被垃圾信息淹没,却找不到有用知识?两个搜索方法,教你快人一步

垂直类网站:

针对某领域的专门网站。比如汽车类的汽车之家、易车;医疗类的丁香园等。

专业学术网站:

除了知网外,推荐一个叫iData(https://www./)的网站,可以通过邮箱注册后,免费下载一定数量的论文和期刊。

头条号/微信公众号:

这个渠道很多人会忽视,但其实,有些信息也很好用。

现在很多的公众号、头条号,都是由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创建,信息质量也并不差,比如科技类的果壳,心理类的KnowYourself等。

2. 搜寻关键词如何设

搜索时,网站和平台,只是工具,而真正开始拉开搜索能力差距的,是从设置关键词开始。

关键词的设置,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精准:用尽可能精准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内涵

你越能精确描述一件事物,你从网上搜到相关信息的步骤就越少。让自己拥有精确表达的能力,无论在搜索还是沟通时,都十分必要。

2) 全面:用尽可能全面的联想,涵盖事物的外延

搜索一件事物时,你能想到的与它有关的词越多,你可能搜到的信息就越多。

比如,你想搜“今日头条”这家公司有关的信息,就可以尝试换这些关键词试试:头条、字节跳动、TMD(头条美团滴滴的缩写)、ByteDance、张一鸣

3. 善用标点符号

1) 引号

将引号把两个或多个关键词框起来后,网站会匹配出所有关键词连在一起的页面信息。

比如,我们搜索“上海垃圾分类”,则出来的所有页面,都是这六个字连在一起的。而如果不用引号,则可能搜索出包括上海、垃圾、分类等不同关键词的页面。

2) 加号

加号相当于“和”的概念,用加号将关键词连接起来,则搜索出的每个页面都会包含所有关键词,而不用加号,则可能搜索出含有任意关键词的页面。

3)减号

减号是排除的概念,将两个关键词用减号相连,比如人工智能 –医疗,将会搜索出包含关键词人工智能,但不包含关键词医疗的页面。

注意,用减号时,减号前要加空格。

4. 善用“相关信息”

在用某些搜索网站时,有一个功能常常被忽略,但有时对我们要了解到内容也很有帮助,就是“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里,可以帮我们找到与我们正在查询的信息,有直接关联的内容,比如同类的、上下游的、衍生的等等。

被垃圾信息淹没,却找不到有用知识?两个搜索方法,教你快人一步

二、问

很多人都觉得搜索,就是打开百度,搜就好了。

其实,那样的搜索,我们只是得到了非常基础和普通的信息,这种唾手可得的信息,并没有太多价值,别说成为一个领域的内行,有时,我们都无法保证通过搜索得来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

真正能够为我们所用,并让我们获得和别人不一样的资料的,其实是在搜索的第二步,也就是“问”。

“问”,自然是问内行、问专家。

问的目的,是在我们搜得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求证、应用、解惑。

问的前提,是需要我们将搜得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认知,再加工,整理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然后,再将其中的难点、盲点,进行答疑解惑。

问的过程,是体现一个人搜商的重要阶段,因为,这需要我们很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甚至涉及我们的人际交往,人脉资源等多方面。

1. 找到你身边的“内行”

在格拉德威尔的畅销书《引爆点》里,提到了“我们周围的内行人”这样一个概念。

这些内行人,可能并非有某些头衔的专家学者,他们只是出于爱好或某些原因,非常精通一些领域。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识别并积累这些“内行人”,把他们加到我们的人脉清单中,待到有需要时,直接求助。

比如,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

我周围的好几个朋友,都分别是不同领域的“内行”:有的酷爱读书,每当我想了解某方面书籍时,直接问他,准没错;有的研究美食,当我想去小众又独特的餐厅时,她的推荐会比网上更可靠;有的精通健身,运动时遇到的问题,就可以向他请教。

除了这些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果你需要了解某些专业、甚至学术领域的问题,就要找到真正的“专业人士”。

这些专家,可能并没有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联络人”。

2. 联络人

所谓“联络人”,也是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提出的概念。

联络人是指我们周围人脉最为广泛的一类人。

他们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者是职业原因(比如我们猎头),联络人认识的人,远远多过普通人。

他们也许并非精通某个领域,但如果你问他们是否认识该领域的“内行人”,八成,会得到肯定答复。

认识一个联络人,比认识一个内行人,更为一劳永逸。因为他像一个枢纽,能够帮你连接各行各业的内行。

如果你既不认识行业内的人,又一时找不到联络人,也可以通过“陌生拜访”的形式,解释相关领域的专家。

由于关联程度不同,这些渠道的可靠性及效果会有不同:

被垃圾信息淹没,却找不到有用知识?两个搜索方法,教你快人一步

及时性和有效性从左向右依次递减

3. 问对问题

前面两个步骤,帮我们找到了合适的人来问,那么,接下来,如何向专业人士提问,是最关键的一步。

关于提问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会提问的人,一张嘴就赢了》。今天我以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实际案例,来概括一下:

假设,我们从未接触过医药行业,现在要找到“有哪些医药公司,在心脑血管的仿制药方面,招商渠道做得很好”这个问题的答案,该如何入手呢?

1) 保证问题的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不要问“内行”那些可以通过搜索就能找到的蠢问题。

以上面的问题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前期的大量搜索工作,完成对医药行业的分类等基本信息的了解,而真正有必要向专业人士咨询的,其实只有下图中框内的蓝色部分:

被垃圾信息淹没,却找不到有用知识?两个搜索方法,教你快人一步

2) 保证问题的逻辑性:

找到了专业人士,也知道要问哪类问题了,该怎么开口提问呢?

举例来说,我们找到了一个对目标公司B很熟悉的“内行”人,可以通过金字塔提问的形式,通过严谨而有逻辑的问题,一步步找到有用信息:

被垃圾信息淹没,却找不到有用知识?两个搜索方法,教你快人一步
4. 求证、确认、加强

很多人在完成了上一步后,整个搜寻信息的过程就结束了。

其实,后面还有很关键的一步,就是重复整个“问”的过程。

因为,即便是内行,也可能因为各自立场和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信息和意见,这时,如果你能向两个以上的内行求证,就可以保证得到比别人更可靠、更详实的内部信息。

所以,在上一步的最后,我提到了“通过内行来引荐新的内行”这个步骤。

在有了新的内行资源后。我们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问题,将从专家A处得到的信息,思考消化为自己的知识,不确定的地方想专家B求证,并提出新的、更有质量的问题。

这时,对专家B来讲,你提的问题,就已经不是小白级别的,他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而如果你的资源足够丰富,通过几次与不同内行的交流,你基本上,就已经对这个领域,有了中度的了解,当然就更比那些只懂得搜百度的人,强了不知多少级别。

在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的时代,获取更多信息,早已不是难点,反而有时变成了负担。懂得如何有效地选择合理的渠道,最快速地获得有用信息,才是区别人与人能力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