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母亲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要求做这事!

 OK妈谈育儿 2021-04-28


最初,我对手抄报的想法是这样的:哼,说是布置给孩子的任务,实则没有爸妈的代劳参与,孩子根本无法完成。说是形式不做要求,实则文字和画图配比还是有一定讲究的;说是内容无所谓,实则也不能想啥画啥。

总之,从找范本、到策划内容、再到落实制作,整个工程还是挺大的 

不过在和其他家长交流后,我发现这件事其实有“捷径”可走,把最耗时最繁琐的绘图、排版设计、装饰边框等交给“模板”,几乎就可以省下80%的时间,差不多半小时就能搞定一幅看上去很体面,挂在教室墙上不丢人的手抄报作品了。(今天不是卖模板,大家往下看

不过今天想聊的重点不是这个,而是当用了“捷径”把半天的工作量降到可控的1小时后,我对手抄报这件事便没那么抵触了。更重要的是,在我摘除了“有色眼镜”后,我慢慢地发掘到了做手抄报的一些内在价值 —— 它其实是可以让孩子锻炼到知识拓展、版面规划、动手动力等多方面能力的。

而孩子对于做手抄报这件事的感受比我们可乐观多了~ 有一回我看到OK做一幅小报都过了晚上10点还没完工,就忍不住提出帮他完成,结果他义正言辞地就把我回绝了:“不行,那不是作弊嘛?我要自己完成的。”

想到很多爸妈也处在对手抄报“又恨又不敢不做”的状态(很多幼儿园从中班就开始要求做手抄报了),我想从自己的感受来说说怎样调整一点点视角和做法,让这件事从"沉重又无奈"变得“轻松又积极”。

手抄报可以零美工

原先我对手抄报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美工。一上网看到人家那种图文穿插、配色考究、甚至精细到还有描边装饰我就感到很无力。
越无力越拖延,有一次临到开学前,面对着还没动工的小报,我就忍不住找一个孩子在高年级的朋友吐槽,结果她风轻云淡的说,做手抄报在她这儿从来不是什么负担。
开始觉得她好“凡尔赛”,后来听她说完才发现其实是自己要求定太高了。
朋友说第一次给儿子做手抄报时也是一头雾水,临到开学了还是白纸一张,她就私信班主任问能不能不做,班主任就给她支招了:“其实啊,没这么难的,你找点绘本上的插图剪下来贴上去,或者包装袋上的也行啊,大标题的字就从封面上剪,拼拼弄弄很快就搞定了。”朋友表示那样做出来的会不会太丑,结果老师说得也很直接:“没关系的,只要都交了就好了,总比没有强。”
朋友立马发动儿子和她一起翻绘本,找旧报纸,虽然最后的成品有点一言难尽,基本就是个“手工剪报”,但冲着老师的那句“有总比没有强”,孩子很笃定地就带去学校上交了。

其实孩子也并不在意作品精不精美,他们更在意的是“同学上墙的作品,我也不能落下”。

所以,咱们对于手抄报的“包袱感”主要还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暗地里把它想成了一个很精美的作品。事实上,这件事只需量力而行,有时间有精力就多投入,没时间没精力就简单做。


几个妙招,
省时间、不费妈、显高级
不过,自打我降低于预期,没了包袱感后,每次在OK做手抄报时,我反倒愿意帮他参谋一下怎样可以做得更好看。
一来,既然都花时间做了,那就做得好一点,过程中孩子也会有收获。(瞧,人的思路转变就是这么神奇。)
二来,手抄报做得好,孩子也是有成就感的,毕竟在教室里要展出。不过不靠这个争面子,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好则好。
于是顺着“捷径”的大路径,慢慢的,我也探寻出了一点做手抄报的小妙招。
妙招一:
素材下载+打印,节约一大半的时间
网上下载一些创意字体,和主题相关的素材(素材文末提供下载,不用大家自己去大海捞针了),放进word或ppt里,大致排位置,然后去打印出来。打印的时候,要选黑白线稿,且墨色浓度调得淡一些,这样经过后期的二次加工,就会有自己'diy’的感觉。

妙招二:
明模板,手残党必备神器
某宝上能买到透明的镂空塑料模板,只要拿着彩笔对着镂空处划拉几下,工整美观的图案边框就落在纸面上了。不用担心尺寸不合适,因为各种元素还可以穿插搭配。
比如OK本身还比较喜欢画画,他就会自己用这个模板解决基础的排版和框线,剩下的小插画他就自由发挥了。也就是说,模板可以很好地解决版面基础,也可以让孩子信心大增,不再会有“无从着手”的迷茫感,基本上爸妈是可以全脱手的。

妙招三:
万物皆可贴
很多孩子都是手工狂魔,我的小伙伴安安妈为了让幼儿园大班的女儿自主完成寒假的手抄报,就给她规划了“万物皆可贴”的路径。
比如装饰性的框线,小花朵,小波浪,乃至对话框,全部用五花八门的贴纸代替。

此外她还借鉴了国外的课堂经常会用手工主题书的方式做最后的总结性展示,叫做Lapbook,里面会用到很多小机关来呈现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比如小书、折页、转盘等(类似于下面这种),
是她把这种小机关灵活地用在了手抄报上,大大增加了立体感和趣味性,一下子就让平平无奇的一份手抄报显得很出跳。而且她女儿全程自己饶有兴致地捣鼓,还不准妈妈碰她的作品。

最后的成品,虽然说不上有多精致,但也相当丰满有趣,她女儿格外满意,还特地在右下角要妈妈帮忙写上“这都是宝宝自己完成的”。
对了,小机关可以用卡纸自己DIY,也可以用钱解决,某宝上可以淘到半成品,里面贴上照片、画点小星星装饰、配几个简单的说明文字,创意的空间很大。

认真当回事,

其实是个拓展学习能力的机会

随着对手抄报越来越接受,我对周围素材的敏感度也增加了。有一回刷朋友圈刚好看到朋友小M晒的一张她儿子的手抄报,在我看来相当惊艳了。

我就去和小M交流,这份手操报是怎么完成的,好奇小M帮了多少。一交流,太意外了,小M说自己对儿子的每一份手抄报作业确实都很重视,但是她并没有代劳,因为一份真正有意思的小报一定是"孩子独立完成”的。

当然,这个“独立”更多是对已经有一定的写画基础能力的孩子,在写和画不是问题的情况下,支持他们独立地探索、思考、体验、最后把结果输出,而如果孩子的基础能力还不具备,仍然是需要爸妈协助的。

她给我细数了做一份优秀的小报的全过程,对于做手抄报有更高要求的妈妈们可以借鉴。

1、在主题范围内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学校出的主题都是很宽泛的,比如这次小M儿子寒假的科学小报,学校给的是“濒危动物”,于是她就先带着孩子一起头脑风暴,看看能不能选一个冷门小众的观察对象,来点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如果大家交上去的都是大熊猫或白鳍豚老师也会看腻味的。所以小M的儿子选择了另类一点的“海中熊猫”。

2、先确定文字内容,根据字量规划文字板块

因为手抄报里面塞不了太多的文字,比如很常见的名人小报,就是人物介绍,人物故事,自我感悟3大块。可以交由孩子去网上搜集信息,再最后组织成文字,确定内容板块。

这张名人小报,规划得非常清晰工整,一看就很舒服👇

3、美工不够,色彩来凑

画小报通过打印和模板的辅助,其实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了,关键就是颜色一定要亮眼,画面要丰满,要能突出氛围,在画材上就要选择饱和度高的马克笔、水彩颜料等。

这一部分其实是孩子的强项,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完成即可,孩子的创意、想象、配色,都会符合他这个年龄的特征,爸妈的模仿反而远不可及。

OK妈最后说:
其实撇开手抄报作为学校任务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本身对孩子的好处还是蛮多的。
一份小报代表的是一份思考和劳动,过程当中需要收集信息、提前考虑布局、动用自己的绘画美工,可以带来知识面的拓展,还能培养创新思维。这或许也是手抄报“这项作业原本的意义~
💗 最后再送上一份大大的福利给做小报做到头秃的妈妈们,给大家提供一点实在的帮助。在后台对话框回复“手抄报”,可以免费获得我收集的上百套手抄报素材和模板资料💗 
觉得喜欢今天的文章或者觉得有用,可以在右下角“点赞”“在看”双连击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