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前,我对中国文化是敬而远之的。敬,是因为知道它很好,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光这个耀眼厚重的程度就足以让我顶礼膜拜。远之,是因为三十而立之后的我一直处于人生忙、茫、盲的状态,没时间、没心情、没动力去学习,尽管曾经的我是如此热爱中国文化,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哪一本捧在手心里,那种喜爱与崇敬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终于,在2013年,我下决心给孩子物色合适的国学启蒙。我虽愚钝,却希望孩子可以在小时候就能够学习到中国文化,成为中华几千年文明庇佑下成长的孩子,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家庭的幸运。我希望,在我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有中国几千年来的圣贤做他的精神导师,不会经历“忙、茫、盲”的痛苦,在他迷茫之时,总有小时候学到的老祖宗的智慧引导他度过难关。
基于此,我带领孩子从最基本的《弟子规》学起,参加了一个公益学堂,我当老师,我的孩子是其中的学生之一。以此为机缘,开启了我的漫长的国学之旅。
首先接触的是以《弟子规》为根基的儒家文化,再到耳熟能详的《论语》、《大学》、《中庸》。。。
不过,以我之性格,更爱道家的“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观点,老子的《道德经》为我之最爱,“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度成为我最高的人生信条。《庄子》的逍遥也一直让我心驰神往,我当初给孩子起名就来自于《庄子·逍遥游》。
当对儒释道有了粗浅的了解之后,我又回到了起点,开始抄录代表中华文化本源、号称“诸经之首”的《易经》,并被深深吸引。当我给我孩子讲述他每天读的《易经》里面的有趣故事,并配合画出伏羲先天八卦图给他看时,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溢于言表,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古代的圣贤在对着我们颔首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