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识字提出了如下目标:能熟练地 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认识汉字3500个。这,既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对学生的水平要求。那么,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真的能达到这一目标吗?答案是否定的。 以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的确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但在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兴趣上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在老师的安排下来认识汉字,运用汉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被动的。那么,怎样让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呢?教师们不妨尝试以下的方法: 一、取经小学教识字。 小学阶段是系统的教学汉字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出许多有效的方法。这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2500个常用汉字,汉字教学的任务量是中学的两倍还要多,他们的识字教学,趣味性更强,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例如: (一)编故事识字法 形象性的东西,故事性强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直观的手段、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把所学过的汉字进行加工,让他们趣味化、生动化,编成一段段小故事,来加强记忆。例如,在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时,在解决生字生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讲“锦帽貂裘”的“裘”字的写法的,“一个人把一堆衣服踩在脚下,求别人给他一件皮衣,原来他爱慕虚荣”,这样,既讲了“裘”字的写法,也让学生理解了“裘”是“皮衣”的意思; (二)编歌谣识字法 歌曲我们学得快,是因为歌曲讲求韵律,富有节奏。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尝试把一个个让学生无法产生兴趣的汉字编成歌谣,当成歌曲唱出来,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在讲《过零丁洋》一诗中,我们可以编这样的歌谣来记忆“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萍”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清”:草下有水波平静,大汗淋漓落青苗;在讲《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我们可以编这样的歌谣来记忆“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啄”字:一只鸟,真厉害,啄了猪一口,正在正中间。 (三)猜谜语识字法 把所学的生字生词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谜语中学习生字,掌握生词。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趣味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例如,在学习《凤栖梧》一词中,我们可以这样让学生记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憔悴”一词的:心内焦躁的士兵。 我想,这样的识字教学,定会成为我们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美妙的小插曲,为语文课堂教学,为识字教学增添精彩的一笔吧? 二、说文解字我来讲 汉字是是表意的文字,通过它的字形和结构,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推测出汉字的含义,我们从汉字的造字方法和本源来进行识字教学,既能够让学生牢记汉字的写法,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音、形、义,加快识字速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简单讲解一些汉字的起源的知识,介绍汉字的构造条例,简单介绍汉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造字的规律和知识,在每天上课的前三分钟,针对所学课文中的生字,进行关于字的讲解,可以就字形来讲解,也可以讲和文字有关的故事。 三、咬千文,嚼万字 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查找所读内容中的文字错误。在学生所阅读的文章中,不管是课本还是课外书,都会有一些错误,但这些错误学生查找起来很困难。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互相阅读他们所写作的作文,在作文批改中查找同学作文中的错误,这样,在学生的集体参与中,都在为同学查找字词错误中感受到了成就感,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识字水平。 “文”有很多种,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广告牌、商店名、报纸……只要是文字,都可以成文,所以,让学生去生活中查找错别字,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识字水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四、开展校园“汉字听写大会”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观众的关注,也让国人开始对汉字逐渐重视了起来,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是因为它的新颖的竞技形式让人们在娱乐中学会了汉字的书写,了解了和汉字有关的知识。而这种娱乐性的识字形式,也能够吸引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这种简单的竞赛形式,完全可以在校园中开展,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学好汉字的一种极好的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年级为单位,以学校为单位来开展“汉字听写大会”,相信定会促进我们的识字教学。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语文教师如果是实施可法,既可以集中消灭,也可以逐步解决;既可以小处着手,也可以大处着眼;既可以分工协作,也可以单兵作战。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育者只要运用得好,对策得当,识字教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注:备课研讨之用,草就于2014年8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