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手记(七):姜老师的语文教学之道

 语文桃花源 2021-04-29

春江潮水连海平,吉大附中姜海平。

这美好的联想,产生于2017年秋季的一天。那日,在一位友人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吉大英才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点击进入后,,见到了“姜海平”三字,不知为什么,在阅读文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竟然浮现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的首句。

姓和名契合得真是完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然被天赋予如此诗意的姓名。

我很想更多地了解其人,于是寻寻觅觅,查查找找,穷尽网络资源后,终于搜集到这样的信息:

姜海平,吉大附中语文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教学新秀,中考命题人,《青年教师导报》专栏撰稿人,特约教学指导专家。

哦!怪不得呢!如此优秀的语文教师,当然要有一个和他相匹配的姓名了。

没想到,真是巧合,这次长春市骨干教师培训,姜海平老师竟然是学员之一,更让人称奇的是,他还是此次培训的最后一位主讲教师,为在座的学员做了题为《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尝试》的讲座,颇令我这“友邦人士”惊诧了一番。

静坐细听,姜老师在讲座中可谓倾囊相授,他那插在计算机上的优盘,就像是语文教学的百宝箱,指指点点间,就把他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精华无私奉献。讲座内容既有对文本解读的质疑,也有其教学经验的精炼概括,还有他的教学方法的细致阐述,令听者如饮甘醴,甜爽舒适,美不胜收。好的语言是有魔力的,它能长人之精神,增人之智慧,化腐朽为神奇。

姜老师坐在主讲席上,在幻灯片文字的触引下,讲述着他的语文——

他在讲名著阅读时,把名著阅读教学用“化整为零”四个字进行了精炼概括。的确如此,名著阅读是庞杂的,语文教师要想把名著阅读讲明白,让学生有效掌握,必须善于把整体分为局部,对名著进行分解,概括,归纳,整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法可循,各个击破。

在讲座中,姜老师以《西游记》中沙僧所使用的兵器为例,言质疑对提升语文思维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印象中,沙僧所使用的兵器是月牙铲杖,和《水浒传》中鲁智深所使用的兵器是一样的。真的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在原著中,沙僧的兵器叫“降妖宝杖”,材料来自于月宫的梭罗仙木,其实是一根棍子。这种质疑的成果,考试虽然不考,但在质疑的过程中,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

他在讲写作教学时,指出写作教学重在明理。并且,引用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话:艺术的本质是对苦难人生的慰藉和拯救。文学也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抒发内心,把人世间所经历的悲苦排空,释放心灵,用文字救赎自己。同时,在用文字自我救赎的同时,也对别人的人生起到了借鉴的作用,使读者在阅读中,反省自己。这样,文字,不仅能拯救自己,也能拯救别人。

让学生明了写作有这样的用途后,学生就会重视写作,从而,热爱写作。姜海平老师是一位作文教学的高手,他不仅善于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品尝到写作的快乐,自己在教学中还善于总结,《美拉作文教学札记》内容丰富,几可成书,每一句话都是指导写作的箴言警句。

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在姜海平老师讲如何拓开作文写作的思路的时候,他以蒲松龄的《狼》为例,讲述了屠户遇到狼的多种结果,使学员们认识到,写作思维的训练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他在讲阅读教学时,强调阅读教学要“有趣”。现在的阅读教学,像庖丁解牛一般,把一篇篇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但却缺少情感的投入。而学生在老师的分析中,被折磨得头痛欲裂,苦不堪言。文章本身都是美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懂得欣赏美,在享受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后,由衷地感叹:“啊!阅读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才能让阅读教学充满乐趣,让阅读点亮心灯,认清成长的方向。而现实呢!痛苦很多,美却很少。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增强学生的“理趣”,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而要有理趣,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苗,在文章的细微之处发现不寻常的地方,然后,对之产生思考,思考以助其深,辨析以助其明。例如,在《故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谁把碗碟藏在了灰堆里?”顺着这条问题的线,我们可以分析杨二嫂的性格特点,可以分析闰土的性格变化,当学生习惯了思考,习惯了询问后,思维才能走向更深处,蓦然间,会发现,语文的星空也是如此地斑斓,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而在理趣中,姜海平老师强调了“切入之趣”,文章的切入,问题的切入,文本解读,只要领着学生剖开一条缝,学生就可能融入到文本之中。教育之道就在引导。

语文学习,积累很重要。在讲座中,姜海平老师也强调了这一点。他还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至今仍然受用的一些警句。

一、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朱子家训》

   二、能有几句,见人胡说;

   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小儿语》

   三、十分伶俐使七分,长留三分与儿孙;

   若要十分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

         ——《增广贤文》

由此,姜海平老师分享了他在《论语》教学上的一些做法,并把它们分为三个阶段:

1.格言警句抄背阶段(1993——2001

2.系统讲解背诵阶段(2001——2015

3.专题讲座阶段(2015——现在)

我拙劣的笔无法尽言姜老师讲座的精彩,但从姜海平老师的身上,我愈发地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幸福,是语文老师自己创造出来的。以教为生,经年之后,都会产生职业倦怠,而产生职业倦怠之时,就是教学痛苦到来之时。谁能够把语文老师从教学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唯有自己。而唯有思考语文,融入语文,才能够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快乐起来。在整个的讲座中,姜海平老师脸上是带着微笑的,这种微笑,很真诚,很自然,那是一个真正地享受到语文教学之乐的人才能具有的微笑。

所以,为了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语文教师就要摒弃拿来主义,而要在教学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形而上的思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语文桃花源。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修炼自己,像姜海平老师一样,寻道语文,塑造完美的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