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紫姚黄 晓露凝光|竺小招艺术赏析之《汉宫怨》(二)

 云十洲l 2021-04-29

大型历史越剧《汉宫怨》

刘询-竺小招 

霍成君-袁小云 


1995年实况录像

    

游园炼情

应霍光之邀,刘询来到大司马府。

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清楚,这将会发生什么。

君王被邀到臣子府上,最大机率可能发生的是什么?

最著名一例参考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故事。

但是刘询有没有想到,霍家出现的,居然是霍家的明珠霍成君,而不是其他身份的美女?

可是无论如何,霍成君身份如此敏感,她既然出现,那么霍家或者说霍光的意思,也就随之非常明显了。

因此这一场的场次名叫做“炼情”。

霍成君美貌聪明、伶俐活泼,她的可爱是真实的,同时霍成君背后所代表的意义,都形成了对刘询真情所寄以及他胆魄的一场考验。

因为明白,所以对于霍成君的出现,他心里是不喜欢的——尽管一定会出现个女子,应该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并不惊讶。

所以对于霍成君的出现,对于她的殷勤,刘询不打算过多敷衍,伊就这样,似听非听。一动不动,是我竺家的拿手好戏^_^

笑与不笑


可成君很会说话且惊人的善察 人意。江山社稷什么的还在其次,居然一眼就看出来,他有心事,“有什么烦恼且抛开”。

他不听也是听进去了。于是刘询忍不住月下看美人。

没有人会不喜欢看美人,所以刘询很喜欢她。

但也仅仅是喜欢而已,马上克制。

他觉得不能让带着任务来的成君想太多,因此抢先提出认御妹。

成君略意外。她当然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所以她迟疑了一下。

刘询紧着问了一句:你不愿意吗?

成君眨眼:当然愿意啰。

一转眼,就把老娘交给的任务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她这个时候还小,无忧无虑,对于皇后和皇妹的区别,就算心里是明白的,也没当多么严重。言语投契,情投意合,反正有个皇帝哥哥也是很好的。

于是刘询大笑。

《汉宫怨》是南越八十年代早中期演出的剧目,88年艺术纪录片《春来江水绿如蓝》里面,也收录了这段刘询和霍成君的游园。

当时,刘询还没有笑。

最上面所放的这段视频,是95年折子戏专场里面的,其实在剧场是演完的,但是电视里只有这段,我听过实况录音,刘询认妹得逞以后就放声大笑。

2002年舞台剧,刘询也笑;直到2015年竺小招和袁小云再次合作,还笑。

也就是说,这个笑是后来加出来的。

刘询认了个妹妹,得到对方的欢喜和认可,不动声色间击退了霍家的如意算盘,所以他非常得意。

所以大笑。

不是对霍成君的欢喜而已。

——但倒底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安排的大笑,你要去问演员本人了^_^

这场戏里刘询其实笑了好几次,其他几次都比较好猜的,就这一次,倒底是认了妹妹很开心,还是预定的老婆变妹妹很得意,是颇值玩味的。

南越-浙百


浙百《汉宫怨》,和南越《汉宫怨》,最大的不同在我印象中,就是这一场。

茅威涛扮演的汉宣帝,愁云脉脉,心事一直没有完全丢开。

到了霍府后园,处理得要比南越繁琐一些。在大树下,铺开毡子,让刘询坐;其后霍成君参见帝王,两旁的侍女似乎一直没有散去,始终跟着他们逛园子。

我认为前者的处理,见仁见智,没有两个人对戏对人物的处理会是一模一样的,两者都算合理。浙百刘询在中秋之夜想念妻子愁绪沉沉,也不出意外;南越刘询更容易触景生情,但并不很让这种情绪妨碍与他人的交流,同时不乏一种少年皇帝青云初上的意气。

但游园始终一大群人跟着,除了舞台上显得过于繁琐以外,刘询和霍成君的对话、比喻,并不避人,就情理来说不太合适,更象作秀。所以舞台上就两个人感觉是更好一些。

此外,刘询夸成君美貌,他很喜欢,浙百的成君还有一段唱,表示又喜又羞,虽然说这样更容易帮助观众明白,成君其实是带着目标来的,但这么一细化,成君的功利性略强,到叫御妹的一迟疑,很容易让人想到她是在比较利弊得失。

让成君在这个时期完全处于天真烂漫,到后面与平君之别尝药学会承担责任,再到发现母亲阴谋思想剧烈斗争,再到最后帝后生离,成君这个人的层次性在整个戏中是很分明的,刘询和许平君都可能没有这个成长过程,但成君是有的。

所以,第一场就让成君只体现出天真无邪,小编个人的看法,认为这是相对更高明的处理。

浙百版也有优点,舞台布置我认为比南越好,同样一个舞台,有幽深月夜的意境。但是南越这是2002年补拍的舞台艺术片,本身是带一点点抢救性质,拍完就象封箱一样,以后再没演过。舞台布置很可能已非当初八十年代原貌,原来是什么样子?……不知道。

歌舞相合


小编特喜欢1995年的这段视频。以前没有看到过,非常感谢百度越剧吧的一位朋友提供的这段高清视频。

虽然是95年录的,但电视台采取的应该不是单镜头拍摄,而2002年的舞台剧虽然拍得更晚,却似乎只是单镜头拍摄,镜头选取角度很单一,很多细节都没有拍出来。

霍成君开开心心的拉住刘询的手,他那个拉不出的表情^_^|||你知道刘询啥意思,就是很难用言语准确形容。

其他版本这个细节都没能拍到。

(此外,88年的这段录像,好象也还没有这个细节,所以88到95之间同一段戏真是有了很多的改变,应该是处理更加细腻丰富了。)

生旦对舞,大概是竺派独有的特色了。从《湖滨惜别》到……任何任何竺家的戏,都有这种特点。

这一场也是极为明显的。

随便采几个GIF。

还有一处小编特别喜欢的细节。

孤雁叫,两人闻声抬头,无论是方向感,还是眼睛里的感觉,都是让人感到目有所视。这是舞台虚拟化独有的真实感。

此外,《汉宫怨》这场戏是宽袖,现在越剧舞台上大概是没有了,是不是永远不会有了呢?

不需言语,不必刻意,甩起来可真是气象万千,汉家风采。

我截出来的GIF因为必须小于2MB,根本没法好好展示,还是要看原视频,这宽袖的质感和垂感太好了,甩起来所需腕力不小,但是甩起来真的太自然太好看了,5555我好想看这戏的舞台实况啊。

老虎的水袖太强,老婆也太多……她的戏一生对二旦相对比较多,所以导致很多戏都是其中一位花旦干脆不用水袖,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秀才遇仙记》也是这样,狐仙干脆不要水袖了。不过就我所见,霍成君也就这一版不要水袖,其他版本里还是有的(PS:这段刘询其实穿了最后一场的衣服,可能是考虑到折子戏演出这样更热闹一些)。

即使不用水袖,也显得婀娜清丽,淘气活泼处亦极自然,同时也很大气,并不给人以小家碧玉的伶俐感。

这段录像,两个人都在最灿烂完美的年龄,无论是扮相、嗓音,乃至对于表演的感悟,都是炉火纯青的阶段。

两个演员都很可爱,包括她们圆润的双下巴~( ̄▽ ̄~)(~ ̄▽ ̄)~ 

太可爱了,太好看了。

又谁料得到黄金岁月会如此匆匆的结束呢?\(╯-╰)/ 

2015走台


最后摘一段2015年金陵五月风闭幕式上,竺小招与袁小云相同场次的表演……网上下载的,……就是只有这个清晰度……。

同时三版对比,也可以看到,因为这戏后期演出很少,演员的走台,相对位置,都因为当时不同的情境而有所改变,但是刘询被成君拉小手以后的那表情以及动作,一直没有变,可见她俩当时加出的这个小配合,是用过不少心思的,得意之笔啊

竺音清响 | zhuyinq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