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元整体教学,如何教?怎么做?

 王大根 2021-04-29
图片

卷首语

一个寻常的下午,坐在备课桌前,打开教材,看到下一单元内容是四篇课文,这时你将会有怎样的教学设计思路?

 
绝大多数老师无意识的习惯选择是“平均用力”,先教课文一,再教课文二,线性依次推进。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我们教第一课时,学生不会关注第四篇课文是什么,不清楚课文一和二三四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课文顺序,当然,更不知道这个单元之后,自己的学习将走向何方?走到何种程度?
 
而与此同时,我们把视角延伸出去,看看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有人说,未来世界不再按照“领域”“专业”划分,而是由一个个全新的真实挑战组织起来的。届时无论学生分数和专业多么扎实,如果解决不了一个个具体而复杂的问题,不能够将所学转化为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他将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
 
从现在到未来,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为本,从课本学习走向素养进阶,从标准答案到解决方案,两个视角已悄悄将“如何培养未来公民”的新挑战摆在现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单元整体教学就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中渐渐被重视。

图片
 
为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如果说单篇课文是地图上的散点,那么单元整体教学更像一幅地图,让师生在教与学中有迹可循,不会迷路。教师不再各个击破原有教材知识点,而是从学科整体和学生素养俯瞰每一节课的位置和作用,用一条线串联学习情景、知识内容、活动评价、真实任务。
 
此时,除却书本静态知识之外,未来学生的内在能力素养、精神气质与思维方式有了具体落地的抓手。
 
挑战有什么?
 
对于习惯于线性地以课时来推进教学的教师来说,单元整体教学的挑战巨大——如何打破原本的教材单元进行统整?如何知道自己的拆分整合比原本教材编者的更好?哪些内容是可以不教的?怎样整体安排学生在每一课时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这一个个精微的真实问题是需要我们从技术上一一迈过的难关。
 
如何落脚课堂?
 
每一位普通老师关注的小切口问题——单元目标制定、设计模板、环节策略、评价活动,我们在本期尽力提供了详尽方法论。
 
无论是封面报道中刘徽老师梳理的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教学逻辑;还是李怀源老师经过十几年研究,分享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历程与实践经验;更或是章巍老师呈现的基于“大概念”推进的单元整体教学……对我们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虽然单元整体教学注定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我们始终相信“人到辽阔之地,就会经历非凡的场面”。当我们突破自身处境的局限,丢掉可见的、潜在的各种束缚开始行动时,就已经在去往更远更美的路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