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距离感受华为一天半,是种什么感受?| 峰瑞自由谈

 中山春天奏鸣曲 2021-04-29

Gartner数据显示,2020年,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跃升至中国前二、全球前五。这个亮眼的成绩,在于4月25日举办的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1(Cloud)发布会上,被首次以华为云 CEO 身份正式对外亮相的余承东重点提及。

发布会前一周多的时间里,4月16-17日,华为云联合峰瑞自由谈,带近20位峰瑞家族CEO、CXO走进华为,解密战略与组织,探究云的发展与未来。峰瑞自由谈是峰瑞家族CEO们的线下小规模聚会,我们就CEO们关心的话题和方向,邀请懂行的专家或有实战经验的峰瑞家族CEO来分享智识和经验。

在华为ICT展厅,我们初步一览了华为的技术基础设施,及其在智慧城市、金融、汽车等多个行业的落地应用。华为云副总裁 深圳华为云事业部总经理冯文斌、峰瑞投后合伙人顾坤简单的开场后,我们邀请到:

  • 华为Cloud&AI  战略洞察部部长王丰,围绕《ICT产业趋势探讨》,他介绍了华为对当前技术趋势的看法和理解。

  • 华为公司原融资部前部长&高级管理顾问王太文,他是华为资深讲师,高级管理顾问,长期给高层客户和员工培训管理课程。围绕《华为企业与价值观传承实践分享》,王太文介绍了华为的组织变革经验、文化价值观建设及与之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

  • 华为云云原生解决方案专家朱思洋及华为云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张智中,主题是《技术+实践,赋能企业云原生升级》,两位专家介绍了行业落地案例,也给峰瑞已投企业很多技术上的建议。


创始人们还与华为嘉宾一起进行了2场共创研讨:

  • 一场关于人与组织的管理与迭代

  • 一场关于技术升级与业务落地


以下是我们截取的精彩内容片段,希望能对你有点启发。

▲ 华为云联合峰瑞自由谈,带近20位峰瑞家族CEO、CXO走进华为


▲ 华为Cloud&AI  战略洞察部部长王丰,围绕《ICT产业趋势探讨》,他介绍了华为对当前技术趋势的看法和理解。

华为云与计算战略部王丰表示,整个ICT产业,都在围绕着云和AI进行重构和转型。“这种重构和转型不是表面上的,不只是应用在变,它是从上到下的变化。即从上面的云到下面的IT架构,以及到最基础的芯片,全部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计算的竞争,创新从技术单点走向多点协同创新,顶级云厂家都采用DSA架构,用自研芯片来实现。”

对于AI的发展瓶颈和趋势,王丰也很有体感:AI如果只是一个技术的话,它很难变现。AI的出路一定是,能解决客户的核心问题,甚至成为一个解决方案。他说,“AI已经进入到生产阶段,它能重构体验、优化流程、使能创新。”

王丰分享的第三个洞察是,SaaS会成为主流,软件会重构。他认为,软件的未来不是以流程为中心,而是以数据为中心来构建整个软件系统。云延伸就是架构的核心,最后数据将成为核心资产。“超过50%的数据会在边缘产生,云边协同是必然的趋势,在边缘华为需要很多的伙伴来一起做,希望大家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跟华为一起合作。”

▲ 华为公司原融资部前部长&高级管理顾问王太文介绍了华为的组织变革经验、文化价值观建设及与之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  

《哈佛商业评论》曾撰文写道:“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它成功的关键。”

华为高级管理顾问王太文对这句总结心有戚戚。在他看来,核心价值观是支撑华为走到今天并且持续走下去的内在动力。

在活动现场,王太文逐一阐释了华为的4条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他说,如果把华为比作一辆行进的高铁,那这4条核心价值观是保障它顺利前行的武器。

“以客户为中心,指明前行的方向。动力系统是以奋斗者为本。”至于什么是奋斗,王太文解释说,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奋斗,否则再辛苦,也不叫奋斗。此外,“只有提倡长期艰苦奋斗,这辆高铁才能一直维持动力。但我们前进的道路绝对不是一条直线,如果它走偏了,甚至走了回头路,我们需要一套纠偏机制来让它回到正轨。这套能够纠偏机制,就是坚持自我批判。”

在王太文看来,有了这4个保障,高铁某种程度上就能“自动驾驶”。换句话说,这就达到了一个企业管理最终想要追求的状态,人力建在组织上,减少对人的依赖。

文化价值观需要引导、管理、践行,必须知行合一。践行的关键一步是,激励机制要能体现核心价值观。具体到华为,是价值分配向奋斗者倾斜,机会和待遇也向奋斗者倾斜。倾斜就意味着,要打破平衡,拉开差距。王慧文说,“分钱,关键在于分对,要敢于承认员工的价值是有差异的,像优秀骨干员工倾斜。”

一天半的深度交流信息量很大,我们试着从5位 CEO 的视角窥探一二。

好多点都印象非常深刻。最深刻的一点就是觉得华为这个公司超级真实,它特别务实,很多东西直击关键。大多数时候大家不愿意说那个关键的点,虽然它可能很简单,之所以不愿意说,可能是因为它太真实了,以至于担心它可能的负面影响。但是华为不这样,它做的事情理性、真实。

尽管说华为很大,这两天接触、了解的有些内容还是可以复用的。比如说,第一天王太文老师讲华为整个文化体系的建设。我觉得华为文化体系的建设伴随着它一直的成长,它用了30多年的时间来不断找到这个逻辑。这个过程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定要经历的。看华为经历的这个过程,相当于可以去看未来式,因为我们现在很小。因为华为这么大的企业,是天然的可学习的对象。要是你在实际上业务上也和它有很多的相似性,这个契合度就更高了。

第一点,华为去年销售额接近1万亿,基本是许多伟大公司的终局的样子。对一家伟大公司的终局有所了解,能帮助我们初创公司更好地规划从0到1,从1到10,10到100,或者100到无限的路径。

第二点,华为的价值观和组织管理体系是公认的厉害。跟着王太文老师的讲解,我们有机会看到华为的价值观是怎么生长的。毫无疑问,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只是顶层架构。它的提出与业务、生意、人员、组织等相关,也伴随着企业发展逐渐演进。正好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我觉得它不应该只是写在墙上的几行字,比如诚实、正直、创新、开拓,它得适合公司创立的背景,也跟创始人的初心有关。

第三点,第二天听到了云原生这个概念,跟我们的业务关系不大,但很有意思。我管这个叫无用之用。作为创始人,我们需要了解很多非自己行业内的东西,更多地去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参访了华为,最大的感受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和坚持自我批判”,这四句话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全有或者全无的关系。换句话说,价值观不应该是几个孤立的口号,而应该是一个价值判断框架:有内在自洽的逻辑,有核心的支柱,以及具体可见的外在呈现。

我们是做3维传感器底层技术及信号处理芯片的,比较有收获的点在于,华为也是做硬件起家的,核心技术非常强。从整个技术队伍的构建,包括激励制度、整个后期的大的系统的管理,对我们将来把公司做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所以,整个活动我积极参与,无论是发言,还是跟华为的同事们交流,学到很多。我们做的业务,未来可能和华为也会有些契合点。

我带着一点朝圣的心情来华为。企业的文化是创始人价值观的一个体现,任老板确实在业界是很多人尊崇的对象,整个企业做到20万人8000亿的销售额,绝对是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之前我们自己内部也在做一些文化、价值观上的部署,我们也在设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这次系统性听下来以后,确实验证了我心目中的一些点,也提醒了我之前疏忽的没想到的点。比如,华为整个实施过程遇到的很多波折,甚至不断地调整,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检讨。这个我们原来确实想得不够充分。

总体而言,不同的阶段肯定不能照抄华为,结合自身的行业在现在这个新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环境,做相应地调整,灵活用之。

我的收获是非常清晰的。原来我们一直面临数据化、智能化的架构问题。我们所在的领域是家装后市场,主要做房屋维修装修和改造,会偏传统一点。如何把传统的业务先信息化,信息化之后如何把它数字化,伴随数字化当它积累一些数据之后才变成大数据,最后才是实现人工智能。通过这两天的分享,这一块的逻辑比较清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