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证→执行!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助力金融风险防控丨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1-04-30

律新社丨廖丽君

 
融合了新经济时代最具力量的三大工具——区块链+金融+法律,“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将给社会治理、公证行业和普惠金融市场都带来深刻变革。
4月29日下午,“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结题会在北京召开,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试点平台正式启动。 

 “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研究成果有何特点?它将如何为五大体系建设提供破局契机?又如何推动公证行业转型变革?

01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10个月严密论证成果斐然
 
从构思、开题,到中期论证、试点,再到最后的结题,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牵头,上海市东方公证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从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等参与的“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课题历时近10个月,4月29日的结题会是验收研究成果的重要时刻。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韩玉军、司法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姚雄森、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郑振玉、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二级调研员庞路明等出席结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建伟主持会议。
 

本次课题的一大特色是产学研用融合研究,共同推动新型法律服务模式创新。由权威国家智库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牵头,以最专业的法学、信息学科研力量为依托,结合上海市东方公证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拥有丰富一线业务经验的业务力量,联合从法科技创新中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等优秀的国内区块链科学家、数据安全专家,从法理、政策、业务规范、区块链增信、技术安全等全方位、各角度,对网络赋强公证这一新型法律服务模式进行专业、科学、严谨的专项攻关研究。
 
律新社了解到,网络赋强公证办证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课题组的严密论证。借款人申请借款时,银行通过经公证机构事前审查确定的赋强公证合同模板生成电子借款合同。依托合同智能比对技术,对借款合同与模板一致性进行快速核验,实现合同模板防篡改。公证处使用数字签名技术,通过面对面远程视频、同屏浏览等技术对当事人意愿进行核实,并对经过意愿核实的电子合同进行固化,提供给借款人及银行进行正式签署。银行及借款人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对借款合同、公证风险告知书、询问笔录等文件进行合法有效的电子签署。
同时CA签发机构将提供完善的电子签名核验报告书,办证过程中通过法治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技术,将全流程数据及申请材料、身份认证信息音视频、双录文件、电子公证书、电子合同、CA核验报告等相关材料,实时上链存证,实现流程全追溯,文件防篡改。

结题会上,指导单位的嘉宾都对这一课题表示了认可与期待。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韩玉军谈到,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试点落地涉及到金融、司法行政、公证、法院等多个部门,需要加强合作、深化研究,在试点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业务流程、对接程序,真正让课题研究的成果落地、开花、结果,为金融行业、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局副局长郑振玉谈到,课题研究中对网络赋强公证面临的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了梳理研究,尤其是对与新业务形态面临冲突的法律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意见。
司法部信息中心大数据中心处副处长王依谈到,积极运用区块链在内的新兴技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也纳入了司法部“区块链+法治”整体部署工作。课题报告中的技术方案对区块链、音视频、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网络赋强公证业务中的深度应用有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极具应用价值。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二级调研员庞路明谈到,在当前网络经济的背景下,研究网络赋强公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课题报告研究很全面深入,针对当前网络赋强公证业务面临的一些突出性问题,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建议。

02


数字化转型
五大体系建设破局契机
 
“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手段,拥有许多可能的潜在应用场景。并且这一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广泛充分运用,能够给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带来变革。
 
结题会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院长杨凯畅谈了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在五大体系建设层面上的应用价值。
 

其一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和创新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对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程序,强化与公证债权文书有关执行程序的衔接。这表明,公证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预防纠纷、疏解讼源的基础性司法资源,也是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基于此,新时代背景下,公证行业借助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加深与律师、仲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内容的融合,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打造覆盖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已是大势所趋。
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实现了公证的“上线/上链”,让公证程序集约化,纠纷解决成本下降,是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和创新。

其二

证据规则体系建设的拓展和规范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于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保证重要制度和民主原则能够得到实现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撇除原有运行制度中的一些弊端,建立一套真正符合当下时代的诉讼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实现庭审实质化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完善的证据制度是实现庭审实质化、查明事实真相的重要保障,因此,推动证据规则体系建设,从而推动庭审实质化、诉讼制度改革,并服务于保障司法公证具有重要意义。
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把是否要将诉讼和公证的证据规则一体化建设的问题摆了出来,这一技术手段正在推进证据规则体系建设的拓展和规范。

其三

诉讼制度体系建设的改革与转型


传统诉讼制度,特别是民事诉讼模式,程序繁琐,如何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转型,已经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给这一转型提出了可能,即通过区块链存证,经过赋强公证程序,直接进入司法执行程序,实现了效率更高,而成本更低。

其四

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实践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能够为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基础设施。

其五

司法制度体系建设的协同与融合

当前中国有诉讼服务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两大中心,两者的本质都是统筹配置资源的一项公共性服务,完全可以在体系上相互嵌入实现一体化的“双中心融合”。在共同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不断提升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对真正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治与人人共享的法治社会很有意义。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也为这一“双中心融合”提供了技术可能与业务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典起草领导小组成员张新宝也阐释了课题的现实意义。这一课题针对互联网经济发展、公证业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现有法律及相关政策规范“滞后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下,公证在线化过程中面临的“远程当面”如何实现,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及业务、技术操作实现方式的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可行性。面对金融行业对法律服务的更迫切需求,公证行业、司法行业都需要进行创新与突破,可以通过试点实践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与放大。
工信部国家区块链基础建设及标准制定专家杨白雪谈到,网络赋强公证业务与区块链技术十分契合,尤其是整个业务涉及了非常多的不同实体,通过区块链来实现“实体隔离”的“事实共识”,是这个课题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个最佳实践。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传统公证业务进行业务模式创新,通过新的流程设计,信息化技术实现,来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对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在服务和效率方面做到了统筹兼顾,具有十分切实的应用价值。

03


公证行业转型变革
试点平台正式启动
 
尽管社会公众对公证业务的需求在增长,但传统公证行业发展态势却持续走低,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出现分走了一部分原本属于传统公证行业的业务。互联网公司在法理上不具备权威性,但技术上却极具优势,这些都给传统公证机构以启示。
由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是一种大趋势,数字化技术是传统经济转型的核心要领。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便是公证行业转型的大趋势,区块链、数字签名CA、私有云视频等技术则是公证行业转型的核心要领。

进一步拓展创新公证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公证工作职能作用,综合运用公证证明、保全证据、现场监督、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等制度特色和职能优势,拓展创新金融领域公证服务,既是新经济时代下公证机构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也是司法部对优化公证法律服务的意见指引。

2020年3月,司法部发布《关于加强公证行业党的领导优化公证法律服务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开通线上自助办证平台,对具备网上申办条件的公证事项全部实现网上预约、申请、受理、审核、缴费,研究制定“非接触”公证服务工作指引。
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对推动公证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公证行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正是公证机构运用数字化手段,努力提高公证服务的供给数量、提升公证行业服务能力水平、增强公证机构服务社会经济需求能力的重要抓手之一。
结题会上,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试点平台正式启动。从法科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长周喆告诉律新社,从法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法治区块链的意义在于达成各部门和机构间的数据互信和技术互信。“我们用最严谨的态度研究网络赋强公证业务,希望能通过区块链、CA数字认证、私有云视频技术和规范,创新公证服务模式,让我们的可信数据为调解系统和执行系统所用,帮助调解员、法官解决60%-70%的工作量。”
“十四五”开局之际,金融改革推向纵深,新经济仍在不断创新发展,产业深度融合,边界越来越模糊,金融科技与法律科技的碰撞将持续深入公共法律服务的各个方面,相信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的逐步落地,定会活跃“在线经济”,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推进国家诚信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Lotto  |  版面编辑:Swee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