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广东·潮州】潮人故里,千古一桥

 德清居士图书馆 2021-05-03

从“牌坊街”出来,就看到了高高的城楼

“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襟江控岳,护邑镇桥,为名城标志之一。

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

穿过古城门——广济门,一条大江,如镜般平静的铺在面前,它叫韩江。

 

韩江源出赣、闽、粤三省交界山地,汀江和梅江汇合之后而称为韩江,沿途又再集纳了文祠水、凤凰溪水及一些山坑小河流水,一路向南流至潮州城外,再流入南海。

沿广济门城楼南北两侧,至今仅有2000多米长的古城墙上水门、下水门3座古城楼。

中国自古就有“桥的故乡”之美誉,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拱桥和廊桥,到了宋朝,桥梁技术已经达到巅峰,建造出一批让人惊叹的名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迄今已有850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座、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与北京卢沟桥、河北石家庄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齐名。

宋朝地方官在水流湍急的韩江上最早建造的是一座浮桥,在江心筑一桥墩,用86只船连接,名曰康济桥。

以后开始在韩江中修筑石墩,前后共修筑了23座。经过多年的维修和改建,康济桥成为一座两边用石墩架木梁,中间以二十四只船相连的梁桥与浮桥结合的格局。

 到了明朝宣德十年,潮州知府王源对康济桥再次进行大规模维修,改名为广济桥,取济百粤之民,其功甚大也。

这时候的广济桥繁华无比,桥上有亭屋126间、楼台12座,既是通行道路,也是贸易中心场,当时桥上集市林立,商旅云集,成为盛极一时的“桥街 ”。 

嘉靖年间,潮州知府丘其仁将江心的24只船减到18只,从此,有了“十八梭船廿四洲 ”的格局。

桥上楼台全都有一个诗意化的名字,桥头东曰“广济”,西楼曰“仰韩阁”;

有曰“凌霄”

有曰“左达”,以及右通、凌波、飞虹、飞跃、涉川等

 

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人看到广济桥后,都会感慨道:“这真是江南第一桥啊!”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浮桥开启时,有通航及泄洪功能;闭合时,则连接东西两岸,便利通行。每日浮桥连接时间为上午十点至下午五点半。

这是上午拖船将梭船从岸边运送过来连接的情景

清雍正二年,潮州知府张自谦又铸了两头牲牛,牛背上镌有“镇桥御水”四字,分置在东墩和西墩上,至清道光二十二年,那东墩的牲牛,并未能起到“镇桥御水”的作用,而竟被洪水冲走无踪,从此流传一首潮州民谣:潮州八景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

如今韩江上桥梁众多,交通便利,这是广济桥上游的“金山大桥”和下游的“韩江大桥”。

江边的凤凰塔

 

 在滨江长廊,一束束木棉花挺拔怒放绵延成一片红色花海。

红艳艳的木棉花开绚烂,与韩江岸边的绿树交相辉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