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小沟背(薛小勤)‖《济源文学》(022)

 大河文学 2021-05-03

穿越小沟背

薛小勤

2020年6月13日,一行8人,穿越小沟背到圣王坪,只为了那传说中的狼毒花!

天门龛·通天洞


银河峡曲径通幽,银河水清清浅浅,我们在五彩石间穿梭。到了三岔口,继续北上至银洞坪,然后分两拨坐上出租车,过银河村、推倒山,在山谷里盘旋兜转了30多分钟,才到了析城山下。

一路漫上,终于到了被道家称作“天庭”的“中国第一大龛”,当地人也叫万人龛,是可容下万人的意思。

石龛深处,是一座殿宇宏伟的庙宇。站在庙前台阶上仰望石龛顶部,只见蓝天白云绿树隐现于半圆形的岩龛内。最神奇的是龛后正中央丈二高处有一尊天然钟乳石像,传说为祈雨祖师赤松子化身。当年赤松子与西王母在龛右大崖下双石洞相会计议之后,祖师奉命世世代代神居此龛,全神贯注料理中原雨事。后来银河峡村民龛中筑庙以祷风雨,却严严实实挡住了赤松子的化石,只有从侧面进入庙墙背后,才可目睹神像。这叫做:“凡人进天门,真人不露相。”可惜我们只顾着前行,没有前去拜谒真颜。

沿着二尺来宽的小路羊肠而上,穿梭在凉爽的山间,厚厚的落叶在脚下簌簌作响,仿佛踏歌而行。我走在最前列,走着走着,发现前边没路了。左走,是两米多长的一处断崖,崖下绿茫茫看不出深浅。右方,高且陡的山坡上,厚厚的落叶,好像瀑布一样从上面滑落下来。最上端,绿树掩映处有一个大石洞。

仔细一看,厚厚的树叶上,有一条窄窄的路,向左后方来了个猛转弯,斜插而上。这就是中国神话史上的“天梯”了,是“绝地通天”的见证。

踩着树叶,沿着“之”字形树叶小径盘旋而上,我不敢朝下或者向上看,小心翼翼一步步挪动,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崖壁,才敢站稳脚步喘口气。向下看,只看到同伴们的上半身在树叶间游动;抬头,石头台阶的尽头,有一扇窗户大小的洞,洞中似还有洞,有铁梯通上去。心内有点打颤,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硬着头皮上。石头台阶上,铁梯上,都有厚厚的落叶,稍不留神就可能打滑,只得按下“怦怦”直跳的心,小心又小心地挪行。铁梯顶端,又是猛拐弯,好在有扶手,我的腿有点打颤,脚下却丝毫不敢松动。终于,我稳稳地爬到了洞顶。站在护栏前朝下望,石洞上方,赫然嵌着一块圆滚滚的巨石,似乎一不留神它就会坠落下来,堵住通天的洞口。护栏尽头,有一石碑,上边的文字有些模糊,“通天洞”这几个字还是能够看清楚。

走过最为险要的通天洞,余下的路就颇为平坦了。群山依然安之若素,树木依然寂静相随,脚步却开始轻盈起来。

终见狼毒花

翻过垭口,扑入眼帘的是起伏跌宕的山洼,草浅丘低,这就是圣王坪大草原吗?徐徐下落的草坡上,矮矮地长着一丛丛一簇簇野花,零零星星点缀在绿草之间。粉嘟嘟的白,粉艳艳的红,这就是传说中的狼毒花?

狼毒花,早有耳闻,也看到过别人拍的图片,可是没有亲见,看过之后也就忘记了。只是无端地觉得它很高大,最起码有一米来高;它的花朵,最起码有月季花大小;圣王坪上的狼毒花,一定像油菜花那样,一大片一大片,浓艳芬芳。说实话,确定眼前的花就是狼毒花之后,心里有点失落。可是,等我俯下身来,立马就被它的美丽吸引住了。

女人总是爱花的。我弯着腰,欣赏着眼前的狼毒花。满山的狼毒花开得正艳,有的花蕾一簇簇顶在草茎尖上,像一根根火柴头,鲜红夺目,这是含苞待放的;有的中间是红红的花骨朵,周围开出的却是一朵朵小白花,妖艳神奇,这是半开的;有的粉嘟嘟地迎风怒放,像一个个冰糖山楂球,这是全部绽开的。许是眼睛近视的缘故吧,我直起腰,只看见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粉粉艳艳一片,看不见狼毒花有多么美!我俯下身,却发现一朵有一朵的艳丽,一簇有一簇的风姿,我的眼睛应接不暇,我的手机“咔咔”拍个不停。常老师远远喊:“走吧,娘娘池边的更美!”我们依依不舍而去,却还是忍不住驻足欣赏。

(狼毒花     图片来源:网络)

狼毒花亦称胭脂花,据说是汤王奶奶每天在草甸中的湖水中洗浴,有一天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从此胭脂花开遍了圣王坪。美丽的传说却掩盖不了狼毒花身上不详的标签:剧毒、荒漠化。它是一种有毒的植物,牲口若是误吃了就会很快地死去;它的出现和蔓延还会导致草甸的退化,已被视为草原荒漠化的一种灾难性的警示,一种生态趋于恶化的潜在指标。

终见狼毒花!

可是,如此美丽的花,却有着如此邪恶的属性,心里不免有点遗憾!回来后百度了一下,得知狼毒花虽然有毒,却可以用来制作农药,根部可以用来入药,也可以用来制作纸张。自然界万千生灵,各有各自存在的道理。但愿,美艳的狼毒花,不再恣意生长,不打破生态平衡,继续逍遥在圣王坪这一方乐土!

圣王坪遇雨

    赶往娘娘池的路上,毫无征兆地,下雨了!

先是星星点点的雨滴,我们加快了脚步。没走几步,豆大的雨点“啪啪”落下来。我从包里取伞,伞没撑开,雨就“哗哗”地下起来。茫茫天地间,细密的雨雾里,看不见一个行人,我们就这样伫立在雨中。雨打湿了脚下的泥土,尘土飞溅,落满了我们的裤脚。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只盼着雨赶紧停下来。约莫20多分钟,雨渐渐停了,我们赶紧踩着泥泞前行。

     翻过来两个山坡,终于看到了前方低洼处,有一池水,这就是娘娘池,也就是自古以来人们传说的遥池。沿着遥池水岸朝一片石头房子走去,那片废旧的房子叫汤王庙,山坡上,有“祷雨亭”碑文介绍。想起刚刚的那场雨,有人笑道:难不成汤王爷又祈雨了?

山上,空气湿漉漉的,雨凉丝丝的,放眼四周,云雾围绕着山峰,浓浓的雨雾不断在山谷里升腾着,如同仙境一般。

雨淅淅沥沥不住点地下,我们摸摸索索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走着。

许是以前走户外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喜欢跟着领队走在前面。下天梯,我还是第一个。我先把拐杖扔下去,把伞折叠起来放进背包里,把一双手腾出来——这也是户外的习惯,除了拐杖,手里最好不要拿东西,以不变应万变。紧紧抓住湿滑的栏杆,踏上第一个台阶,然后拽着悬空的铁台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倒退着,终于稳稳地落在了石洞里。这一步走下去,我已经不再害怕,站在石洞里,从背包里掏出手机为大家拍照留念。

平安走下天梯,发现雨后的落叶,湿湿地贴在泥土里,好像比干爽的落叶还要稳当。最担心的路段走下来,心中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山中徒行,本就不易;中途遇雨,难上加难。可是再远的路,从从容容走下去,总会抵达;再难走的路,一步步脚踏实地,总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山中无闲草

小沟背到圣王坪的穿越,是一场新奇的徒步之旅,不仅饱览了小沟背和圣王坪各不相同的美,还认识了几种植物。

银河峡沟深谷狭,形式迥然的吊桥,形态各异的五彩石,形状不一的水潭,一路上惊喜不断,时时让人浮想联翩。不过,最吸人眼球的却是一种紫红色像绒线球似的花朵,叫大蓟,和刺叶菜是一类,刺叶菜是小蓟。许是天气干旱的缘故吧,岩壁上的树木恹恹的毫无生气。那天的天气也不太晴朗,峡谷间有点阴森森的。一朵朵、一丛丛大蓟花,就成了这灰色基调上最为明亮的色彩,欢悦着我们的旅程,定格在我们的手机里。

走着走着,一块巨石底部,出现一些红红的小野果,这叫破瓣,学名覆盆子,也叫树莓,吃了可解渴。我尝了几个,酸酸甜甜的,真有点草莓的味道。

    仔细观察,小扇子一样的叶子有点拉人,红红的果实似曾相识。直到第二天早上,在南山的二道沟,桑树沟,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破瓣,才恍然明白:这东西,原来一直都在我们眼前晃动,只是我与它相对不相识!

   在析城山下,我们又发现一种野花,说它是花吧,又不像。它粉粉嫩嫩的杵在宽大的绿叶上,像一把把粉红色的火炬。仔细看,它也开花,上边是花骨朵,像缩小版的桃花苞;底部的已经开放,一朵朵簇聚在一起,也是五瓣,似桃花。这种植物我见过,在水洪池,在蟒河口。几年前就问过贾同学,可是我忘了名字。转而又问,这下问仔细了,“商陆”——“商人”的“商”,“陆地”的“陆”。

回到家来,上网查找这几种植物,发现各有各的用途。大蓟具有凉血止痛、快速止血的作用,还可以抗菌消炎。商陆可泻下利水,解毒散结,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它味苦、性寒、有毒,可是苦能通泄燥湿,寒能清热制火,毒能以毒攻毒。覆盆子更有趣,它的果实是一种聚合果,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在欧美是作为水果的,在中国大量分布却鲜为人知。覆盆子可入药,有多种药物价值,可以养容美颜,防治癌症,抗菌消炎,健脑益智明目。

山中无闲草,随处可见的野花杂草,原来都是“仙花”“仙草”。陌上花开正好,可是各得其所。常到山中走走,识草药,挖野菜,亦是一大乐事。

薛小勤: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读书,热爱教育,一直努力引领孩子们也能爱上读书,爱上语文,会写作文。愿做儿童阅读推广人,小学作文引路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