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高考,北京一所普通高中的一个普通班级,有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22人考入清华北大,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远低于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还有1/3的学生是就近入学的,而他们之所以能有这般成绩,绝大功劳出自一个叫孙维刚的普通教师,那么这位老师是如何教出来的呢? 1938年孙维刚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一生平平淡淡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大学毕业之后就参加工作,于1962年进入北京二十二中任数学老师,外表看上去文文弱弱甚至还有有点病恹恹的感觉。在学校什么行政职务也没有,就是名普通老师,但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却是发自肺腑的,用自己的灵魂去铸造学生的灵魂。孙维刚他始终坚信没有笨小孩,如果有他会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1980年他成功说服学校,允许他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教育方法,实施六年一贯制教育实验。他认为教育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不应该将教育分阶段,而应该尽量将教育的周期拉长,只有那样教师才能站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教学方法。用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方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想法在当时可是非常大胆的行为,毕竟一个人连续带六年是需要非常大的毅力和勇气的。他思想的创新和改革的勇气,是常人不敢想象的。 第一轮实验班他首先就立下了班规,不许留长头发,不许穿皮鞋,不许唱庸俗的流行歌曲,男女生不许轻浮地说笑等等。这一套严厉的班规是怎么出台的呢,那一年北京22中一位物理老师跟孙维刚闲聊时,提醒孙维刚注意,那些中考成绩原本排在前几名的学生在22中上完高中后,到大学时往往会名落孙山,那是因为他们相对优秀,更容易引起异性同学的好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一提点让孙维刚有了主意,推出了这套标准的班规,孙维刚这套班规一出台,不少家长正因为这种严厉,更愿意把孩子交给孙维刚,事实也正如他所期望的一样。他所教出来的学生,不论是在大学里,还是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全面发展、备受称赞。当初有位母亲把孩子送到孙维刚的初一新班时说,我宁可孩子将来是个笨蛋,也不能让她成个混蛋。如今让这位母亲自豪的是,她的女儿已经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系顺利毕业。而那位母亲说的,宁可孩子是个笨蛋,也不能让他成个混蛋,也被孙维刚多次在家长会上引述,对待学生始终要坚持品德第一学习第二,训练发达的脑子第一学分第二。 而他的教学方法在当时也是独树一帜,大多数中学生上到高三,数学课就不再学新东西,他们要开始整整一年地复习。而孙维刚则要把高三教材的全部内容都讲完,他相信让同学们掌握的东西越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越强,而讲课越琐碎越重复,学生思维受到的限制就越多。提升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这也就导致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除去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孙维刚同志还担任了许多社会性工作。他是中国数学会理事。北京市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校务委员兼教练,东城区奥林匹克学校校长。他不仅热爱他所为之献身的教育事业,孙维刚同志同样还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真心实意的把自己当作了社会和公众的财产。 1991年孙老师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但他依旧坚守在自己的事业岗位。对学生家长说,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活6年就行。一定要把他们送进大学,我要让一半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他成功了他的那些学生也没有让他失望。1997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学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清华北大这是他实验中最成功的一次。可惜好人不长命。2002年1月20日上午9时41分,在北京市第六医院,63岁的孙维刚因癌细胞扩散去世,结束了他长达近四十年的教师生涯。 孙维刚同志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以自己突出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一批批全面发展,学有特色的优秀学生,他在数学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中极为难得的范本,被评为建国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他的毅力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创新不断攀岩,一无返顾地走向奋斗之路,成功之路。视频内容点我主页进行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