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林琴室 | 话与事(第贰拾陆辑)

 风吟楼 2021-05-04
图片

现在更新的速度似乎越来越慢了。确实也是因为时间渐少。不过这样也好,往往更能沉淀一些思考,也许写出来也更会有点意思吧。

图片

第113

鸥鹭忘机!这首琴曲很早就学习过了。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忘记了。


学习的时候,是因为非常喜欢。听王鹏先生弹奏的版本,对这首琴曲心向往之。具体学习的时候,好难背啊,好绕啊,每一句都差不多啊,每一句又有不同啊……可是,好喜欢啊!


后来弹得比较熟练了。有一次到文殊院吃茶,记得“尘庐”里有一张红色的绿绮,真是弹起来用力不觉,声音绵长。就弹起了这首鸥鹭忘机。旁边有位小伙子,高高的个子,好清瘦,听我弹完一曲,问这是什么曲子,好好听。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他现在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琴人。


可是,后来不久,因为渐渐的弹得少了,竟然将这么美的曲子给忘记了。但是其中几段旋律一直萦绕心头。


其实这种情况在自学的曲子中很普遍。开始学习的时候热情很高,可是弹一段时间过后,难以突破,咂摸得没有滋味了,就会停滞不前。


最近,听毛庆安先生几次弹奏此曲,甚觉感动,于是又拿出谱子来,逐句复习咀嚼起来。有几个小体会:第一,视奏的能力在几年后确有很大提高;第二,由于有旋律在心里头,记忆没有那么难了;第三,发现这个曲子真是非常古琴化的琴曲,恐怕非古琴不能演绎;第四,自学的琴曲,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琢磨一下,相信每次的感受都会不一样。

2021.2.25

图片
图片

第114

推荐一个小小的学习方法——录音、录视频。


通常,我们自己一个人弹的时候,会弹得比在众人面前弹时要好。这一方面,是客观情况造成,当着众人,难免紧张,平时表现很好的,可能也要打点折扣;另一方面,恐怕也有主观因素,就是自己一个人弹的时候,难免“脑补”,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中——即使有错误,但是自己发现不了,于是还觉得自己不错。


因此,我们在学一个曲子的时候,不妨用手机或者录音设备录下来。即使已经很熟悉的曲子,隔上一段时间,也可以录音或者录个视频。我们听录音的时候,可以对照着谱子检查有没有弹错的,有没有音准不够的,有没有达到我们想象空间中那首琴曲应该达到的要求。通常,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问题。因此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加以修正。


并且我建议朋友们可以给这些音频或视频资料编一个文件名,最好能够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当时弹奏的一些信息。我自己的编号是这样的:琴曲名+录制时间(年月日)+用的哪张琴+弦的情况(钢弦、冰弦还是丝弦,甚至可以有品牌)+音高。


比如我最近录的一个自己打谱的《梅花三弄 罗浮》,就标示为“梅花三弄罗浮20210221秋林连珠丝415HZ(旧林)”。琴曲名、日期都一目了然。“秋林连珠”表示是用“秋林制琴”的一张连珠式古琴弹奏,415HZ表示音高定在这个高度(而不是通常的440HZ),括号里“旧林”表示了录音的地点。又比如“普庵咒20210211秋林正合戴B440HZ”就是表示是用使用戴氏B型钢弦的“秋林制琴”在440HZ定音高时弹奏。“良宵引20200904宋钢绳(林芝柏树王”),就表示是用戴氏逸型钢绳弦用宋文庭老师制琴弹奏(曾经有朋友看到这个文件名,问“宋钢绳”是谁?大笑),地点在西藏林芝柏树王公园。这样,一支琴曲弹奏时的基本情况,大概都能涵盖。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能够比较不同时期弹奏的水平,是提高了,还是有所欠缺,或是有所新意;我们也能听到不同声场环境下,同一张琴的表现;或者同一张琴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最主要的,还是看到我们学习的历史和进程——这是一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收获的乐趣。当然,看自己的视频,则可以看到更多的不足,包括我们的表情(注意管控表情,槽点请参见前几期“话与事”)、身姿、指法、还有哪些句子不够熟悉……

2021.2.26

图片
图片

第115

记得去年年末的时候,香港的苏思棣、刘楚华二位古琴老师携学生,进行了一场线上的古琴音乐会,展现了蔡德允先生一脉琴学的蓬勃发展。音乐会结束后,主持人和二位老师进行了许多话题的交流。

其中,苏先生关于丝弦的一点体会很有意思。他说,平时除了弹琴,他也从事了很长时间的书画。他发现,手指在丝弦上滑动的感觉,有点类似于用毛笔在宣纸上行走的触感。

这种感觉极其细腻,能够感受到细微的阻力与良好的声音回馈。长时间使用后,会形成独特的力度分布。我们平时说琴棋书画不分家,更多的是在审美意识领域的共情,而在苏先生这里,有着更为直接的体会。我想这其中的内心触动,一定是敏感而耐人寻味的。

那天在旧林琴室,长期打坐练习太极的师姐弹奏了一曲《耕莘钓渭》,这是我极喜欢的一首小曲。而这位师姐过弦往来之间,分明就是太极的穿掌、揽雀尾。难怪当时另一位师兄问道,这位师姐是不是打太极的。其实受这位师姐的影响,我自己也学了这首小曲。在实际上按弹往复上下之间,确有运气发功的外在身法和手法,让我觉得特别有趣。也许这个小细节与苏先生的体会有某种共通的地方吧。

2021.3.1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