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散文:交公粮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5-04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胸膛。

种地纳粮、缴纳农业税,过去是那样的天经地义!这种事儿,打我记事的时候起,就已目睹——每年的夏粮收获后,生产队长总是先慌着派专人晒“公粮”。待新麦晒干、扬净,队长又像伺候闺女出嫁似的,安排最好的车辆,分派最棒的劳力(有劲扛口袋),到公社粮所去交公粮。记得有好几年,生产队里交罢公粮、留足种子、留够机动粮(供集体挖河等吃公饭用),其余的小麦所剩无几,每个社员仅分二三十斤,算是全年的细粮。有个邻村,有一年每人才分了十来斤小麦,一年中甭说吃白馍了,连喝白汤都不够。

乡土散文:交公粮

到了1981年,开始兴交“集资提留”(农业税是大头)兼公粮。因为那一年已经实行生产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村民们的土地经营收入猛增,家家乐融融。尽管夏季每户按承包面积交了些公粮,但剩余部分仍比在生产队“大哄班”时多几倍,因而对交公粮并无怨言,且许多人认为“皇粮”自古就兴,该交,思想认识还是挺高的。只是到了秋季,当乡、村干部喊着交“三提五统”(老百姓称为集资)时,许多人便感到惊奇和不解——上级咋还要钱?后来的几年连年如此,乡亲们渐成习惯,也就不惊奇了。再后来,又兴起了“粮款统算”,就是不交公粮可以,但是必须把应交的公粮折成款,以钱代粮,而集资仍旧要交。到了90年代,不论是公粮折款的数额,还是集资数额,都连年增加,使许多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重,难以承受。于是,开始出现逃税户、拖欠户、累欠户。那个时期,我还在乡机关当“半脱产干部”,因美术字写得好,乡里每到集中收缴农业税时,都安排我写一些大字标语;乡里的广播喇叭、宣传车等也齐上阵,巡回到各村宣传,那声势大得很。但尽管如此,拖、逃税现象仍继续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拖欠大户、说服不了的“难缠户”、敢和乡村干部瞪眼辩几句的“钉子户”等,乡里便采取强制措施:或封门或架物或关人等等。再后来,其他一些地方因采取强硬措施而闹出了较为严重的案子,上级发觉后才明令禁止动用武力和强制执行,倡导以说服教育为主,我们这地方也改变了催缴方式。但不管方式怎么变,而农民负担不减的这个根本事实未变,因此后来每年的农业税总是收不齐,甚至出现连年不交和连片不交的情况。乡村干部们为做这项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要说交集资的“滋味”,我算尝得很透。因妻子常年有病,且上有老、下有小,我的生活负担一直很重。每年逢快交集资时,我心里就发慌。为显示“混乡机关”的积极(况且乡里也不允许我们落后),我都是提前好些天开始为交集资做准备,就连星星点点的稿费也攒着备用。后来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户,连年尾欠,上级也奈何不得他们,自己也曾产生过攀比和动摇思想,但最终都被“我是乡机关半脱产干部,可不能跟落后群众相比”的思想所战胜。

乡土散文:交公粮

2004年,我所在的嘉祥县,农民的农业税比上年忽地减去一半,这使我的心情也忽地轻松了一半;2005年的农业税,又在上年减少的基础上,再减一半,每人才摊二十来元,我更感到喜出望外;而2006年的农业税,竟然全部给免除了!我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告别“交公粮”制度后没几年,农民种粮又开始享受国家政策补贴。这“一反一正”的巨变,使农民深切感受到“换了人间”。啊,“公粮”、农业税,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和你永别,这是党领导的英明,这是国力增强的标志,这是亿万农民的福分。


审阅:邢尖尖

简评:曾经困扰农民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在2006年宣布废止,此后,农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在不断发展壮大,惠农利农政策落实到位,“养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党的英明领导,是国力强盛的标志,也是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起点。

终审:严景新


作者:张庆余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