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倍速影像阅读法||《学习力之“6脉神剑”》第三剑

 abcdefghikmnzy 2021-05-05

通读2000余本书后提炼出的“学习力”干货分享

10倍速影像阅读法||《学习力之“6脉神剑”》第三剑

10倍速影像阅读法

上一篇文章聊了专注力,也就是说,一般人在读书的时候,其实同时在干三件事,读书(输入)+理解(思考)+记忆(处理)。“大脑带宽”是固定不变的,同时分心三用,读书慢也就不足为奇了。(极少数艰深的学科,比如古文的论著,的确需要“仔细研读”,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边记忆,但99%的书籍是不需要的。)

快速阅读的本质,就是训练同一时间只专心做一件事,以最快的速度输入,至于思考和记忆都是靠随后的“活化”来完成的。在《10倍速影像阅读法》这本书里,作者创造性的提出“活化”这一概念,成功地把大脑带宽全部预留出来。

阅读的第二个大秘密,那就是右脑阅读的速度是左脑的百万倍,但由于从小学开始,就要求学生朗读。而左脑主要控制语言表达、逻辑以及思维等功能,所以他们才会习惯用左脑阅读,导致快速阅读变成了天方夜谭。

一、强大的右脑

人人都知道,左撇子比较聪明,原因就是更多的开发右脑。而右脑是靠着图像记忆的,因此就衍生出了右脑阅读、右脑记忆,今天推荐的《10倍速影像阅读法》就是靠着右脑来加快阅读速度的。

1、右脑对文字的摄取速度远超左脑。

左脑需要的定焦时间是0.25秒,而右脑识别出相同的信息,只需要0.002秒,所以说右脑比左脑快了125倍。

比如说,你在电视上看到某个图片一闪而过,瞬间就记住了那张图片当中的大量信息,因为我们在识别图片的时候,基本上用的都是右脑,所以识别的效率就特别高。可是,我们在识别文字的时候,大多数人用的就是左脑,所以满是文字的一张图,从你面前一闪而过,你基本上是记不住的,因为你的定焦时间太慢。

文字也是一种图形。右脑是可以把它们当成图形来认知的。速读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眼脑直映”。意思是说,看到文字不用发音就明白它的意思。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抑制音读就能实现的。眼脑直映的首要条件,就是先实现文字的图像觉,激活右脑的“阅读”能力。只有像看图形一样去看文字,才能很自然地不发音,从而建立无声理解途径。如果右脑基础很好的话,通过简单的训练,就能实现这种对文字的摄取方式。

提前附上练习方法:

先将文字向右旋转90度阅读,一开始肯定比正常读慢很多,练习到正常阅读速度。第二步,将文字向左旋转旋90度阅读,练习到接近正常阅读速度。第三步,将文字旋转180度阅读,练习到接近正常阅读速度。

最后当你按照《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方法快速阅读时,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原理很简单,当你倒着都能认出一个字来时,正着的字就太好认了!

2、右脑对于速读的第二作用——强大的记忆能力

右脑是图像脑和记忆脑,其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斯佩里博士通过实验证实,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虽然存储量并不等于记忆能力,但肯定是远远超过左脑。)

《如何高效记忆》也曾经提到过科学实验,人们对于一幅图的记忆远远超过文字。如果训练有素的话,会直接在眼前呈现出大片的书页形象,而要回忆的文字就镶嵌其中。所以,右脑基础好的人,速读训练中遇到的困难会小很多。

笔者从小左手用刀,算是双利手,也许在练习中沾了一点光。

3、右脑对于速读的第三作用——加深文字的理解

右脑也是艺术脑和图像脑,是形象思维的中枢,这也是画思维导图的原理。

右脑在读散文、小说等等时,可以很轻松地想象出文字的意境、场景,读一些专业书,也完全可以在头脑中虚拟图像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而且效果非常好。

Ps:右脑是“祖先脑”,储存着人类500万年遗传因子的信息,可养成冥想习惯。

右脑是节能脑,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能高效率地工作。(个人体会,速度25分钟看完一本书,跟边看边思索相比,反而不觉得累。)

右脑是行动脑,也是创造脑,决定了人的直观能力、全方位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从记忆来说,右脑的开发就具有极大的价值。大脑记忆知识有不同的层次,最难记忆的是无逻辑数字,而记忆不动图是最容易的而且效果最好。右脑记忆知识更容易、更牢固,左脑记忆知识则困难较大。《如何高效记忆》也提出了图像记忆法。

通过传统意义的学习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是左脑人,这种左脑人所做的许多工作很快会被电脑所替代,而右脑具有创新和巨大的潜能。要超越自己和他人,就一定要在右脑上下功夫,活化与开发右脑,成为一位右脑人,进而成为具有观察力、综合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聪明智慧的全脑人。

(马云说过,面对未来的孩子,只有智商高才不会被机器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

二、10倍速影像阅读法

本书中,作者将速读法分为5个步骤:准备、预习、影像阅读、活化以及高速阅读

1、准备:只有精心准备,才能大幅提高专注力、理解力和记忆力。

(1)符合咱们第一剑目标优先,要事第一的原则。

(2)作者推荐了一种“橘子集中法”,方法如下。

闭眼,想象手中有一个橘子,在两只手之间做抛接运动。然后,将自己惯用的手把橘子拿到后脑勺上方15-20厘米处。想象其会自动悬浮,保持1-2分钟,然后睁眼,开始阅读。符合咱们前文提到冥想的巨大力量。

2、预习

(1)调查文章的价值:笔者喜欢先去豆瓣读书看书评。

(2)找出关键词:找到关键词,掌握文章的概要。在影像阅读和活化时,脑部会紧盯着关键词。笔者习惯网搜“书名+笔记”,以豆瓣知乎简书的笔记最有价值。有时候意外收获完整的思维导图。

(3)重新检讨阅读方针:哪一部分需要速读,略读,研读,做到心中有数。

3、影像阅读:关键步骤卖个关子,有兴趣的自能找到。

4、活化:是为了达到目标,你要在意识中了解由影像阅读所取得的信息。

(1)等待成熟:结束影像阅读和复习之后,信息会暂时积存在意识之外。此时,暂停一下,最好是一个晚上,原因是要等待脑子里面的信息成熟。

(2)复习:再一次把文章大致看一遍(寻读),找到需要研读的部分。

(3)制作思维导图:脑图是整理知识和加深理解最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

重点在于活化,甚至于笔者学习过一段视频,指导老师从头到尾,就是不断帮助学员如何活化,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的回想起刚刚看完的内容。

Ps:《如何高效记忆》里提到过,睡前15分钟学习的内容,第二天醒来特别容易记住,大脑在睡梦中并没有闲着,而是把短时记忆加工成了长时记忆。这也从侧面说明,先阅读后活化的方法,是有理论依据的。笔者一开始练习速读,试过很多比例,如10分钟速读+2分钟活化,最后发现25分钟速读+5分钟活化的模式,是最适合自己的。

当然活化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每天两次的话,至少持续三周),否则你即便25分钟看完了整本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结果看了个“寂寞”。

三、为什么不推荐其他两本书?

关于右脑速读,还有日本的七田真写的两本书,《超右脑波动速读法》和《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看完之后觉得有些道理,又很难一一照做,或者说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无法自学。比如书里提到的“一点凝视,曼陀罗卡,黄卡,三维卡片”等训练方法,有种很难入门的感觉。当然里面同样讲到冥想很重要,这一点倒是不谋而合。

笔者没能依照执行的书,并不能得出他们不是好书的结论,虽然说不出来他们哪里好。

至于为什么推荐《10倍速影像阅读法》,因为它读书的前两个步骤,跟另一本很有名的好书,几乎完全重合度,那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在国外发行了70年,一直是畅销书前五百名排行榜的常客,在中国商务出版社的版本也加印了14版,在豆瓣发表评点过本书的读者超过67000余人,评分高达8.4分。

四、这不是一本从头开始的基础书籍

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所有的技能都需要训练。说到技能,就像骑自行车,所有人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有过摔跤的经历。你想不摔跤就学会骑自行车,几率无限趋近于零。即便严格按照大师的路子走,最终能够成功,但是路上也绝对不会没有崎岖。

有些人一辈子不会骑自行车,虽然很少一部分人,但是不否认有。如果你从来没有接触过快速阅读,没有融入学习快速阅读的圈子里,学习时就会比较困难,甚至于容易放弃。还拿骑自行车举例,如果一个穷山沟里的村民连自行车都没见过,他们自然不会骑。但是当年轻人鼓起勇气走出山沟之后,看到人人都会骑自行车,自然就能学会骑自行车。也许会比别人多摔几次跤,但肯定学得会。

最后提醒一句,想要自学“快速阅读”就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遵循“微习惯”的原则,循序渐进。当然可以“借势”,比如借助“子弹笔记术”来让自己坚持,和看到点滴的进步。

大家都知道少林寺练武的故事,什么都不会的和尚每天挑水,不经意间就练成了武功。快速阅读也是一样的道理,学会了专注,练好了右脑,快速阅读也就容易入门了。笔者和另一个朋友同时练习速读,就因为会横着读书(年轻的时候觉得好玩,为了耍酷练成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练习强度,我比他的速度快了将近一倍。

10倍速影像阅读法,书名里的“十倍速”只是一种营销的噱头,不要指望一入门就能达到,这就跟练武一样,即便你拿到的是《九阳真经》,跟张无忌一样练上五年,出来依然成不了顶尖高手,何况你我凡人?

实操小贴士:

先将文字向右旋转90度阅读,一开始肯定比正常读慢很多,练习到正常阅读速度。第二步,将文字向左旋转旋90度阅读,练习到接近正常阅读速度。第三步,将文字旋转180度阅读,练习到接近正常阅读速度。

本期推荐书目:

《10倍速影像阅读法》,保罗·席列著。

肯定有人会质疑,快速阅读不会遗漏内容吗?我们下一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

学而有术,让我们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